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化的时代特色
【课标要求】
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初步了解、认识文学领域中诗词曲赋等各种不同形式的风格和特色,知道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文学资料的能力;拓宽文化视野,提高赏析和运用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日常积累,通过阅读,讨论,分析,评论了解各个不同时期文学发展的特色。
学生通过阅读、观察、练习、欣赏、表演、评论、创作等方式积极参与教学;通过独立思考并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合作学习和相互交流。
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并对学生在参与和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教师应注重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要求学生推荐自己喜爱的作品,并对作者和作品加以介绍,说明推荐的理由。利用学生出于爱好而积累的中国古代文学知识,加强师生互动,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教师亦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评价、举办文学作品欣赏会等方式,从历史的视角赏析文学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通过文学家、诗人的艺术创作,把学生带进文学的殿堂。让他们感受古人的呼吸、思想、情操。全面增强自己的文化修养。
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培养学生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操,使学生品格得到升华;在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中,使学生的合作精神及竞争意识得到增强。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文化发展的多样性,使他们理解和尊重各国、各地区、各民族文化。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中国古代文学的表现形式和时代特点:中国的古代文学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的有散文,诗,词、曲,赋,传奇,杂剧,小说等多种形式。中国的古代文学表现形式虽然表现多样,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特色,表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所以对中国古代文学要结合各个时代的不同特点去记忆和理解。加深对文学形式的了解和把握。
二、难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与政治经济等之间的联系:了解任何形式的文学作品都反映一定时代发展的特点。明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从而把握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复习并导入〗
你知道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点是什么吗?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讲授新课〗 方案一
本节课学生因为语文的关系,知识储备相对较好,所以可以通过设置以下几个问题来讲述课文。 问题探究1、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诗经》的内容有哪些?有什么特点?地位如何?
3、什么是楚辞体?有什么特点?屈原对楚辞的发展有什么贡献? 4、什么是汉赋?汉赋有什么特点?两汉时期汉赋取得了哪些成就? 5、唐诗兴盛的原因是什么?李杜的诗歌有什么特点? 6、宋词兴盛的原因是什么?宋词取得了哪些成就? 7、什么是散曲和元杂剧?各有什么特点?
8、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取得了哪些成就? 方案二:常规讲解 一、诗经
初中学过了文学常识,请你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诗经》。 (二)讲解
补充介绍诗歌的由来:①先民在劳动、生活中为表达感情、加强协作而喊的一些号子成为原始歌谣。②从原始歌谣中发展出独立、成熟的诗歌,《诗经》的出现是其成熟的主要标志。
1.《诗经》作品的时间:西周初年——春秋中叶(公元前11一前6世纪)约500年间的305首诗歌。 2.《诗经》的内容构成:
(1)《风》:是《诗经》的精粹,民间歌谣:反映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直接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语言生动活泼,其中也揭露了阶级压迫和剥削。著名篇章有《相鼠》、《伐檀》《硕鼠》等。
(2)《雅》:是周王朝王城所在地的诗歌,贵族宴饮时的乐歌;分为《小雅》和《大雅》两部分,主要是反够贵族阶级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也抒发对社会不公及黑暗腐败现象的忧虑和不满情绪。著名篇章有《生民》、《公刘》、《绵》等。
(3)《颂》:是国王和诸侯用于祭祀和重大典礼的乐歌,分为《周颂》、《鲁颂》、《商颂》三部分,主要是对祖先和当权者功德的歌颂。 3.《诗经》的艺术特点和地位:
(1)特点:①句式:四言诗体或间以杂言;②语言:丰富多彩,音节和谐,艺才感染力极强;③创作风格:现实主义
(2)地位:①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②它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影响深广,它奠定了中国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③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 二、楚辞
(一)阅读第二目,思考:
1、你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 人们为什么要纪念屈原? 2、端午节被韩国抢注为……你有什么感想? 3、请你说说楚辞的特点。
4、P34学习思考: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蘅与芳芷。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屈原:《离骚》 屈原所说的香草、众芳,有什么象征意义?
答案:屈原所说的香草和众芳,象征具有高尚品德的君子,有益社会的贤才。 (二)讲解
1、伟大的诗人屈原:⑴创楚辞
⑵主要作品:①政治抒情长诗《离骚》:文学史上常以“风”(《诗经》)、“骚”或“诗”、“骚”并称;“骚”与“风”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②组诗《九歌》、《九章》、《天问》等
⑶政治抱负:①对内:追求“美政”:即修明法度、举贤授能,变法图强,富国强兵;②对外:力图实现联齐抗秦,进而统一中国 2、楚辞:
(1)产生:公元前4世纪产生于南方楚国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屈原创造
(2)特点:①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感情奔放,句末常带“兮”字;②句中使用许多楚国方言词语,在节奏和韵律上独具特色,更适于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3)意义:风骚并称,对后世文学产生巨大的影响。 三、汉赋
(一)阅读第三目,思考: 1、介绍汉赋的特点。 2、西汉时期赋的成就如何? 3、东汉又有什么发展? (二)讲解
1、赋的艺术特点: 赋,是从骚体诗演变而来的散文和韵文并用的文体。赋继承了先秦诸子散文巧。文多智的特色。 2、两汉时期的赋 四、唐诗
(一)阅读第二目,思考: 1、唐诗繁荣的原因
2、你能背诵李白、杜甫的哪些著名诗篇?他们的诗有什么主要特征?
3、杜甫吟诗说李白“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想一想其中的深意。 答案提示:引导学生思考时,可以从这样两个思路考虑:①应当怎样看待逆境;②应当怎样看待声名。
1、原因:⑴政治: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物质基础。⑵文化政策:开明、开放的文化政策。⑶科举制度的实行,“以诗取仕”的推动。⑷各民族之间,中外之间的文化交流。⑸唐统治者采取了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⑹继承和发展了前代诗歌丰富的艺术经验和知识 2、⑴“诗仙”李白 ⑵“诗圣”杜甫 五、宋词
(一)阅读第二目,思考: 1、宋词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为什么会兴盛? 3、完成表格。
4、P36学习思考:查询三句引用词的出处,思考其中蕴涵的哲理。
答案提示:人欲成就大事业,必然经过彷徨、执著、成功的三部曲。必须先有所思考确立方向,再经过锲而不舍的努力,才能在不经意间取得成功。前二者是成功的基础。 (二)讲解
1、产生:由民间流行的长短句歌词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唐朝在民间已产生,宋朝辉煌。 2、宋词兴盛的原因:①经济: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为词曲的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②阶级关系:市民阶层扩大,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能够歌唱的词,更适应了市井生活的需要。③政治:宋朝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词更能表达作家的思想情感。④两宋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逐渐加深,使一些文人对现实进行批判。
◆诗、词、曲的关系:诗(主要是指绝句和律诗)讲究严格的格律,句式整齐,对仗工整,用韵规范;词则句子长短参差,更便于抒发感情和演唱;曲则可庄可谐,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更为生动活泼。词、曲都是从诗发展演变来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3、宋代著名词人:
词人 艺 术 成 就 六、元曲
(一)阅读第二目,思考:
1、什么是散曲?什么是元杂剧?各有什么特点? 2、为什么元代会出现戏曲?
名 篇 名 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