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19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_文坛奇葩诗词曲彩笔写就断肠句5高考命题点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评分标准

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人物的形象特点,即用一句话“盖帽”。然后再结合全诗中的诗句进行分析解说,注意要围绕“人物形象”这个中心来写。缺第一方面,扣2分;没有分析,而写出形象和诗中的一部分内容,扣3分;不能围绕中心写,扣3分。

“步骤一”就是先“盖帽”,即说出人物形象的总体特征。“步骤二”就是以形象的特征为“中心论点”,运用上面所讲的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从诗歌的具体词语方面对这个论点进行分析论证。 在同一道题中,塑造形象的方法可能不止一种,艺术形象的意义可能也不止一个,所以,“步骤二”和“步骤三”可能会重复出现。 [即时小练]

(2017·高考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送子由使契丹 苏 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注】 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答:

解析:题干问的是“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首联中,“云海”交代了二人的处境,即天各一方;“相望”说明二人情深意重;而从诗歌标题来看,苏辙又即将远赴契丹,面对此情此景,“那因”二字道出诗人那豁达的胸襟,哪里会因远别而泪沾双襟!

答案: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

考向二 事物形象

诗歌的事物形象,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如骆宾王《咏蝉》中“蝉”的形象,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梅”的形象。鉴赏事物形象往往由物及人,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高考设题角度一是物象的特征,二是物象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一、明辨题型——掌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

1.概括某几种意象的共同内涵。 2.指出诗中某种意象的含义(内涵)。

3.全诗重点写了某一意象,在描写上有何特点? 4.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某一意象的作用。 二、掌握技巧——找到解题钥匙

(一)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六种意象 类 别 送别类 思乡类 愁苦类 常见意象 杨柳、长亭、南浦、酒 举 例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月亮、鸿雁、莼羹鲈脍、双鲤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梧桐、芭蕉、流水、 猿猴、杜鹃、斜阳 红豆、莲、连理枝、比翼鸟 投笔、长城、楼兰、 柳营、请缨、羌笛 五柳、东篱、三径、菊花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爱情类 战争类 闲适类 (二)事物形象鉴赏三方法 1.读诗歌,确定意象

每一首诗歌中往往有多个意象,高考题题目的意象都是确切的,做题时,要吃透题目要求,通读诗歌,确定意象。

2.联想旧知,把握意象含义

理解意象的含义时,需要联想平时学习中积累的常见意象的含义,然后再抓住诗歌中描述该意象的关键性词语,找到“物”与“志”“情”的契合点,把握其在特定语境中的深层含义。

3.掌握意象的作用,结合诗句分析 意象的作用一般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营造意境等方面的作用。

(2)提供环境或背景的作用。它通常表现为通过多个意象组成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环境或背景。

(3)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一些传统意象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往往是固定的,如“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出“作者的羁旅之苦”,“空城落花”传达出“作者对国势衰微的哀叹”及“一腔的爱国情”。 意象在诗歌中传达情感方面的作用,则要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4)衬托人物节操或性格的作用,多表现在咏物诗中。

(5)结构上的线索作用。有的意象贯串始终,则往往为线索。

分析事物形象类思路:审清题意——筛选描绘事物形象的有关词句——分析事物形象的基本含义——结合诗歌主旨分析作者描写该形象的寓意——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三、规范答题——三步骤

答题模式

(1)这首诗描写了××(具体物象)的××特征(物象的特征);(2)××(具体物象)的特征体现在××(具体分析相关诗句);(3)诗人借此抒发了××的感情。 [即时小练]

1.结合古代诗歌中常见事物形象类型,联系鉴赏诗歌事物形象三方法,试概括下面诗歌中所塑造的事物形象。

(1)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刘孝绰《咏素蝶诗》) 答:

答案: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着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时而出没于百花之中,时而穿行于密叶之间。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和对美好事物的依恋与向往。 (2)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骆宾王《咏蝉》) 答:

答案:蝉自持高洁、处境艰难,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蒙冤不白的悲愤之情。

(3)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答:

答案:柳树风姿美好,春风力量神奇,透露出诗人对春的热爱之情。

(4)脸腻香薰似有情,世间何物比轻盈。湘妃雨后来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郭震《莲花》) 答:

答案:莲花含情脉脉、姿态轻盈,令人怜爱。

(5)浩态狂香昔未逢,红灯烁烁绿盘笼。觉来独对情惊恐,身在仙宫第几重。(韩愈《芍药》)

答:

答案:芍药外形雍容、气味狂香、色彩鲜艳,让人惊疑是否身处仙宫,表达了对芍药的赞叹。 (6)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王维《辛夷坞》) 答:

答案:辛夷虽然平凡却美丽,不为外人欣赏,却生命力顽强。 2.(2013·高考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水调歌头

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 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 答:

解析:该题考查的是意象的特定内涵。“兰”“蕙”“菊”都是美好的花草,自古以来美好的花草便寄寓了古人对美好品德、节操的追求。如《爱莲说》中周敦颐就以莲出淤泥而不染象征自己纯洁高尚的节操。也可联系课文《离骚》中学到的关于这三个意象的特点,由此确定它们的共同内涵。

答案:“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

考向三 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即“意境”,是作者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因此,情与景是构成意境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抽象的意和情,不能构成意境;孤立的纯客观的景物,也不能构成意境。

诗歌创作离不开意象,意象的选择只是第一步,是诗的基础;组合意象创造出“意与境谐”的艺术境界才是创作诗的目的。意境与意象在本质上有一定的联系,它们都是主观与客观统一的产物,都是情与物的结合体。但它们又有区别:一般来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与全篇对应。

鉴于意境的高度综合性、复杂性,高考诗歌鉴赏很少涉及。即便涉及,多简单考查,如

只要求描述一下画面特点,或者分开考查,如把境(画面)与情分成几问考,以降低难度。 一、明辨题型——掌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

1.这首诗(词)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

2.这首诗(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诗(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这首诗(词)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词)人怎样的情感? 4.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词)。 二、掌握技巧——找到解题钥匙

(一)常见意境特点

类 型 动 静 悲 壮 美 术 语 活泼、热烈、繁华、喧闹 恬静、幽静、宁静、静谧、恬淡、澄清 悲凉、孤寂、清冷、凄凉、萧瑟、幽远 壮阔、壮丽、空旷、高远、清远、雄浑 优美、明丽、清新、自然、质朴 另附四字术语:雄浑壮丽、壮阔苍茫、苍凉悲壮、闲适恬淡、清幽明净、明丽清新、萧条凄寂、静谧寂静、淡雅朦胧、高远深邃、繁华热闹、清冷幽静、孤寂衰败、寥廓旷远、缠绵婉转。

(二)分析诗歌景物形象两方法

方法一:把握景物形象的特点,理解作者的感情

景物形象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理解诗歌的景物形象的特点时,考生要注意以下两点:

1.意象的色彩(明艳、清丽、素雅、清冷等)。从意象的色彩去感受作者的情感,如李清照《声声慢》中的“淡酒”“晚来风急”“满地黄花”“梧桐”“细雨”“黄昏”等意象全是“冷色调”,给人一种凄清、悲苦、孤冷的感觉。

2.意象组合的特点。从意象的组合方式上去感受作者的情感。动静组合——“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虚实组合——“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点面组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等。

方法二:分析意境,理解作者的感情

意境是诗词艺术美的集中表现,它是作者强烈的主观思想感情与生动形象的客观事物相互契合,创造出来的一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是探知作者感情的重要途径。在意境的创设上,有不同的风格,同时蕴含着不同的情感。 三、规范答题——三步骤

步骤一 找景物,组画面(描绘诗歌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2019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_文坛奇葩诗词曲彩笔写就断肠句5高考命题点

评分标准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人物的形象特点,即用一句话“盖帽”。然后再结合全诗中的诗句进行分析解说,注意要围绕“人物形象”这个中心来写。缺第一方面,扣2分;没有分析,而写出形象和诗中的一部分内容,扣3分;不能围绕中心写,扣3分。“步骤一”就是先“盖帽”,即说出人物形象的总体特征。“步骤二”就是以形象的特征为“中心论点”,运用上面所讲的分析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k6r60k3xj62h6002tw881m9s40mcz00jv5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