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林业基础知识大综合免费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苗期生长缓慢的特点,通过人为干预,可以将高度控制在1m以下,也视为地被植物。国外的学者则将高度标定为即从2.5cm到1.2m。

区分灌木与乔木、地被植物

1、应该以树木生的结构、树枝的生长特点来判断。不过有些苗木也不是死的。像桂花,大的,主干很明显的可以说是乔木,但有些小桂花,我就用来做绿篱,这应该算是灌木。

2、一般三米以上可称为乔木,但实际中没有明显界限,要从生活经验中体会!

3、乔木类 树体高大(通常6米至数十米),具有明显的高大主干。又可依其高度而分为伟乔(31米以上)、大乔(21-30米)、中乔(11-20米)、小乔(6-10米)等四级。灌木类 树体矮小(通常在6米以下),主干低矮。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有些树木也不是绝对的,跟我上面去的桂花一样,可能是小乔木,也可能是灌木。

4、以植物茎的形态来分类

4-1.乔木:有一个直立主干、且高达5米以上的木本植物称为乔木。与低矮的灌木相对应,通常见到的高大树木都是乔木,如木棉、松树、玉兰、白桦等。乔木按冬季或旱季落叶与否又分为落叶乔木和常绿乔木。

4-2.灌木:主干不明显,常在基部发出多个枝干的木本植物称为灌木,如玫瑰、龙船花、映山红、牡丹等。

4-3.亚灌木:为矮小的灌木,多年生,茎的上部草质,在开花后枯萎,而基部的茎是木质的,如长春花、决明等。

4-4.草本植物:草本植物茎含木质细胞少,全株或地上部分容易萎蔫或枯死,如菊花、百合、凤仙等。又分为一年生、二年生和多年生草本。

4-5.藤本植物:茎长而不能直立,靠倚附它物而向上攀升的植物称为藤本植物。藤本植物依茎的性质又分为木质藤本和草质藤本两大类,常见的紫藤为木质藤本。

藤本植物依据有无特别的攀援器官又分为攀缘性藤本,如瓜类、豌豆、薜荔等具有卷须或不定气根,能卷缠他物生长;缠绕性藤本,如牵牛花、忍冬等,其茎能缠绕他物生长。

5、灌木和乔木是植物在生态学上的大分类,大概清楚就好了。

十一、全国森林资源状况

国家林业局已经组织完成了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这次清查从2004年开始,到2008年结束,历时5年,动用了2万多名调查和科研人员,获取清查数据1.6亿组,涉及森林资源数量、质量、结构、分布的现状和动态,以及森林生态状况和功能效益等方方面面。

清查结果显示:全国森林面积1.95亿公顷,森林覆盖率20.36%,森林蓄积137.21亿立方米。人工林保存面积0.62亿公顷,蓄积19.61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继续保持世界首位。

- 46 -

全国森林资源第六次清查与第七次清查间隔五年内,中国森林资源呈现六个重要变化:

一是森林面积、蓄积持续增长。森林面积净增2054.30万公顷,全国森林覆盖率由18.21%提高到20.36%,上升了2.15个百分点。森林蓄积净增11.23亿立方米,年均净增2.25亿立方米,继续呈现长大于消的良好态势。

二是天然林面积、蓄积明显增加。天然林面积净增393.05万公顷,天然林蓄积净增6.76亿立方米。天然林保护工程区,天然林面积净增量比第六次清查多26.37%,天然林蓄积净增量是第六次清查的2.23倍。

三是人工林资源快速增长。人工林面积净增843.11万公顷,人工林蓄积净增4.47亿立方米。未成林造林地面积1046.18万公顷,后备森林资源呈增加趋势。

四是森林质量有所提高。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量增加1.15立方米,每公顷年均生长量增加0.30立方米,每公顷株数增加57株,混交林比例上升9.17个百分点,有林地中公益林面积比例达到52.41%,上升15.64个百分点,森林龄组结构、树种结构和林种结构发生可喜变化。

五是森林采伐逐步向人工林转移。天然林采伐量下降,人工林采伐量上升,人工林采伐量占全国森林采伐量的39.44%,上升12.27个百分点,以采伐天然林为主向以采伐人工林为主的战略转移稳步推进。

六是个体经营面积的比例明显上升。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推进,有林地中个体经营的面积比例上升11.39个百分点,达到32.08%。个体经营的人工林、未成林造林地分别占全国的59.21%和68.51%。作为经营主体的农户已经成为我国林业建设的骨干力量。

据中国林科院依据本次清查结果和森林生态定位监测结果评估,我国森林植被总碳储量达到了78.11亿吨。森林生态系统年涵养水源量达到了4947.66亿立方米,年固土量达到了70.35亿吨,年保肥量达到了3.64亿吨,年吸收大气污染物量达到了0.32亿吨,年滞尘量达到了50.01亿吨。仅固碳释氧、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净化大气环境、积累营养物质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6项生态服务功能年价值达10.01万亿元。

清查结果表明,我国森林资源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党中央、国务院确立的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采取的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实施的重点生态工程,取得了巨大成效。但是,清查结果也反映出,我国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依然面临着以下突出问题:

一是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我国森林覆盖率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2/3,排在世界第139 位。人均森林面积0.145公顷,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人均森林蓄积量10.151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7。

二是森林资源质量不高。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量85.88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8%,平均胸径仅13.3厘米,人工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量仅49.01立方米。

三是林地保护管理压力增加。第七次清查林地转为非林地的面积虽比第六次清查有所减少,但依然有831.73万公顷,其中有林地转为非林地面积377.00万公顷,征占用林地有所增加,个别地方毁林开垦现象依然存在。

- 47 -

四是营造林难度越来越大。我国现有宜林地质量好的仅占13%,质量差的占52%;全国宜林地60%分布在内蒙古和西北地区。今后全国森林覆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从总体上看,森林资源的增长依然不能满足社会对林业多样化需求的不断增加,生态问题依然是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最突出的问题之一,生态产品依然是当今社会最短缺的产品之一,生态差距依然是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最主要差距之一。

十二、草碳

“草炭”又名“泥炭”,亦叫作“泥煤”,是沼泽发育过程中的产物,形成于第四纪,由沼泽植物的残体,在多水的嫌气条件下, 不能完全分解堆积而成。含有大量水分和未被彻底分解的植物残体、腐殖质以及一部分矿物质。有机质含量在30%以上(国外认为应超过50%),质地松软易于散碎,比重0.7-1.05,多呈棕色或黑色,

具有可燃性和吸气性,pH值一般为5.5~6.5,呈微酸性反应,呈层状分布, 称为泥炭层。是沼泽发展速度和发育程度的重要标志。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草炭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煤(为煤最原始的状态),乃有机物质。

主要成份:“泥炭”在自然状态之下,其组成的物质横跨液相、气相和固相,是由三种相态合成的。其中固相物质包含“有机物质”和“矿物质”两个部份,如果以组成物质的角度来看,“泥炭”的主要成份是有机物质(那便是碳元素的主要来源),而其中又以固相的有机物质比例为最高。

由不同物质组成的“泥炭”是会有不同的物理性质与化学特性的。基本上“泥炭”含丰富的氮、钾、磷、钙、锰等多样元素,是纯天然的有机物质,它是一种无菌、无毒、无公害、无污染、无残留的绿色物质,可作多方用途。

区域分布:世界各地都有发现“泥炭”的踪迹,目前大部份发掘到的“泥炭层”,许多都是在9,000年前,上一次的冰河期结束、冰河北退之后才形成的(像这样的“泥炭层”,形成的速度非常缓慢,有时每年只有一公厘的程度而矣)。

除了美国佛罗列达州的大沼泽区(Everglades)外,几乎所有的“泥炭”区都位于高纬度的地区(约占80%),而世界上约有60%的湿地地区都是“泥炭”的蕴藏区(约达四百万平方公里),其中约6%的地区已经被开发为农耕或育林使用,因而遭受到不同程度的人为破坏。

形成条件:“泥炭”是沼泽在形成过程中的必然产物,也是沼泽地形的特征之一。其主要的来源是“泥碳苔(Peat Moss)”或“泥碳藓(Sphagnum)”,除此以外便是其他的有机物质,如动、植物和昆虫的尸体,都有可能成为“泥炭”的形成之来源,这些物质在死亡之后沈积在沼泽的底部,由于潮湿与偏

- 48 -

酸性的环境而无法完全腐败分解,因而形成“泥炭层”(通常较潮湿的地方“泥炭层”的形成比较快,有机物的分解度比较低,而较干燥的地方则相反)。

基本用途:1、燃料:许多盛产“泥炭”的地方,“泥炭”主要是被用作日常生活中的燃料来使用的。

2、制酒:在‘苏格兰’制造之“苏格兰威士忌”的过程中,“泥炭”被大量用来烘烤已发芽的大麦(使其具有独特的烟熏味道),已经成为“苏格兰威士忌”的风味特色,业内称之为“泥炭度(Peatiness)”,也是“泥炭” 这名词最常被提及的场合。

3、建植:“泥炭” 其本身的丰富营养成份,对于植物而言非常有利,所以“泥炭”被大量采用来建植草坪、高尔夫球场、足球场、网球场、绿茵场地、草地园林和栽种花卉等,是上佳的复合肥原料之一,所以便有“草炭”之称号。

以上所述之各类场地,往往在建植前都需要对土壤进行特殊处理,而由于“草炭”排水功能佳,加之肥效较长,能促进地下根系的生长,达致色正株壮之效果。

因此,“草炭”对土壤之“种植层”便有基础性的改良作用,令后期草坪的生长、护理和保养的帮助甚大。

4、建筑:尤其是建做屋顶花园的话,更是非“草炭”莫属(由于“草炭”的干重和湿重分别是是普通土壤的20%和30%而已,并含有丰富的营养成份)。

一般以采用2份普通土壤比1份“草炭”的比例做成混合土来建做屋顶花园,既可减轻土基重量20%至30%,又可改善土基透气性和养份结构。

5、盆栽:“草炭”已成为当前温室盆栽中,高档花卉生产,栽培。理想的盆花栽培基体物质是用30%至70%的“草炭”,掺和适量的蛭石、珍珠岩等材料(兰花,杜鹃,君子兰等花卉可用100%的“草炭”直接栽培)。

6、育苗:花卉与蔬菜的育苗过程,可采用“草炭”为介质材料,为基质结构来培育幼苗,可大大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提高幼苗的发育质量和成活率。

7、原料:“草炭”是有机无机肥的主要添加原材料,也是生产优质花卉营养土、育苗床土、工厂化育苗(无土栽培)、出口盆栽花卉基土等不可缺少的主要原材料。

因“泥炭”本身就已经是无公害的绿色肥料,用之而生产的各类生物菌肥、高效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具有长效、无污染、无公害、无残留等优点,是现时中国重点推广建设“绿色生态”农业环境的理想肥料。

8、改良土壤:对无论是种花、种草或种植其他农作物的土壤,如有板结、硬化等现像,只要加入适量“草炭”便可恢复并提高土壤的持水、通气和保肥的能力,又能增加营养成份,从而提高产品质量,达致更佳的经济效益。

十三、保护湿地 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 49 -

内容摘要:我国是世界上湿地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湿地不仅能为人类提供鱼类、粮食和燃料等多种生产生活物质,也滋润着人类丰富多样的精神家园。

湿地是与森林、海洋并列的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有着“地球之肾”的美称。

根据联合国《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的定义,湿地是指不问其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半咸水及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由此可见,湿地不仅仅是我们传统认识上的沼泽、泥炭地、滩涂等,还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稻田以及退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

湿地的功能体现在诸多方面,如许多植物能够在其组织中富集金属和某些有害物质,很多植物还能参与解毒过程,对污染物质进行吸收、代谢、分解、积累,从而起到了降解环境污染的作用。它作为地球的“蓄水池”,在降雨量大时,能够有效实现对雨水的存储、缓冲,干旱时又能将所存储的水逐步释放,起到蓄洪抗旱的作用。因此,它不仅有物理上的意义,更是有着丰富生物多样性的“物种基因库”,对于维持生态系统持续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然而,多年来,在人口、经济的压力下以及由于某些政策的失误,我国的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遭到了普遍性的严重破坏。

有资料显示:40年来,我国已有50%的滨海滩涂湿地不复存在;全国约13%的湖泊已经消失;黑龙江三江平原78%的天然沼泽湿地已丧失;洪湖水生植物种类减少24种、鱼类减少约50种;昔日“八百里洞庭”的洞庭湖已从上个世纪40年代末期约43万公顷,减少至目前的约24万公顷,水面缩小40%,蓄水量减少34%;七大水系63.1%的河段污染失去了饮用水功能;长江中下游原先100多个通江湖泊如今只剩下3个。许多地方长期以来不断围垦造田、造湖和改变用途,使湿地急剧减少。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围垦湖泊面积达130万公顷以上,由于围垦湖泊而失去调蓄容积350亿立方米以上,超过了我国现今五大淡水湖面积之和,因围垦而消亡的天然湖泊近1000个。鄱阳湖因围垦损失库容45.22亿立方米,建国初至七十年代每年因围垦减少湖泊面积逾4000公顷。

诸多恶化湿地的现象,不仅直接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也导致湿地生态功能、社会效益得不到正常发挥,生物多样性降低,人类生存环境不断恶化。如围垦恶化了湖区的水情,直接减少了对江河洪水调蓄的容积,使洪水出现频率升高;水生生物丧失了栖息空间,渔业生产、湿地经济植物的种植失去了发展场所;一些大江、大河流域生态失衡,泥沙含量增大,河床、湖底淤积,湿地面积不断缩小。在我国大江南北许多地区,出现风蚀加重、土壤局部沙化、盐渍化、水土流失加重、旱灾次数增多等现象。

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生态意识淡化、杀鸡取卵式的盲目开发、防护资金不足、用地矛盾突出等。对此,已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不仅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还于1992年加入了世界《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制定了宏伟的规划,明确了从2004年到2030年的湿地保护目标。但要把目标变成现实,还需全民坚持不懈的长期努力。

- 50 -

林业基础知识大综合免费

苗期生长缓慢的特点,通过人为干预,可以将高度控制在1m以下,也视为地被植物。国外的学者则将高度标定为即从2.5cm到1.2m。区分灌木与乔木、地被植物1、应该以树木生的结构、树枝的生长特点来判断。不过有些苗木也不是死的。像桂花,大的,主干很明显的可以说是乔木,但有些小桂花,我就用来做绿篱,这应该算是灌木。2、一般三米以上可称为乔木,但实际中没有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k7kq3jqjh7l7tx2ashv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