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设计
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6年级科学教材 第二单元第4课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会产生二氧化碳,这个变化属于化学变化;初步了解二氧化碳的一些基本性质。
2.通过观察、实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
3.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对问题做出解释要有理有据。 教学难点:通过寻找证据来证明小苏打与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教学重点:观察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的反应,判断产生新的物质。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小苏打和白醋、火柴、细蜡烛、大蜡烛、广口瓶、玻璃片。 教师材料——广口瓶、玻璃片、温度计、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谈话:通过本单元前面几课的研究,我们已经知道物质是不断变化的,有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有的属于化学变化。谁来说一说,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将碘酒滴在米饭,会发生哪一种变化?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将一些物质混合,比如在我们家的厨房里,有时会将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如果将它们混合起来,会变化吗?
点名课题并板书。(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二、探究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1.观察混合前的白醋和小苏打。
谈话:我们研究物质混合后是否发生变化,需要观察它们混合前后的特点,然后进行比较。要想知道白醋与小苏打混合后是否发生了变化,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应该先怎么做?
(提示注意事项:观察小苏打时可以将纸包打开按我们过去学习的正确观察方法进行观察;观察白醋后要及时盖上盖子,避免过多挥发。)
学生观察、记录,教师巡视指导。
(巡视中要注意学生多种观察方法的运用、实验单的填写等。) 交流观察发现。
2.对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进行猜测。
谈话:我们先来猜测它们混合会不会发生变化,如果变化会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猜测
如果我们做出了猜测,怎样才能知道我们的猜测是正确还是错误?如果我们做不出猜测,又怎样知道它们混合后发发生不发生变化,发生什么变化?
3.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
谈话:将小苏打和白醋混合时应该注意什么? 1.混合的比例。 2.演示混合的操作。 3. 提出观察的要求(仔细观察所发生的现象,与混合前进行比较,并思考这些现象能说明什么) 小组观察实验。
教师在巡视过程中,注意学生的观察的方法、实验的顺序;观察学生的需要,分发温度计等;了解学生获得的信息,督促做好观察记录等。 鼓励学生对发生的这些现象进行分析,看能解释哪些现象,还有哪些 疑问? 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
交流的内容有四项, 一是对混合前的小苏打和白醋的观察结果, 二是对混合后的现象进行全面的描述, 三是通过实验我们得出了什么结论,是否验证了我们的猜测? 四是我们在实验观察还发现了什么问题?有什么质疑?
4.检验混合后产生的物质有什么特点。
1.对产生的气体进行检验。
谈话:你们认为这是一种什么气体?我们应该怎样做?
引领学生说出研究气体特点的方法 1. 有感官观察这种气体的一般性质。 2. 用实验的方法研究这种气体是否支持燃烧;是否比空气重。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教师注意学生的研究顺序,操作方法; 关注学生获得的信息和对对信息的整理的情况。 交流
谈话:通过刚才的实验你们有什么发现?是怎么样的? 现在,我们能判断这是一种什么气体吗? 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了这种气体是二氧化碳,是空气的组成部
分。 谈话:原来这种气体是二氧化碳。(板书:二氧化碳)
2、初步了解留下的液体。
谈话:大家还想知道广口瓶中的液体物质是什么。
对于它,你是怎样想的? 这是原来的白醋吗?怎样证明?
学生利用小苏打与白醋的反应,来验证这种液体是否是白醋。
交流:留下的液体没有和小苏达发生反应,这不是白醋。(或产生了少量的气泡,液体中的白醋很少了)
(三)总结整理。
谈话:对照先前的观察和刚刚获得的实验纪录,想想应该怎样解释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交流中鼓励学生相互补充,充分体现做出解释是建立在有理有据的基础上。
四、课堂延伸
课下查阅资料,了解产生的液体是不是与我们的探究相符。
五、板书设计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小苏打 + 白醋 白色粉末+ 液体+ 气体?
?
二氧化碳?
课例诊断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的教学思考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一课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六下第二单元第4课的内容。其中,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实验是学生初步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