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小升初语文课件 精英课堂 过关精讲(184)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1.(1)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2)擎:举,向上托。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3)菊残:菊花凋谢。

(4)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5)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6)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2.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板书设计】

赠刘景文

荷花荷叶图 菊花图 橙黄橘绿图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在教学这首诗之前,我先对这首诗的诗人苏轼的生平事迹作了一番讲解,从而拉近诗人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再让他们理解这首诗的题目。对于刚进入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这首诗确实有很大的难度,特别是“擎雨盖”“傲霜枝”这样的词语。因此我让孩子们一边对照词语手册上的注解,一边自己理解课文,让他们对全诗有一个大概把握。接下来我重点对“擎雨盖”“傲霜枝”这两个词语进行了讲解,并找来一些图片,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要将“荷叶”叫做“擎雨盖”,怎样的枝条叫“傲霜枝”。通过观察图片,孩子们对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有了基本的认识。

不足之处:

虽然孩子们对局部把握了,但由于教学上的不足,致使学生对全诗的把握不够,对于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也没有很好的理解。古诗该如何进行教学,我想这是摆在我面前的一个难题,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使自己在这方面有所提高!

第三课时

《夜书所见》

【教学目标】

1.认识“挑”1个生字,会写“送、挑”2个生字,正确认读多音字“挑”。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美图导入,营造诗境。 1.(课件出示32)出示图片,请学生说出挂图中的景物、【设计意图:从形人物,然后互相交流,根据自己的想象创编小故事。 象直观的图画入2.谈话导题:同学们的故事很精彩,老师真是佩服呢!手,符合儿童的认这样美的画面写成诗也一定会很精彩!来,我们一起走进《夜识规律。通过图片书所见》。(板书:《夜书所见》) 二、认识生字,感知诗情。 1.理解“书”“所见”的意思,引导解题。 (书:书写下来。 所见:所看到的。) 2.齐读题目,板书题目。 3.根据拼音、注释同桌互读诗文,要求读通、读顺。 4.师生讨论生字的认法。(课件出示33)出示生字: sònɡ tiǎo 送 挑 (1)老师指正:注意读准平舌音“送”。 营造诗文意境并在此基础上创编故事,一是为了训练口语表达的能力,二是为了有一个轻松的开始,创造自由的学习氛围。在老师的引导下提高同学们的阅读期待,预热课“挑”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tiǎo”,还有一个读音是堂。】 “tiāo”,组词为“挑担、挑粮”。 (2)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形声字结构规律识记“挑”:“扌”表意,“兆”表音。 加一加:“关+辶=送”。 (3)(课件出示34生字田字格课件)送 挑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笔画,交流讨论如下: (4)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 提醒学生注意: “送”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先写“关”,后写“辶”,“辶” 是三笔写成,第二笔是横折折撇。 “挑”第三笔是提,第七笔是竖弯钩。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老师范读,划出朗读节奏,男女生分组读。 (课件出示35)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6. 告诉老师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猜一 猜诗人在想什么? 三、 精读诗文,感悟诗意。 (一)找出诗人所见。 师:这首诗是夜晚诗人写下所看到的情景,那么,诗人【设计意图:从整究竟看到了什么呢?我们快到诗中找一找,看谁有发现?(梧体入手,把握诗叶、儿童、挑促织、篱落、一灯明)(教师相机板书) (二)学习第三、四行诗句。 1.师生交流。 意,避免了机械的分析,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通(1)生回答看到儿童挑促织时,相机出示第三行诗句。过整体感悟文章(课件出示36图文)知有儿童挑促织。 内容,边读边想,(2)生回答看到儿童在捉蟋蟀,相机指导学习借助注释实现学生与文本理解诗句。 的对话。】 师:从这学期、这首诗开始,古诗课文增加了一项内容 ——注释(板书:注释)它是我们学习古诗的好帮手,它能帮 我们扫清诗中的拦路虎,它能帮助我们更好更快地读懂诗句 的意思。 (3)理解“知”。 师:刚才借助注释我们知道“挑促织”的意思,那么这 个“知”是什么意思?(料想) (4)漆黑的夜晚诗人怎么知道有儿童在捉蟋蟀?相机出 示第四行诗句。(课件出示37图文)夜深篱落一灯明。 2.引导交流:你捉过蟋蟀吗?指名生说。 预设一:学生捉过蟋蟀。教师让学生自由交流分享体验, 训练口语表达能力。 预设二:学生没有体验过。教师充满激情地描述:一提 起捉蟋蟀,我就想起小时侯和小伙伴到草丛里捉蟋蟀的事。 捉蟋蟀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顺着声音好不容易发现一只,赶 紧用手去捂,觉得应该捂到手里了,可是打开一看,却什么 也没有。如果能捉到一只,我会高兴得不得了! 3.朗读指导。 4.齐读。 5.师范读。 6.齐读。 (三)学习第一、二行诗句。 谈话过渡:谁知道捉蟋蟀最好的季节是什么时候?秋天 是捉蟋蟀的最好季节。这时的蟋蟀又大又壮,叫的声音最好 听。到书中找一找秋天,你一定能找到? 1.(课件出示38)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读一读。 2.理解词语,初知大意。 3. (课件出示39) (1)萧萧:风声。 (2)梧:梧桐树。 (3)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4.齐读。 5.师范读。 6.齐读。 7.理解“客”,相机介绍作者背景资料(课件出示字典中 “客”的多个解释,生选择字义。) 引导交流:这位漂泊在外的人是谁呢?是诗人叶绍翁。 (板书:叶绍翁)说起叶绍翁还有一个故事:(课件出示40) 叶绍翁是福建人,小时侯被送给浙江的一个叶氏的人家做儿 子。他的爷爷原来是朝廷的一位大官,因为朝廷政变,受到 别人的迫害,所以他的整个家族受到牵连,他的家变得凄惨 不堪。他的爸爸妈妈不得不把他送给别人。 8.读诗。 谈话过渡:了解了这些,你就更能体会江上秋风为什么 牵动诗人的情怀?漂泊在外的他会想起——(生答……)那 就是思乡之情。我们带着这思乡之情再读一读。 (四)指导全文朗读。 1.齐读。 师:就在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时候,看到一群孩子 在捉蟋蟀,诗人又会想到想到什么?(生答)是呀,也许他 会想起自己的童年,也许会想起儿时的伙伴,也许想起家乡 的孩子,想到这些,他的思乡之情就更浓了。身在浙江的他, 多么想回到福建老家,跟自己家人团聚啊。 2.教师范读。 3.学生齐读。 4.配乐读(配乐曲马思聪《思乡曲》)。 5.唱诗(配上《世上只有妈妈好》旋律)。 【设计意图:朗读古诗,配乐唱诗,6.指导背古诗:这首诗要把诗人“想家”的感情读出来,都是为了抒发对声调要缓慢些。最后两句“捉蟋蟀”场景确实令人高兴,但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又牵动了诗人“动客情”思念家乡呀!所以后两句语气为了更好地把握可明快些,但不可过快。(学生先读,老师指导,老师再范读,古诗思想感情。】 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 四、 趣味活动,强化记忆。 1.把《夜书所见》这首诗的诗句变成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2.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小升初语文课件 精英课堂 过关精讲(184) 

1.(1)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2)擎:举,向上托。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3)菊残:菊花凋谢。(4)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5)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6)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2.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ka915vmol47le14lopx1jxus0hl5300vtb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