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写出下列问题的正确答案,每题10分。
1. 中药鉴定的取样方法和取样原则是什么?
1、从同批药材包件中抽取鉴定用样品的原则 (1)药材总包件数在100件以下的,取样5件 (2)100-1000件,按5%取样
(3)超过1000件的,超过部分按1%取样 (4)不足5件的逐件取样
(5)贵重药材,不论包件多少均逐件取样
2、破碎或粉末装药材的取样:每一包件的取样量一般按下列规定:
(1)一般药材100~500g(2)粉末状药材25g (3)贵重药材5~10g (4)个大的药材,根据实际情况抽取有代表性的供试品
3、中药鉴定中平均样品的量一般不得少于实验所需用量的3倍,留样的保存期至少一年 。
2. 根类中药的性状及显微鉴别特点?
根类中药---性状鉴别
没有节、节间和叶,一般无芽。
圆柱形或长圆锥形,块根,圆锥形或纺锤形等。
双子叶植物根一般主根明显;根横断面有一圈形成层环,环内范围较环外范围大,中央无髓部。
单子叶植物根横断面有一圈内皮层环,环内范围较环外范围小,中央有髓部。有的断面可见分泌物散布。 根类中药---显微鉴别
1. 双子叶植物根 一般均具次生构造。最外层大多为周皮。少数根类中药无周皮而有表皮或为后生表皮、后生皮层;这些根的内皮层均较明显。
维管束一般为无限外韧型。形成层连续成环;射线较明显;初生木质部位于中央。一般无髓。另要注意,有无异常构造,存在部位和排列方式;
2. 单子叶植物根一般均具初生构造,最外层为表皮细胞,无木栓层,少数根的表皮细胞形成根被。皮层宽厚,内皮层及凯氏点通常明显。中柱与皮层的界限分明。维管束为辐射型,韧皮部与木质部相间排列,呈辐射状,无形成层。髓部通常明显。
3. 简述水合氯醛透化装片的操作方法。
水合氯醛液透化装片的操作方法为:取粉末少许,置载玻片上,滴加水合氯醛试液1~2滴,搅匀,用试管夹执载玻片一端,置酒精灯火焰上方约1~2cm处加热,微沸后,离开火焰,再滴加水合氯醛试液,小火继续加热,如此反复操作至透化清晰,放冷后滴加稀甘油1~2滴,封片镜检。 4. 简述灰分测定在中药鉴定中的意义?
灰分是有机物经高温灼烧以后的残留物称为灰分。在灰分中有包括:水溶性灰分,水不溶性灰分,酸溶性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各种中药的总灰分都应该在一定的范围以内,所以测定的灰分数值高于正常范围时,就可能是在加工或运输储存等环节中有其他有机物污染或参杂,药典中规定了中药的总灰分的最高限量(如甘草不得超过7.0%,大黄不得超过10.0%),因此对限制药材中的泥沙和杂质,保证中药的纯度具有重要意义。
5. 简述中药来源鉴定的目的和方法?
1.有4大鉴定方法:a来源鉴定 b.性状鉴定 c.显微鉴定 d、理化鉴定
最新课件 2.来源鉴定的目的:确定其正确的学名,以保应用品种准确无误。. 3.方法有:1.观察植物的形态 2.核对文献 3.核对标本
6. 简述叶类中药横切面的显微特征?
显微鉴别——横切面
表皮:气孔、后含物(结晶)、附属物(非腺毛等) 叶肉:等(异)面叶 栅栏组织 海绵组织 中脉:维管束形式
7. 简述大黄的性状鉴别特征?
答:大黄的性状特征:呈类圆柱形、圆锥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块状。除尽外皮者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有的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习称“锦纹”;质坚实,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显颗粒性;根茎髓部宽广,有“星点”环列或散在;根形成层环明显,具放射状纹理,无髓部及星点;气清香,味苦、微涩,嚼之粘牙,有沙粒感,唾液被染成黄色。
8. 描述金银花粉末的显微特征?
答;金银花粉末黄白色或黄绿色。①腺毛有两种,一种头部呈倒圆锥形,由10~33细胞组成,排成2~4层,柄部2~5细胞;另一种头部近圆形或扁圆形,由4~20细胞组成。②非腺毛由1~2细胞组成,一种长而平直或稍弯曲,表面有微细疣状突起;另一种较短,有的具单或双螺旋。③薄壁细胞中含细小草酸钙簇晶。④花粉粒黄色,球形或三角形,外壁表面有细密短刺及颗粒状雕纹,具3个萌发孔。⑤柱头顶端表皮细胞呈绒毛状.
9. 简述人参横切面的显微特征?
答:人参主根横切面由外向内可见下列显微特征:①木栓层为数列细胞,皮层窄;②韧皮部外侧有裂隙,内侧薄壁细胞排列较紧密,有树脂道散在,内含黄色分泌物,韧皮射线宽3~5列细胞;③形成层成环;④木质部导管单个散在或数个相聚,径向稀疏排列成放射状,导管旁偶有非木化的纤维,木射线宽广,中央可见初生木质部导管;⑤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
10. 写出药材麝香常用的经验鉴别方法。
答:麝香常用的经验鉴别方法为:(1)麝香:①水试法:取麝香仁少量,置手掌中,加水润湿,手搓成团,轻揉即散,不应沾手、染手、顶指或结块;②火试法:取麝香仁少量,置坩埚中灼烧,初则迸裂,随即融化膨胀起泡似珠,香气浓烈四溢,应无毛、肉焦臭,无火焰或火星出现,灰化后残渣呈白色或灰白色;③槽针抽查法:用特制槽针从囊孔插入,转动槽针,撮取麝香仁,立即检视,槽内的麝香仁应有逐渐膨胀高出槽面的现象,习称“冒槽”。
最新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