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19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科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碰撞与堆积,货物之间的距离d至少为________米。 【答案】 (1)小于 (2)2.4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 【解析】【分析】(1)货物在下滑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因此它机械能的减少量等于克服摩擦力做的功;AB和BC段长度相同,根据W=fs可知,克服摩擦做的功由摩擦力的大小决定;

(2)货物之间的距离就等于货物在3s内通过的距离,根据s=vt计算即可。 【解答】(1)AB和BC段材料相同,即粗糙程度相同,因为AB段的压力小于BC段的压力,所以AB段的摩擦力小于BC段的摩擦力;根据W=fs可知,当它们长度相同时,AB段克服摩擦做的功小于BC段克服摩擦做的功;因为货物机械能的减少量就等于克服摩擦做的功,所以货物在AB段减小的机械能小于在BC段减小的机械能; (3)货物之间的距离至少为:s=vt=0.8m/s×3s=2.4m。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3分,共45分)

24.同学们学习了“光的折射”后,知道了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那么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与入射角大小是否成正比呢?

【建立猜想】折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可能成正比。 【实验探究】同学们测得了四组实验数据。

第2次实验如图所示,请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 实验序号 1 入射角 20° 2 40° 3 4 60° 80° 折射角 13° ⑴________ 35° 41° 【实验结论】折射角与入射角大小⑵________(选填“成正比”或(“不成正比”)。 【评价与交流】根据实验数据,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⑶________

【答案】 25°;不成正比;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增大值小于入射角增大值(合理即可)

【考点】光的折射规律 【解析】【分析】(1)弄清分度盘上的分度值,然后读出第2次的折射角;

(2)将第2组数据和第1组数据比较,分别求出入射角的比值和折射角的比值,如果二者比值相等,那么折射角就与入射角成正比;

(3)对比两组之间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增大量即可。 【解答】【实验探究】分度盘上每个大格表示20°,每两个大格之间分为4个小格,那么分度值就是:20°÷4=5°;那么第2次实验中折射角的度数是25°;

【实验结论】对比第1组和第2组数据:折射角度数之比:25°÷13°≠2; 入射角度数之比:40°÷20°=2;

因为折射角的度数之比不等于入射角度数之比, 所以折射角和入射角大小不成正比;

【评价与交流】对比第1组和第3组数据:折射角增大:35°-13°=22°; 入射角增大:60°-20°=40°; 因为:22°<40°;

所以: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增大值小于入射角增大值。

25.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的快慢,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在葡萄糖溶液中加入酵母菌,混匀,制成酵母葡萄糖酸,慢步适宜温度下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测定葡萄糖初始浓度值为44.1克·升ˉ1。

②取12支试管,等分成A、B两组,在A组试管中各加入5毫升酵母葡萄糖液,同时,在两组试管中________,将两组试管同置适宜温度下水浴加热。

③15分钟后测定葡萄糖浓度值,求平均值,再分别计算有氧、无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的速率,数据记录如下表。

葡萄糖浓度/克·升ˉ1 葡萄糖分解速率/克·(升·分钟)ˉ1 A组 B组 33.6 38.1 0.7 __________ (1)②中空白处的步骤为________。 (2)表中空白格的数值为________。

(3)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4)实验中置于适宜温度下水浴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 【答案】 (1)各加入5毫升酵母葡萄糖液并密封 (2)0.4

(3)其他条件相同时,酵母菌有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比无氧条件下要快 (4)保持温度恒定,使酶的活性较高,有利于分解葡萄糖 【考点】有氧呼吸,无氧呼吸,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通常以分解葡萄糖为主),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合成大量ATP的过程。无氧呼吸是指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动植物细胞把糖类等有机物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 【解答】(1)实验过程中要控制变量,由实验可知,该实验的变量是有无氧气,因此其他的量要都一样,因此A组试管加入5毫升酵母葡萄糖液,没有密封,则A组是研究有氧条件下的分解,则B组一定是无氧条件下的分解,所以B组试管中要各加入5毫升的酵母葡萄糖液并密封; (2)B组试管中初始葡萄糖浓度为 44.1克·升ˉ1 ,而15分钟后葡糖糖浓度为 38.1克·升ˉ1 ;则葡萄糖的分解速率为:(44.1-38.6)÷15=0.4 克·(升·分钟)ˉ1 ;

(3)A组是有氧条件下的分解,B组是无氧条件下的分解,由其分解速率可知,有氧条件下分解速率更快;

(4)酵母菌的 分解过程中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的影响,水浴加热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现象更明显; 故答案为:(1) 各加入5毫升酵母葡萄糖液并密封;(2)0.4;(3) 其他条件相同时,酵母菌有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比无氧条件下要快;(4) 保持温度恒定,使酶的活性较高,有利于分解葡萄糖。

26.材料一:1673年,玻义耳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密闭的曲颈瓶中加热金属时,得到了金属灰,冷却后打开容器,称量金属灰的质量,发现与原来金属相比质量增加了。 材料二:1703年,施塔尔提出“燃素学说”,其主要观点有:

① 燃素是组成物体的一种成分,一般条件下被禁锢在可燃物中; ②燃素在可燃物燃烧时会分离出来,且燃素可穿透一切物质。

材料三:1756年,罗蒙诺索夫重做了玻义耳的实验。他将金属铅装入容器后密封、称量。然后把容器放到火上加热,白色的金属变成了灰黄色,待容器冷却后再次称量,发现容器的

总质量没有发生变化。罗蒙诺索夫对此的解释是:“容器里原来有一定量的空气,且容器中的空气质量减少多少,金属灰的质量就比金属增加多少,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后来,拉瓦锡等科学家经过大量的定量实验,推翻了“燃素学说”,质量守恒定律得到公认。

(1)由“燃素学说”可知,物质燃烧后质量应该减少。请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一个可以推翻“燃素学说”的事实:________。

(2)罗蒙诺索夫重做了玻义耳的实验是基于金属加热后,增加的质量并非来自燃素而是来自________的假设。

(3)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三,玻义耳错过了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________。 (4)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过程,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 A. 分析问题应该全面、严谨

B. 实验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药品的选择 C. 定量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D. 科学研究既要尊重事实,也要勇于创新

【答案】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质量会增加(合理即可) (2)空气

(3)打开容器前没有称量容器的总质量。 (4)A,C,D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题中所给资料结合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1) 铁丝或镁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后质量会增加,可说明燃素学说的错误; (2)金属加热后质量增加, 增加的质量并非来自燃素而是来自于空气中的氧气;

(3) 玻义耳错过了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打开容器前没有称量容器的总质量 ;

(4)A、 分析问题应该全面、严谨,正确;B、实验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实验的设计与操作,错误;C、 定量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正确;D、 科学研究既要尊重事实,也要勇于创新 ,正确。 故答案为:(1)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质量会增加 ;(2)空气;(3) 玻义耳错过了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4)ACD。

27.在验证焦耳定律(Q=I2Rt)中电热与电阻的定性关系时,实验小组出现了如图三种电路连接情况(已知R甲;两实验电阻并联,电流不同,实验现象无法验证焦耳定律中Q与R定性关系

【考点】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焦耳定律) 【解析】【分析】(1)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成正比,既然液面高度不变,说明根本没有热量产生;观察电路A可知,这时电阻根本没有接入电路;

(2)两个电阻串联,通过它们的电流和通电时间都相同,根据液面的高度变化量可以推得产生热量的多少;

(3)当两个电阻并联时,电压相等,根据公式可知,甲产生的热量多,自然液面上升的高度就比乙上升的大;但是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探究电阻对热量的影响,必须控制电流相等,而此时没有做到。 【解答】 实验电路 玻璃管内液面高度 A 液面都不上升 小组结论 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阻无关 你的合理解释与评价 ⑴ 两实验电阻没接入电路,无现象,无法验证焦耳定律中Q与R定性关系 ; B 液面都上升,且△h甲电流通过导体时,电阻越大,产电流和时间都相同,验证了焦耳定律中Q与<△h乙 生的热量就越多 R的定性关系 液面都上升,且△h甲电流通过导体时,电阻越小,产两实验电阻并联,电流不同,实验现象无法验>△h乙 生的热量就越多 证焦耳定律中Q与R定性关系 。 C

四、解答题(本题共7小题,第28、30、31小题各6分,第29小题7分,第32、33、34小题各10分,共55分)

28.草地贪夜蛾是一种危害农作物的昆虫,目前对我国部分地区的农业已造成一定灾情。

(1)苏云金芽孢杆菌可以用来防治草地贪夜蛾,这两种生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 (2)如图所示为一种防治方法:将草地贪夜蛾爱吃的草种在农作物(如玉米)的四周,并释放捕食蝽去捕食草地贪夜蛾,进而降低灾情。请写出其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 (3)草地贪夜蛾对农田生态系统会造成毁灭性破坏,而对森林生态系统却影响相对较小,这说明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________就越弱。 【答案】 (1)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2)草→草地贪夜蛾→捕食蝽(合理即可) (3)自动调节能力

【考点】真菌的主要特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细菌 【解析】【分析】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食物链亦称“营养链”。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为维持其本身的生命活动,必须以其他生物为食物的这种由食物联结起来的链锁关系。 【解答】(1) 苏云金芽孢杆菌是细菌,草地贪夜蛾是昆虫,细胞结构的最大区别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2) 捕食蝽捕食草地贪夜蛾,草地贪夜蛾以玉米或者草为食,可以形成两条食物链,即 草

→草地贪夜蛾→捕食蝽或者 玉米→草地贪夜蛾→捕食蝽;

(3)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有关,种类越多,调节能力越强,反之越弱; 故答案为:(1)有无成形的细胞核;(2) 草→草地贪夜蛾→捕食蝽(合理即可);(3)自动调节额能力。

29.下表是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1)10℃时,10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________克。

(2)20℃时,将10克硝酸钾加入40克水中,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 (3)如图是硝酸钾溶液的变化情况,请写出一种可采用的操作方法。(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 (1)20.9 (2)20%

(3)解:方法一:设要加入硝酸钾的质量为x。 100克×10%+x=(100克+x)×25%x=20克 答:可向烧杯中加入20克硝酸钾。 方法二:设蒸发水的质量为y。

100克×10%=(100克-y)×25% y=60克 答:可蒸发60克水。

【考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改变方法 【解析】【分析】(1)根据溶解度定义分析; (2)根据溶解度判断一定量水中所加物质是否能全部溶解,利用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分析;

(3)根据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可利用蒸发溶剂或加溶质的方法分析。 【解答】(1) 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0.9克,则10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 20.9克;

(2) 20℃时,硝 酸钾溶解度为31.6克,将10克硝酸钾加入40克水中,只能溶解12.64克,所以将10克硝酸钾加入40克水中能全部溶解, 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 故答案为:(1)20.9;(2)20%;(3)加20克硝酸钾或蒸发60克水。

30.如图是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团队研发的名为“绝影”的四足机器狗,它能稳健地爬陡坡。它的出现,让我国四足机器人技术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机器狗质量为70千克,每只脚与地面接触面积为50平方厘米。

(1)以行走的机器狗为参照物,旁边的台阶是________(选填“静止”或“运动”)的 (2)机器狗行走时(两脚着地),它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少帕? (3)机器狗爬上3米高的陡坡时,克服自身重力做功为多少焦? 【答案】 (1)运动

(2)解:F=G=mg=70千克×10牛/千克=700牛 p=F/S=700牛/0.01米2=7×10 帕

(3)解:W=Gh=700牛×3米=2100焦

【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距离发生变化,它就是运动的;否则,它就是静

10 20 30 40 溶解度/克 13.3 20.9 31.6 45.8 63.9

2019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科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碰撞与堆积,货物之间的距离d至少为________米。【答案】(1)小于(2)2.4【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解析】【分析】(1)货物在下滑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因此它机械能的减少量等于克服摩擦力做的功;AB和BC段长度相同,根据W=fs可知,克服摩擦做的功由摩擦力的大小决定;(2)货物之间的距离就等于货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kbj920zk57yogl1itk20zdc523y3q00i03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