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论侗族大歌的音乐美学特征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论侗族大歌的音乐美学特征

一、侗族大歌的起源

传说很久以前, 有一群侗族后生和姑娘在山上耕作, 休息时大家 坐在树下有说有笑。说也奇怪,他们的笑声逗乐了山上的百鸟百虫, 顿时百鸟齐鸣,百虫齐唱,声音有先有后,有高有低,此起彼伏。后 生和姑娘们被这优美的声音吸引住了,他们停止了说笑,侧耳静听, 陶醉在鸟鸣虫唱之中然而大家自觉自觉或不自觉地模仿各种虫鸟的 声音学唱,有的唱高音,有的唱低音,越学越起劲,越学越有味道。 就这样,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禅歌》等侗族大歌诞生了。这 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它说明了大歌产生年代 的古老,也说明了大歌 的产生与侗寨环境、侗家生活有密切的关系。

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很重要的一员,它源于古“百越”族系, 由秦汉时期西瓯中的一支发展而来,距今有超过两千五百多年的历 史。侗族自称为“甘” ,秦汉时侗族属古百越的一支,魏晋以后被称 为“僚”,唐宋以后先后被称为“峒” “溪洞”,明清以后被称为“峒 人”“峒僚”“峒蛮”“峒苗”“峒家”等。 20世纪 50年代统称为侗族。 民间仍然很多自称为峒家。 侗族主要集中居住在贵州东南部和广西桂 北地区, 最多是聚集在贵州的黎平县, 那里有超过三十五万的侗族人, 那里崇山峻岭,森林密布,江河纵横,蝉鸣鸟叫四季不断,他们是一 个热爱歌唱的民族 , “干田种谷 , 水田种禾 , 侗家人人会唱歌。”这歌 谣就是反映侗族人民喜爱大歌的真实写照。 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 一员,千百年来,“饭养身,歌养心”成为侗乡流行最广的谚语,同 时也是侗家人对唱歌的一种永远不变的信仰和追求。 而且侗族是一个 非常具有创造力的民族,有民间谚语说: “侗人三样宝:鼓楼、

大歌 和花桥。”这当中提到的大歌正式本文所论述的看不见摸不着只能用 耳朵去聆听的民间音乐——侗族大歌。

在中国的历史文献中,至今尚未发现有关对多声部民歌的记载, 而仅在一些文人的诗词、游记及个别的旧县志中,有所记载。伍国栋 在《粤江流域西部各组多声渊源微探》一文中,曾引用了她查询搜集 的三则与侗族多声部民歌有关的历史资料,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 能与多声部民歌的历史直接相联系的仅有资料,颇为珍贵 : 其一,宋 朝诗人陆游( 1125-1210)在《老学庵笔记》卷四中记载了“男女聚 而踏歌,农隙时至一二百人为曹,手相握而歌,数人吹笙在前导之” 的群歌集会活动, 它描绘了当时湘黔一代侗族祭祀女性祖神 (同时也 进行宗教之间与男女之间的交际活动)的盛况。这种名为“踩歌堂” (侗语称为“多耶”)的习俗活动,至今仍在南侗地区广泛保存着。 其二,明朝诗人邝露( 1604-1650)在其杂记《赤雅》中做过如下记 述:“侗亦僚类……善音乐,弹胡琴,吹六管,长歌闭目,顿首摇 足……。”文中之“胡琴”、“六管”,既是现在的侗琵琶和芦笙;

“长歌”指的是结构长大的歌曲;“闭目”“顿首”“摇足”,是指 演唱长歌时歌手们的外形动作。 至今,侗族大歌在侗寨鼓楼中坐唱时, 依然是如此情形:男女分排对坐,群体对唱,当男方演唱时,歌手们 眼睛微闭,右腿搭于左腿之上,边唱边伴有点头与摇足之自然动作, 其中一位歌手还同时弹奏侗琵琶做简单的伴奏。 如前所述, 侗族大歌 一般都比较长大, 尤其是叙事歌曲, 有时其演唱时间可长达一小时以 上,谓之“长歌”,也确实是名副其实。史料出于宋代或明代之后, 但从其中所记述的歌唱形式来看,已相当成熟,可以想见,其流传年 代一定更为久远。它们为侗族多声歌的历史提供

了确凿的依据。

二、侗族大歌的内容及形式分类

侗族大歌是侗族民间合唱多声部歌的统称 , 侗族大歌是汉人用汉 语对侗族大歌的一种称谓, 侗语称侗族大歌为 “嘎老”或“嘎玛,“嘎” 是歌的意思 , “老”是大、众人和声音宏大的意思 , 它是一种参加演唱 人数众多 , 来源十分久远的民间合唱音乐。

侗族大歌唱的是什么呢?上至天、 下至地、邻里关系、尊敬父老、 夫妻团结、和睦相处、教育孩子等等,所有关于侗族文化的都在侗族 大歌里面。侗族大歌不仅仅是一种音乐艺术,而且是侗族的社会 结构、婚恋关系、文化传承和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社 会史、思想史、教育史、婚姻史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

据史料记载,旧《三江县志》卷二中有着如下的记述: “侗人唱 法尤有效……按组互和,而以喉音佳者唱反音,众声低则独高之,以 抑扬其音,殊为动听。”旧《三江县志》中的记述则对多声唱法本身 做了明确而清晰的具体描述。这里清楚地描述了“侗人唱法”的多声 组合特点:一人在高音部领唱,众人在低音部合唱,并指明了领唱者 “以喉音佳者”担当;其旋律构成原则为纵向的支声变唱——“唱反 音”;歌唱的效果则是“抑扬其音,殊为动听”。虽然是史料记载, 但是这与现今侗族大歌的组合形式和多声演唱方法是完全一样的。

侗族大歌有低音、高音两个声部,有时会出现第三个声部。在 音乐形态上,侗族大歌属民间支声复调性质,主要旋律在低音声 部,咼音声部由低音旋律分支、加花变化而成,有时齐唱。曲式 结构比较固定,分为节歌性质的

论侗族大歌的音乐美学特征

论侗族大歌的音乐美学特征一、侗族大歌的起源传说很久以前,有一群侗族后生和姑娘在山上耕作,休息时大家坐在树下有说有笑。说也奇怪,他们的笑声逗乐了山上的百鸟百虫,顿时百鸟齐鸣,百虫齐唱,声音有先有后,有高有低,此起彼伏。后生和姑娘们被这优美的声音吸引住了,他们停止了说笑,侧耳静听,陶醉在鸟鸣虫唱之中然而大家自觉自觉或不自觉地模仿各种虫鸟的声音学唱,有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kd4k752pi667gj1yjqg01k8300x4z01coe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