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理论分析
作者:晏行飞
来源:《知识文库》2018年第15期
“互联网+教育”已经成为信息时代下中小学教育的发展主流方向,可以说,现代教育教学需要借助于先进的信息技术所特有的教学时空自由、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方式多样等优势来促进中小学学科教学的素质教育改革。本文将从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教学的直观演示功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学自由优势、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教学的互动促进作用三个层面来讨论信息技术与中小学学科教学实现深度整合的理论分析。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方案》已明确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平台来组织学科教学,以便促进教学目的的高效达成。实际上,信息技术的出现可谓是给中小学学科教学带来的一个新的机遇,因为信息技术能够给学生带来更为广阔的学习自由,是培养学生信息加工、问题分析与信息处理的重要手段。众所周知,信息时代下的“大数据”现象要求每个人都必须要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才能快速、及时筛选出自己真正所需的信息资料,对人们的学习能力、信息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教师可以信息技术来辅助学科教学,那么学生便可提前适应信息时代的学习、发展特色,提高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与社会竞争能力。同时,在学科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也会大大优化学科教学质量,促使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愿景的实现。 1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教学的直观演示功能
信息技术教育手段以能够灵活处理图文、视频、影像、音色等多种资料著称,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可直接利用信息技术来转化单一的文字资源,将教材内容转化为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直观画面,使学生获得直观感受,以便促进学生理解抽象的逻辑知识。
以信息技术来做好直观演示,还可达到创设情境,引生入境的教學效果。在新课改下,为了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融合,人们提出要以情境教学法来唤起学生情感共鸣,以积极情感来让学生产生认同感或批判意识,使学生在情感中既能习得学科知识,还可获得情感熏陶。而信息技术能够提供大量真实的学习资料,甚至于可以在课堂上再现某个知识的生成过程,这对于激发学生共鸣,实现情感教学,促进德智共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学科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需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直观演示功能,实现寓教于乐。
2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学自由优势
许多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存在一定的误解,认为只要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课件来组织教学活动便算是完成了信息化教学改革任务。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网络资源的丰富性与充实性几乎能够满足学生的各种学习需求,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性来组织学生自学活动,锻炼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