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的几种常用模板 表格式
案例名称 教学对象 八年级学生 写一首诗 课时 1课时 科目 提供者 语文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属中学阶段语文学科,它是语文出版社出版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单元写作指导课,需1课时完成。这节课教学在七年级的诗歌写作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形式上的要求,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但题目、内容等方面的自由度很大,这又对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创作能力有极大帮助。通过学习,学生将在诗歌鉴赏与写作的双向能力上有所提高,这是他们步入文学殿堂必走的一步台阶。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我确立教学目标为: 1、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2、恰当地运用艺术手法,提高学生创作能力; 3、体现诗歌形式上特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七年级时对诗歌的学习,使学生的诗歌鉴赏及写作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仅限于能够感知、体现诗歌的主要特点,甚至是某方面的特点。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以及统一的创作,可以认识到学生比较善于模仿, 以此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如:在学习《大堰河——我的保姆》之后的练笔中,学生喜欢在诗节里以排比的修辞方法,展现生活中的细节,加之首句、尾句形成的反复,来抒发对母爱的感激、颂扬之情;在学过《致空气》的练笔中,他们则以太阳之温暖、永恒来象征母爱之温馨、恒久,或以春雨的及时润泽来象征奉献之无处不在,以此抒发赞美之情。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着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这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教师展示课件,学生网络查找,教师指导点拨,学生合作探究,师生共同学习等策略,为了达到课堂的最佳效果,在策略实施过程中关键是营造诗意氛围,激活学生思维。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在教学过程中,为支持教师的教,我将Flash动画与PowerPoint相结合,增强直观性,趣味性;为支持学生的学,则选择了微机室的学习环境,并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增强自主性、实效性。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诗意导入 教师活动 播放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歌的Flash动画;课件展示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歌;用富有文采的语言导入新课。 二、查找信息、明确目的 课件展示诗歌的主要特点;进而明确教学目的。 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查找;汇报交流查找结果。 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学习中明确方向。 PowerPoint结合网络资源。 三、借鉴实例,指导要点 课件展示三首诗歌;指导研读主要手法;进而提出指导要点。 品读诗歌;探究手法;明确要点。 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感悟情感,领会技巧,体味韵律。 PowerPoint课件 学生活动 体味诗歌的情感、写法;网络查找抒发同一情感的现代诗;鉴赏比较诗歌形式上的不同之处。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调动多种感官;创设诗意情境;激发写作欲望,揭示本节课题。 Flash动画与PowerPoint相结合,加之网络资源。 四、模拟练笔,激发创作 课件展示梯度不同的仿写内容;鼓励学生从切身感受出发进行仿写;播放优美乐曲,营造写作氛围。 合作交流;发表意见;共同完成;独立创作。 使学生由点到面、进而到体地领悟诗歌特点。 PowerPoint课件 五、习作欣赏,展现个性 明确习作提交方式;肯定习作闪光之处。 发送电子邮件上交习作;品读自己的习作。 感悟,想象。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审美情趣。 网络资源。 让学生的创作热情延伸至课后,再作佳篇。 PowerPoint课件 六、课外延伸,鼓励创新 由图片谈思维,拓宽学生创作空间。 教学流程图 开始 课件诗意导入 网络学生查找信息,明确目的 课件学生借鉴实例,教师指导要点 课件学生模拟练笔,创作诗歌 网络师生欣赏习作 课件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结束 七、教学评价设计 课程基本结束时,指导学生进行教学评价。明确评价的具体内容,以学生自评为主,学生互评,教师评价为辅。肯定优点的同时,指出问题所在,以及改进建议等。 附: 学生自评表 内容 项目 创设情境,诗意导入 查找信息,明确目的 借鉴实例,指导要点 模拟练笔,激发创作 习作欣赏,展现个性 课外延伸,鼓励创新 合计 15 25 知识与技能 2 过程与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 得分 3 5 2 3 5 2 3 4 3 2 5 3 2 3 5 20 八、帮助和总结 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口头指出、课件展示两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帮助和指导,争取让学生在每个环节的学习中都能达到要求。但就第四环节而言,学生很难均达到理想效果,诸如此类问题,采取个别对待的方法,使他们就其实际情况尽可能达到更好程度。最后做出总结,说明本节课的成功及遗憾之处,同时拓宽创作空间,令学生有激情地进行课后的修改与创作。 叙述式 课题名称
设计者(姓名、通讯地址) 一、概述
· 说明学科(数学、语言艺术等)和年级(中学、小学、学前等) · 简要描述课题来源和所需课时 · 概述学习内容
· 概述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分析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要注意结合特定的情境,切忌空泛。
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以及这些策略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设计的几种常用模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