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性高血糖对危重症预后的影响
邓素贞
【摘 要】【摘要】目的 探讨应激性高血糖对危重症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 通过清远市人民医院历年接诊的346例急诊危重症病例作为分析对象,其中伴应激性高血糖病294例为治疗组,无伴应激性高血糖病52例为对照组;同时,对治疗组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急诊危重症患者,根据每日晨空腹血糖平均值分为:A组血糖≤10.0mmol/L;B组血糖≥10.0mmol/L,所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疗组并发症率及病死率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的A组危重症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发生率以及病死率比C组的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激性高血糖对危重症患者的预后不利,且高血糖程度越高,对预后越不利。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 【年(卷),期】2010(008)020 【总页数】2
【关键词】【关键词】应激性高血糖;危重症;ICU;预后
在危急重症患者,特别是在监护、治疗的过程中,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频率很高[1],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主要与神经激素调节异常、神经内分泌的改变(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即HPA轴的强烈兴奋)、细胞因子的大量释放以及胰岛素抵抗有关[2]。在过去的研究中曾认为中度的血糖升高是可以接受的现象[3],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应激性高血糖可产生很多有害的病理生理效应。对危重症患者预后不利。为探讨其中的相关性,对清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不同情况的急诊危重症进行一系列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00年7月至2010年3月,清远市人民医院共收治急诊危重症病患346例。年龄最大者83岁,最小者12岁,男性243例,女性103例。其中,世界卫生组织将空腹血糖浓度范围定在6.1~7.0 mmol/L和餐后为8.1~11.1mmol/L,超越此上限者为糖尿病性高血糖。无糖尿病史者入院后随机测定两次以上,其空腹血糖≥6.9mmol/L或随机血糖≥11.1mmol/L,既可诊断为应激性高血糖[4],共294例,作为治疗组,其余52例作为对照组,经调查,两组病例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别,P>0.05;另外,在治疗组中进行强化胰岛素治疗后,根据血糖高低分为A组(血糖≤10.0mmol/L)与B组(血糖≥10.0mmol/L),经调查证实,A、B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症、治疗情况以及应激性高血糖发生原因均无显著性区别,P>0.05。P<0.05作为具有显著性差异的标准。
2 结 果
2.1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并发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治疗组中的A、B组情况比较,见表2。
3 讨 论
由本组分析可知,应激性高血糖对危重症患者的预后的影响很大,主要表现在病死率上,本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病死率分别为44.9%、15.4%。而表2表明应激性高血糖的高低对危重症预后影响 1.2 方法
1.2.1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对比
从入院开始对两组患者均进行跟踪记录,根据上述应激性高血糖的诊断标准确定为是否为并发应激性高血糖,并对两组的并发症(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感染等)和病死率进行统计和对比。 1.2.2 治疗组之间的对比
对所有纳入治疗组的病例进行记录其一般情况、胰岛素的用量、胰岛素使用的方式(皮下注射、静脉注射、静脉滴注)接受治疗后患者每日晨空腹血糖水平。以每日晨空腹血糖平均值将全部病例分为:A组血糖≤10.0mmo/L;B组血糖≥10.0mmol/L。比较两组预后的指标包括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发生率以及病死率。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内合组外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算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存在差异性。A组(血糖≤10.0mmo/L)病死率(24.8%)比B组(血糖≥10.0mmo/L)的病死率(77.7%)低很多,P值差异<0.01,说明血糖值超过正常值越多,对预后不利情况更加严重,且A组较B组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发生率也有明显的差异。 参考文献
[1] Inzuehi SE.Clinical praclice.Management of hyperglycemia in the hospital selling[J].N Engl J Med,2006,355(18):1903-1911.
[2] 刘金凤,许丽华.应激性高血糖对综合ICU危重病人预后的影响[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8,17(1):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