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第四十四章】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翻译】:
名声与生命,哪一样与你更密切呢?生命与财富,哪一样对你更重要呢?得著世 界与丧失生命,哪一样是病态呢?
贪得无厌的人必有大损害,囤积财富的人必有大失丧。 所以,知道满足,便不受困辱;知道停止,才能免除危险,可以得享长久的生命。
【老子·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翻译】:
那完善至极的,看起来却好像欠缺的样子,然而永不败坏。那丰盈四溢的,看起来 却好像虚无的样子,然而用之无穷。
最正直的好像弯曲,最聪明的好像愚拙,最善辩的好象口讷。 安静胜于躁动,一如寒冷抵御炎热。唯有清静,是天下的正道。 【老子·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翻译】:
天下有道的时候,最好的战马却用来种地。天下无道的时候,怀驹的母马也要上战 场。
最大的祸害就是不知足,最大的罪过就是贪婪。所以,以知足为满足的人,其满足是永恒的。
【老子·第四十七章】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翻译】:
不出屋门便可知天下,不望窗外便可见天道。出去的越远,知道的越少。
所以圣人不必经历便知道,不必看见就明白,不靠努力而成就。 【老子·第四十八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翻译】:
追求知识会越来越膨胀自负,追求真道会越来越谦卑虚己。一直谦卑虚己下去,就 可以达到无为的境界了。
在无为的境界里,便可以无所不为了。得天下常常是靠无事,倘若极尽其能事,便不能得天下了。
【老子·第四十九章】
圣人常无心[1],以百姓心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圣人在天下,歙歙焉[2],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注释】:
[1]「无常心」,有本作「常无心」、「无心」,即无私心。马王堆本「常」为「恒」,「无恒心」亦即不固执一己之心。
[2]「歙」,音「吸」,纳气入内。「歙歙焉」,有灵气运行、并非人意之状。
【翻译】:
圣人没有一己之心,而是一心为了百姓的心。
良善的人,以良善待他;不良善的人,也以良善待他,从而结出良善的果子。
信实的人,以信实待他;不信实的人,也以信实待他,从而结出信实的果子。
圣人在天下,以其气息使人心浑然纯朴。百姓们全神贯注,凝视凝听,圣人则把他们当婴 孩看待。
【老子·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1]。
夫何故?以其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路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注释】:
[1]从韩非子注。不论生死,人皆有四肢九窍;送生致死,亦以此四肢九窍。联系上句「出生入死」的总概括,以及后面的「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的总结论,此意顺达。有人将「十有三」译为「十分之三」,不和此章深意。
【翻译】:
人一生出来,就进入了死亡。人以四肢九窍活著,人以四肢九窍死去,人以这四肢九窍,将自己的生命送到死地。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世人太贪婪今生的享乐了。听说善于得到并持守真生命的人,行路不会遇到老虎,打仗不会受到伤害。在他面前,凶 牛不知怎么投射它的角,猛虎不知怎么扑张它的爪,敌兵不知怎么挥舞他的刀。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已脱离了死亡的境地啊!
【老子·第五十一章】
道生之,德畜之[1],物形之,势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