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20新培优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题:第八章+单元提分练+城市与城市化+Word版含解析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020新培优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题:第八章+单元提分练+城市与城市化+Word版含

解析

第八章单元提分练 城市与城市化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章末单元提分练卷第30页

一、选择题(本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示意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与城市化增速变化及预测。据此完成第1~3题。

1.城市人口比重增速与城市人口比重之间的关系是( ) A.城市人口比重增速与城市人口比重呈正相关 B.城市人口比重增速减慢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C.城市人口比重增速变化导致城市人口比重空间差异 D.城市人口比重增速为正值,城市人口比重上升

2.20世纪90年代,我国城市人口比重增速加快,其主要原因是( ) A.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农业劳动力 B.政府鼓励农民进城务工、经商 C.改革开放促进工业化进程

D.城市户籍制度改革与门槛降低

3.2015年之后城市人口比重增速持续下降,说明我国( ) A.工业化进程放缓,农业生产比重上升 B.渐次进入服务业为主导的后工业化社会 C.工业部门以资源和资金密集型工业为主 D.粮食生产地位下降,园艺业产值比重上升 答案1.D 2.C 3.B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我国城市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但城市人口比重增速有升有降,二者不呈正相关,A项错;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后期出现的状况,图中城市人口比重增速减慢有明显的两个时期,分别为1985—1990年和2000—2005年,其城市化水平分别为30%和50%,不可能出现逆城市化现象,B项错;城市人口比重增速变化不会导致城市人口比重空间上的变化,C项错;只要城市人口比重增速大于0,城市人口比重就会不断上升,D项正确。第2题,20世纪90年代,我国进入工业化中期,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推动城市化发展是我国城市人口比重增速加快的直接原因,故选C项。第3题,读图可知,我国2015年之后城市人口比重增速持续下降,与以服务业为主导的后工业化社会相吻合,故选B项。

1995—2010年,吉林省长春市设立了一系列开发区。下图示意2010年该市城区的地貌(图1)、水系(图2)和开发区分布(图3)。据此完成第4~5题。

- 1 - / 11

2020新培优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题:第八章+单元提分练+城市与城市化+Word版含

解析

图1

图2

图3

4.图3中设为旅游经济开发区的是( ) A.Ⅰ区 B.Ⅱ区 C.Ⅲ区 D.Ⅳ区

5.该市在城市建设用地扩张过程中首先要防止( ) A.城区交通拥挤 B.居民收入分化 C.产业结构失调 D.土地资源浪费 答案4.C 5.D

解析第4题,Ⅲ区位于高地、丘陵区,为河流上游,有湖泊,风景秀美,应为旅游经济开发区。故选C项。第5题,该市高地、丘陵面积广大,平原面积小,且平原已被老城区占据,因此城市用地紧张,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首先要防止土地资源浪费。故选D项。

下图为我国中部地区某城市示意图,该城市新城区以电子信息产业为支柱。据此完成第6~7题。

- 2 - / 11

2020新培优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题:第八章+单元提分练+城市与城市化+Word版含

解析

6.影响新城区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 ) A.公路 B.铁路 C.航空 D.水运

7.新城区建设对老城区的积极影响有( )

①缓解交通拥堵 ②优化空间结构 ③引发人口集聚 ④“摊大饼”式扩张 A.③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② 答案6.C 7.D

解析第6题,电子信息产业产品更新换代快,需要及时运到市场,对交通运输条件要求高。图示新城区有飞机场,交通快速便捷,因此影响新城区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航空。第7题,新城区建设对老城区的积极影响有缓解交通拥堵、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等。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许多城市人口与就业分布时空变化明显。读图,完成第8~9题。

上海市1990—2010年不同城市圈层人口变动情况

8.上海市远郊人口就业增速快,是因为( ) A.制造业的外迁 B.市区环境污染 C.城郊农业发展 D.城市用地不足 9.据图推测,1990—2010年,上海市( ) A.中心城区空心化明显 B.近郊区失业率上升 C.就业呈现分散化趋势 D.远郊区老龄化加速 答案8.A 9.C

解析第8题,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为了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产业往往向郊区迁移;同时,市区地租等成本的上涨,促使制造业向外迁移,远郊人口就业增速快。故A项正确。第9题,据图可知,中心城区人口比重减少,就业比重减少;近郊区人口比重增加,就业比重增加;远郊区就业比重增加,人口比重增加。这说明就业呈现出了分散化趋势。

随着城际高铁、轨道交通的建设,城际高铁站、轨道交通站点附近成为购物、就业和人口的集聚区,逐渐形成具备城市功能的新都市,称为边缘城市。下图示意某边缘城市城际高铁站附近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布局。据此完成第10~11题。

10.该城际高铁站附近首先出现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 A.零售业用地 B.办公用地

- 3 - / 11

2020新培优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题:第八章+单元提分练+城市与城市化+Word版含

解析

C.生产用地 D.居住用地 11.该边缘城市核心区( ) A.居住用地面积最大 B.昼夜人口流动量大 C.交通通达度低 D.建筑物高大密集 答案10.A 11.B

解析第10题,仔细阅读材料可知,高速公路出入口附近成为“购物、就业和人口的集聚区”;结合图形可知,最早出现在出入口附近的产业活动占用的土地,距离高速公路出入口最近,图中显示为零售业用地位于出入口附近,占地面积较大。故选A项。第11题,图中显示“边缘城市”核心区零售业等商业活动兴起,因而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主要布局商业区,昼夜人口流动量大,故B项正确。

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是指城市阶层结构的地理位置与空间结构的表征。下图为2000年和2010年广州市社会空间结构抽象图,其中数字1代表老城区。读图,完成第12~14题。

12.图中数字6代表的是( ) A.低收入阶层居住区 B.高收入阶层居住区

C.外来人口和本地居民混居区 D.农业人口散居区

13.广州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变化给城市地域结构带来的影响是( ) A.老城区将在短时间内消失

B.大量的外来人口从远郊向近郊集聚 C.商业区将背向老城区方向发展 D.城市工业区向远郊转移

14.2000—2010年促使广州市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经济因素 B.交通因素 C.政策因素 D.环境因素 答案12.C 13.D 14.A

解析第12题,图中数字6代表的功能区在城市的周围,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相背分布,不可能是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材料所说的是城市部分,不是农业人口散居区;在城市的外围,靠近工业区,应该以外来务工人口为主同时混合本地居民,选择C项。第13题,图中显示老城区仍然存在,A项错;大量的外来人口多数还在城市的外围,B项错;商业区仍然靠近老城区,C项错;城市工业区向远郊转移,远离主城区,D项正确。第14题,城市各地的地租不同,商业、工业、住宅等付租能力也不同,根据各自付租能力和地价差异,各项活动之间发生竞争并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所以2000—2010年促使广州市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经济因素。

- 4 - / 11

2020新培优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题:第八章+单元提分练+城市与城市化+Word版含

解析

(2019湖北宜昌模拟)城市内工业生产空间与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相互交织、相互影响。三者之间的空间关系可归纳为3种空间分布模式:交错分布模式、零散分布模式、集中分布模式,具体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第15~17题。

15.下列关于三种空间分布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距离城市中心最远的是模式Ⅰ B.对城市环境影响最大的是模式Ⅱ C.地租水平最高的是模式Ⅱ

D.工业生产规模最大的是模式Ⅲ

16.模式Ⅰ最适宜布局的工业企业类型是( ) A.服装制造厂 B.飞机制造厂 C.炼铝厂 D.物流仓储厂 17.模式Ⅲ布局的优势有( )

①有利于降低企业内部交易成本 ②有利于加强企业间信息交流与技术协作 ③有利于共用基础设施 ④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15.D 16.A 17.A

解析第15题,读图可知,模式Ⅰ为交错分布模式,工业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交错分布,且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占地较大,证明该模式距市中心最近;模式Ⅲ为集中分布模式,工业生产空间占地面积最大,证明其主要为工业区,距离市中心最远,A项错误;模式Ⅲ的工业生产空间占地面积最大,所以其工业生产规模最大,对城市环境影响最大,B项错误,D项正确;地租水平主要受与市中心距离远近的影响,模式Ⅰ距市中心最近,所以模式Ⅰ地租水平最高,C项错误。第16题,模式Ⅰ生活空间占地面积较大,说明人口数量较多,距市中心较近,最适宜布局污染相对较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A项正确;飞机制造厂占地面积大,且有较大噪声,应分布在地价相对较低的郊区,B项错误;炼铝厂对环境的污染较大,应分布在城市外围,C项错误;物流仓储厂占地面积较大,应布局在地租相对便宜、交通便利的区域,D项错误。第17题,模式Ⅲ工业集中分布,有利于企业间信息交流与技术协作、共用基础设施,进而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有利于降低企业内部交易成本,扩大总体生产能力,最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①②③正确;工业集中分布对产业结构没有影响,④错误。故选A项。

交通运输网络是城市和区域之间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主要通道,下图为武汉都市圈1989—2010年城乡道路网通达性演化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8~19题。

18.在交通演化过程中,武汉都市圈( )

- 5 - / 11

2020新培优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题:第八章+单元提分练+城市与城市化+Word版含解析

2020新培优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题:第八章+单元提分练+城市与城市化+Word版含解析第八章单元提分练城市与城市化(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章末单元提分练卷第30页一、选择题(本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示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k7iw9s8zh6c4rp7oypx5gf8x599ez00szf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