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从汶川8.O级地震浅谈地震应急后勤保障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从汶川8.O级地震浅谈地震应急后勤保障

作者:董鸿燕 郑惠敏

来源:《城市与减灾》 2014年第3期

北京市地震局 郑惠敏 董鸿燕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但众多的自然灾害却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和挑战,给人类社会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2008 年5 月12 日14 时28 分,我国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四川省汶川(北纬31.0 度, 东经103.4 度)8.0 级特大地震,受灾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蒙受了巨大损失,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这次地震也再次向人类对地震灾害风险的感知和响应能力发出挑战,更加体现了灾害中应急后勤保障工作的重要性。良好的后勤保障工作对于减灾策略的制定实施,提高应急能力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5·12 汶川地震,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迎难而上,迅速展开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工作,奋勇夺取抗震救灾斗争伟大胜利。在救灾取得成绩的同时,需要承认的是我们的防震减灾能力与国家和人民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本文通过汶川地震应急事件,分析后勤保障工作重要性,提出进一步加强地震应急后勤保障工作的建议。

汶川地震应急后勤保障作用突显

后勤保障是救援队在组织实施物资供应、装备维护、交通运输等各项专业勤务保障的总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工业的发展,救援工作对后勤保障工作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后勤保障越来越成为救援队提高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救援队后勤保障的中心工作,如办公、饮食、住宿、给养保障等,在于运用物质力量和技术手段来保障,只有及时、准确地保障救援队的各项救援工作需要,才能巩固、加强和提高救援队的战斗力,保证各项救援任务的顺利完成。

汶川地震中,全国各地的救援队伍克服重重困难在第一时间齐赴灾区。然而,地震发生后汶川与外界相连的公路全部中断,成为一座完全封闭的孤城,因为缺少必需的生活物资,汶川数万灾民的生命正受到严重威胁。

5 月15 日21 时,经过交通部门抢修人员的全力奋战,317 国道理县到汶川路段终于全线打通。16 日凌晨5 时,一支由20 辆广安籍大货车组成的救灾车队迅速从成都出发,满载水和食物等救灾物资,绕道西线经雅安、宝兴、小金、马尔康、理县进入汶川。救灾车队往返1500多千米,沿途翻越了海拔4000 多米的夹金山、梦笔山,遭遇过数十次飞石、塌方和泥石流的袭击,车队全体成员冒着生命危险连续奋战,成功穿越“死亡线”,于5 月18 日15 时抵达汶川,把救灾物资抢运到灾区,成为5·12以来全国首支由交通部门组织经陆路进入汶川的救灾物资运送车队。救援队的到来无疑给灾区的人民群众带来了希望,与此同时,后勤队伍的到来也更加提高了抗震救灾的效率。在地震应急期间,后勤队伍组织完成了救援人员应急餐供应,协调住宿安排,提供交通服务等工作。

此外还承担其他许多应急服务工作任务。后勤工作人员昼夜加班,工作紧紧围绕“一切为了应急、一切服从应急、一切服务应急”的应急工作大局,较好地完成各项应急服务保障任务,为地震应急工作的顺利展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汶川地震后勤保障工作的反思反思汶川地震后勤保障工作,剖析工作的不足,需要解放思想的精神,触及灵魂的勇气,实事求是的态度。从汶川地震应急可以看出,地震后勤保障工作还需要加强,我们通过深入查找不足,深刻剖析原因,为进一步加强地震后勤保障工作提供思考和建议。

有人认为,地震应急后勤保障工作大多是在灾难发生之后才会起到作用的,平时没啥作用,这个观点笔者不能苟同。尽管后勤工作人员的工作是在为灾后的抗灾救援工作提供后勤保障服务,但是真正要做到防震减灾,就要在灾难发生之前做好准备工作,才能在灾难发生后,把灾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最大限度的保障地震应急的需要,保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这就更需要后勤工作部门在平时做好防灾预警措施,根据地震灾害应急预案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更加合理的后勤服务计划。制定计划时更要多方面思考,想到别人所想不到,看到别人所看不到的地方,例如物资运输路线问题,物资短缺时的应急方案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有保障。

汶川地震的后勤工作队伍基本上完成了后勤保障工作,为抢险救灾顺利进行提供了良好稳定的后方环境。但在有些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捐赠款物来源广、数量大、品种多、时间集中,加之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相关制度尚未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经验不足,致使接受捐赠款物登记不及时,手续不健全,质量检查不严格,统计数据不准确,出现了重报漏报,折价无依据无标准,救灾款物供求信息不畅等问题。随着抗震救灾工作由抢险向灾后安置过渡,部分捐赠物资出现了结构性“过剩”与短缺并存的现象。一些地方接受的矿泉水、方便面、医用注射液和注射器等物资存在积压现象。有些捐赠物资将过保质期,不及时处理会形成损失浪费。所以,进一步提高后勤保障工作能力十分必要并且可以说是迫在眉睫!

加强地震应急后勤保障工作的建议

汶川地震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伤痛,也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结合汶川地震应急救援的后勤保障工作,当前要着力分析和解决好影响和制约地震系统地震应急后勤保障工作的几个方面的问题。

切实提高紧急救援能力。紧急救援主要是搜索并营救地震中的失踪人员,最大限度地减轻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为全面提高紧急救援能力,北京市地震局组织后勤工作人员参与“红十字”救援技能培训活动。首先,开展了地震救援人员综合素质的培训,主要涉及体能训练、心理素质训练、基本业务素质培训等,使后勤工作人员在不同程度上掌握了有关建筑物地震破坏机理、搜索救援策略、搜索救援方法和安全防护等相关理论、技术和方法。其次,根据救援人员的学习情况进行了分组,主要分为管理组、搜索组、营救组、有害物质监测组、医疗组等,并给组员配备了救援装备。

努力提高后勤服务保障能力。这主要包括保障设施硬件条件的改善,食物、药物的供给等,同时还包括后勤部门全体工作人员在思想上认识到位,要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思路。例如,北京市地震局地震应急保障中心对后勤组进行了任务分配,并责任到人。主要设立了:食品供给岗、药品供给岗等,并针对设置的岗位进行双人一岗制,保障地震后勤组在应急期能快速地组成第一梯队进行现场勘查,开展救灾物资供给及救援工作。

做好车辆的应急戒备。车辆的管理影响着应急救援的速度及效率,合理管理配置车辆是救援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首先加强驾驶员震情意识,做到及时响应,随时出车出队。其次提高责任意识,做到震情为先,责任到人。尤其在重大节假日、应急戒备期和地震应急等时段,车队均安排应急值班,先后顺利完成了首都圈地区地震应急联动演练、局内应急演练以及5·12 防灾减灾宣传日的车辆保障工作等。

积极开展地震应急演练工作。“时刻准备着”是地震工作者工作状态的真实写照,为了更好地做好应急救援工作,北京市地震局于2013 年10 月20 日开展了地震应急演练。演练模拟地震现场来临,启动局内地震应急预案,要求全局职工在指定时间内迅速到岗。局地震应急保障中心全体职工圆满完成本次地震应急演练。通过演练,后勤保障中心职工更加熟悉了自己的岗位工作,并做到忙而不乱,有章有法,查疑补漏等工作作风。北京市地震局还根据演练情况进行工作总结,分析汇报,进一步出台应急预案及办法,局地震应急保障中心也根据工作职责重新编写了后勤保障组预案。

健全后勤保障制度。制度建设是一个制定制度、执行制度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制度的理论上没有终点的动态过程,科学、积极的制度建立,能降低“风险”、坚持“勤政”、促进“发展”。北京市地震局应急保障中心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健全建立了后勤保障制度,以更好地戒备应急期地震应急保障。先后制定了:驾驶员制度、备案登记制度、岗位备勤制度、定人定车责任制度、后勤保障制度、后勤保障组应急救援制度等,使地震应急保障工作有章可循、扎实有效。

要真正实现后勤事业的发展,不断提高地震应急后勤保障能力,发挥其在防震减灾事业中的作用,就要不断总结后勤实践经验,深入探索后勤事业的发展规律,做好后勤事业发展规划。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理念和经验,以防大震、防大灾为目标,探索建立地震后勤保障评价指标,推动后勤保障工作的规范性,做到量化储备和科学管理。

从汶川8.O级地震浅谈地震应急后勤保障

从汶川8.O级地震浅谈地震应急后勤保障作者:董鸿燕郑惠敏来源:《城市与减灾》2014年第3期北京市地震局郑惠敏董鸿燕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但众多的自然灾害却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和挑战,给人类社会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2008年5月12日14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kfmg4a6wt6c4rp7oypx5gf8x599m300swf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