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预防标准操作规程
持有部门: 文件编号: 制定者: 审核者: 版次: 制定日期: 审核日期: 执行日期: 适用范围 :适用于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或患者周围环境而传播的感染性病原体的预防控制,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艰难梭菌等重要病原微生物;也适用于有证据显示经接触传播可能性较大的综合征的预防控制 措施类别 干预措施 关键控制点 1.当条件允许时,患者应首选单间安置。 2.当隔离病室不足时,患者安置应遵循下列原则: (1)优先隔离可传播疾病的患者(如开放引流、大小便失禁者); (2)同种病原体的感染或定植患者同室安置。 3.当将应实施接触预防的患者与未感染或定植同种患者安置 单间安置或集中收治 病原体的患者同室安置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1)避免与感染后会增加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的患者或易传播感染的患者同室安置,如免疫功能低下、开放伤口或者可能延长住院日的患者; (2)床间距≥1m,以减少直接接触的机会; (3)无论需要接触预防的患者是一名还是全部,接触该病室不同患者之间都应更换隔离衣并进行手卫生。 1.如手部有可见污染.立使甲皂液+流动水洗手;如无手卫生 根据手卫生指征严格执行手卫生 可见污染,宜选择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2.接触诺如病毒、轮状病毒、艰难梭菌、手足口病相关病毒等对醇类不敏感的病原体后,应选择皂液+流动水洗手。 1.接触患者完整皮肤、物体表面以及靠近患者的物品手套 如诊疗设备、床栏杆时,需戴手套。 2.进入病室或隔离间时应戴手套。 3.手部皮肤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 1.当衣服会直接接触患者、可能被污染的环境表面,职业防护用品 隔离衣 或者靠近患者的设备时应穿隔离衣。进入病室或隔离间应穿隔离衣,离开诊疗环境前要脱去隔离衣并进行手卫生。 2.脱下隔离衣后,注意衣服和皮肤不要接触可能污染的环境表面。 3.隔离衣应每天更换并清洗与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
患者转运 限制患者非诊疗需要 的转运与室外活动。 按照标准预防原则处 置诊疗设备、器械。 隔离病室应增加清洁 消毒频率。 对多重耐药菌感染/定植患者接触的物体表面、仪器设备进行消毒 时,增加消毒剂浓度。 1.如需转运,应遮盖患者的感染/定植部位。 2.转运前工作人员要脱下污染的个人防护用品,并进行手卫生。 3.到达目的科室后应换上干净的防护用品处置患者。 1.低度危险性物品(如血压计袖带等)宜选择一次性使用或者专人专用。 2.如不能专用,每位患者使用后应清洁并消毒。 1.环境表面湿式清洁至少2次/天。 2.高频接触表面(如床栏、床头桌、洗脸台、浴室的盥洗盆、 门把手等)以及患者旁的设备应增加清洁消毒频次。 感染已经治愈或者根据特异性的病原学建议。 不推荐。多重耐药菌仅是对抗菌药物耐药,对消毒剂基本不存在耐药。消毒剂滥用、使用方法不当及浓度过高是消毒剂抗性产生的主要原因,同时消毒剂也可能存在对环境及人员的危害。 诊疗设备、器械 诊疗环境 解除隔离 不推荐的措施
接触预防标准操作规程 - 图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