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卫生学校教案首页
临床 教研组教案 作者:陈捷 授课日期:2006年 9 月 18 日 课程名称 授课专业 《皮肤性病及护理》 护理专业 课时安排 2学时 课次 2 课 题 皮肤的结构及功能 教 1叙述皮肤的分层,表皮的分层和细胞的构成。 学 2.说出皮肤有哪些附属器结构。 目 3.说出皮肤的功能。 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媒体 实验准备 皮肤的分层,表皮的分层和细胞的构成。 皮肤的分层,表皮的分层和细胞的构成。 讲授、导学法、学生讨论法、演示、练习 多媒体教学、结合图谱加深印象 教1、皮肤的分层。 2、表皮的分层和细胞的构成。 过 3、皮肤的功能 学 程 参考书或新1、皮肤病学。2、皮肤病护理学。 内容新进展 课 后 记
1
本次课目的明确,教学方法得当,重点突出,生动活泼,教学效果好。 第二章 皮肤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 皮肤的解剖组织学
一、概述
? 皮肤的组成: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包括皮肤附属器(毛发、皮脂
腺、汗腺、甲)和血管、淋巴管、神经、肌肉等。
? 皮肤的重量、面积和厚度:皮肤占体重的16%;成人面积约1.5m,新
生儿约0.21m;厚约0.5-4mm(不包括皮下组织),其中表皮约0.1mm。
.
皮肤附着于深部组织,并受纤维束牵引,形成致密的多走向沟纹,称为皮
沟。将皮肤划分为大小不等的细长隆起称为皮嵴 。较深的皮沟将皮肤表面划分成菱形或多角形微小区域,称为皮野。皮嵴上的凹点即为汗腺开口。掌跖及指(趾)屈侧的皮沟、皮嵴平行排列并构成特殊的涡纹状图样,称为指(趾)纹。其样式由遗传因素决定,除同卵双生子外,个体之间均存在差异。
.根据皮肤的结构特点,可将其大致分为有毛的薄皮肤和无毛的厚皮肤两
种类型,前者被覆身体大部分区域,后者分布于掌跖和指(趾)屈侧面,具有较深厚的摩擦嵴,能耐受较强的机械性摩擦。有些部位皮肤的结构比较特殊,不属于上述两种类型,如口唇、外阴、肛门等皮肤-黏膜交界处。皮肤的颜色因种族、年龄、性别、营养及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
2
二、表皮
? (一) 表皮的细胞组成:属于复层鳞状上皮细胞,主要由角质形成细
胞和树枝状细胞两大类细胞组成。
? 1. 角质形成细胞的特点:是表皮的主要细胞,在分化过程中产生角
蛋白,细胞之间具有细胞间桥。
? 2. 角质形成细胞的组成: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 ? 3. 树枝状细胞的组成: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和Merkel细胞。(二)
表皮的分层及各层的特点 1. 分层 (1). 基底层
? 位于表皮的最下层,为一层立方形或圆柱状细胞,细胞的长轴与基底
膜带垂直,胞核呈卵圆形,胞浆内含有黑素颗粒,核分裂象常见。
? 具有不断分裂增殖的能力,因此又称为生发层。由基底层移行至颗粒
层最上层约需14天,再移行至角质层表面脱落又需14天,称为表皮通过时间。 (2)棘层
由4-10层多角形细胞组成,细胞间桥明显呈棘状。 (3). 颗粒层
? 由2-4层梭形细胞组成,细胞内含有透明角质颗粒。
(4). 透明层
3
? 仅见于掌跖。由2-3层扁平无核细胞组成。
(5). 角质层
? 位于表皮的最外层,由5-20层死亡的扁平无核细胞组成,胞内细胞器
结构消失,充满角蛋白。 2. 表皮的细胞 (1) 黑素细胞
? 位于角质形成之间,约占基底层细胞的10%。银染色和多巴染色显示
具有较多的树枝状突起,伸向邻近的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与其邻近的角质形成细胞紧密配合,向其输送黑素颗粒,构成表皮黑素单元。
? 电镜下见特征性的黑素小体,无张力细丝和桥粒。
(2)朗格汉斯细胞
? 是来源于骨髓的免疫活性细胞,约占表皮细胞的3%-5% ? 电镜下最重要的特点是胞浆内含有特征性的Birbeck颗粒,无张力细丝、
桥粒和黑素小体。
? 具有多种细胞表面标记,包括FcR、C3R、HLA-DR抗原、CD1抗原。 ? 具有吞噬处理抗原和抗原递呈的功能。
(3). Merkel细胞
? 位于基底层细胞之间,具有短指状突。
? 电镜下见与角质形成细胞有桥粒相连,胞浆内含有许多神经内分泌颗
4
粒。
? 与脱髓鞘的神经末梢形成Merkel细胞-轴索复合体,可感受触觉。
三、 真皮的结构
1、分层:真皮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两层。
2、真皮的纤维组织:真皮属于致密结缔组织,由纤维、基质和细胞成分组成,以纤维成为为主。 (1)胶原纤维:
较粗,主要由I型胶原组成,韧性大,抗拉力强,缺乏弹性,在真皮内相互交织成网。
(2)弹力纤维:较细,由弹力蛋白和微原纤维组成,使皮肤具有弹性。 (3)网状纤维:
主要由III型胶原组成,分布于真皮乳头层以及皮肤附属器、血管和神经周围。
3.真皮的组织和细胞:
真皮内含有毛囊、皮脂腺、汗腺等皮肤附属器以及丰富的血管、淋巴管、神经、肌肉、基质和细胞。
基质:填充于纤维、纤维束间隙和细胞间的无定型物质,主要成分为蛋白多糖。
细胞:主要有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真皮树枝状细胞等。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