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的提出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同时强调: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目前,语文教学改革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在课堂教学结构改革和方法研究方面都取得了较快的进展。但对照新课程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脱离生活,脱离社会的现象仍比较严重,课堂教学普遍存在“重知识灌输,轻社会实践”的现象。针对现状,本课题树立“以人为本”的宗旨,把小学语文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旨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合作创新的能力,力求做到“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不断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把课本知识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与发展。
二、课题的界定
实践是指师生以活动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适度引导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创造出让学生有所感受,心灵、情感有所震撼的活动,是一种内在的个人情绪、知识上参与的学习过程。
语文实践活动是以实践论的思想,心理学、教育学的原理为基本理论,强调注重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全程参与和全力体验。它要求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存量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学习语文知识的机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展学生自由学习、思考、实践的时空,崇尚个体化理解,注重学生认知、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的实践。它要求在学习活动中,唤起学生的学习愿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实践中获得信息时代所需要的能力,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三、理论依据
1、现代脑科学的研究成果、现代脑科学与认知心理学的一些研究成果为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提供了充分的支持性论据。脑科学通过对动物的实验研究发现:被动的观察动物,即使处于丰富多彩的环境中,其大脑也不会发生任何微小的变化,而主动参与环境的动物,其大脑则会发生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由此推论到人类的学习活动,不难得出这样的启示:即人类通过主动地探究活动,可以激发大脑更多的神经元,而语文时间活动可使学生主动、积极地获得语文知识,有利于激发神经系统的活动水平,挖掘大脑潜力。
2、成功智力的观点。新近的有关智力理论的研究层出不穷,美国著名心理学家Sternberg所研究的成功智力理论一经提出,便引起了国际教育界的极大关注,其理论意义为:成功人生需要成功智力,而成功智力=分析性智力+实践性智力+创造性智力。他认为:成功智力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只有在分析,创造和实践能力三方面协调、平衡时才最有效。这一理论无独有偶地为注重开发学生实践性智力及创造性智力的“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作了最终的理论诠释——通过培养学生的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鼓励学生自主地参与活动和建构知识,通过充分发挥其实践智力而达到成功。
四、研究目标
1、通过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2、通过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开拓学生的智力。 3、通过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 4、通过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5、通过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五、实验措施
1、开展“恋诗、练字、炼人”活动,通过“诵诗、背诗、赏诗、写诗、演诗”,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同时,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2、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量,不仅仅限于课内的阅读。除了每周专门安排一节组织学生到学校阅览室进行课外阅读外,每周还要求学生阅读一定量的课外读物,并把阅读的内容、字数等在自己制作的读书卡上。为了更好地落实,还要求家长在其子女读书记录卡上签名。每周还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摘抄课外阅读中发现的好词好句等,以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和阅读能力。“不动笔墨不读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