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电路仿真实验报告 - 图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 *

本科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电路仿真

课程名称: 电路仿真 实验时间: 任课教师: 实验教师: 学生姓名: 实验地点: □ 原理验证 □ 综合设计 □ 自主创新 实验类型: 组 号: 学号/班级: 学 院: 信息与电子学院 同组搭档: 成 绩: 专 业:

* *

实验1 叠加定理的验证

U2+0.000-VDC 10MOhmR3U1DC 1e-009OhmR21Ω1Ω+0.000-AR11ΩR41ΩV112 V I110 A

1. 原理图编辑:

分别调出接地符、电阻R1、R2、R3、R4,直流电压源、直流电流源,电流表电压表(Group:Indicators, Family:VOLTMETER 或AMMETER)注意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参考方向),并按上图连接; 2. 设置电路参数:

电阻R1=R2=R3=R4=1Ω,直流电压源V1为12V,直流电流源 I1为10A。 3.实验步骤:

1)、点击运行按钮记录电压表电流表的值U1和I1;

2)、点击停止按钮记录,将直流电压源的电压值设置为0V,再次点击运行按钮记录电压表电流表的值U2和I2;

3)、点击停止按钮记录,将直流电压源的电压值设置为12V,

* *

将直流电流源的电流值设置为0A,再次点击运行按钮记录电压表电流表的值U3和I3;

4.根据叠加电路分析原理,每一元件的电流或电压可以看成是每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于电路时,在该元件上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所以,正常情况下应有U1=U2+U3,I1=I2+I3; 经实验仿真: 当电压源和电流源共同作用时,U1=-1.6V I1=6.8A.

U1+-1.600-VDC 10MOhmR31ΩR21ΩR41Ω+6.800-AU2DC 1e-009OhmV112 V I110 A R11Ω

当电压源短路即设为0V,电流源作用时,U2=-4V I2=2A

U1+-4.000-VDC 10MOhmR31ΩR21ΩR41Ω+2.000-AU2DC 1e-009OhmV10 V I110 A R11Ω

当电压源作用,电流源断路即设为0A时,U3=2.4V I3=4.8A

* *

U1+2.400-VDC 10MOhmR31ΩR21ΩR41Ω+4.800-AU2DC 1e-009OhmV112 V I10 A R11Ω

所以有U1=U2+U3=-4+2.4=-1.6V I1=I2+I3=2+4.8=6.8A 验证了原理

实验2 并联谐振电路仿真

inV15 Vpk 500 Hz 0° R110ΩoutL12.5mHC140μFR22kΩ0

2. 原理图编辑:

分别调出接地符、电阻R1、R2,电容C1,电感L1,信号源V1,按上图连接并修改按照例如修改电路的网络标号; 3. 设置电路参数:

电阻R1=10Ω,电阻R2=2KΩ,电感L1=2.5mH,电容C1=40uF。信号源V1设置为AC=5v,Voff=0,Freqence=500Hz。 4. 分析参数设置:

AC分析:频率范围1HZ—100MHZ,纵坐标为10倍频程,扫描

* *

点数为10,观察输出节点为Vout响应。

TRAN分析: 分析5个周期输出节点为Vout的时域响应。

实验结果:

要求将实验分析的数据保存 (包括图形和数据),并验证结果是否正确,最后提交实验报告时需要将实验结果附在实验报告后。 根据并联谐振电路原理,谐振时节点out电压最大且谐振频率为w0=1/LC=10*1000 ,f0=w0/2?=503.29Hz 谐振时节点out电压理论值由分压公式得u=2000/(2000+10)*5=4.9751V. 当频率低于谐振频率时,并联电路表现为电感性,所以相位为90° 当频率等于谐振频率时,并联电路表现为电阻性,所以相位为0° 当频率高于谐振频率时,并联电路表现为电容性,所以相位为-90°

电路仿真实验报告 - 图文 

**本科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电路仿真课程名称:电路仿真实验时间:任课教师:实验教师:学生姓名:实验地点:□原理验证□综合设计□自主创新实验类型:组号:学号/班级:学院:信息与电子学院同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jvp48s2de0a6ri16ozy38gut0xsx2013uc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