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以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今世界,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不仅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类学习的方式。近些年来,多媒体教学手段广泛应用,计算机辅助教育、远程网络教育等领域快速发展,人们已经感受到信息技术应用对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等产生的深刻影响。《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加强信息技术教育,普及信息技术在各级各类学校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为全面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提供技术支持。”并进一步提出了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计划”和“新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任务和措施。
当前,随着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特别是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教师现有的质量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所提要求之间的差距明显表现出来。教师迫切需要不断更
新教育理念,适应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观念;需要提高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理论转化为方法的能力,适应综合性教学、研究性教学、实践性教学的新要求;需要提高将学科知识、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进行有机整合的能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和学习提供广阔空间;需要增强理解学生和促进学生道德、学识和个性全面发展的综合水平。这些不仅是对教师本身,同时也是对我国教师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不再只是教育教学活动或思想的执行者,而要以一种主人翁的方式来应对教育教学活动。因此,如何促进教师主动发展、提升教师素质,寻找一条切实可行的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道路,是新时期对学校管理者提出的更高要求。
新课程改革,给教师的自身发展既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课程发展就是教师专业发展”,“没有教师发展就没有课程发展”。信息化和新课改已经引起中小学的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方法等方面发生深刻变革。
要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和教育课程的改革,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关键因素。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新的契机。学校是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的主阵地,以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以校为本的培训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为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传媒作用,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经过充分论证,我们提出了《信息技术环境下以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的课题实验。
二、研究假设
通过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以校为本的研修活动,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以及教师反思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和教师在新课改中课堂组织水平和教学技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课题界定与支撑理论 课题界定:
1、我们所指的校本研修主要是指学校在开展常规校本教研的同时,利用网络共享交互的特点,通过策划、组织和实施,把学校办成开放的学习型组织,为教师提供良好的专业发展环境,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反思、探索、研讨和解决问题。
2、我们所指的信息化,主要是指教师教育信息化,通过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在教师教育中的普及和应用,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积极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提高,探索并初步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培训的有效模式。
3、我们所提出的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水平以及教学技能方面的发展,以及在新课改的背景
下,帮助教师理解学习者的言行、掌握学习的知识,指导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的自我反思、相互评价,从而找出过程中的优缺点,并培养教师对实践进行分析和反思的技能。
支撑理论: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倡导教师专业化发展。
2、《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中指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按需施教、学用结合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注重质量和实效。
3、美国卡纳基财团组织的“全美教师专业标准委员会”倡导的《教师专业化标准大纲》中规定教师系统地反思自身的实践并从自身的经验中学到知识――验证自身的判断,不断作出困难的选择;教师是学习共同体的成员――同其他专家合作提高学校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