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院与国家文化软实力浅析
摘要:本文以孔子学院建设的时代背景为切入点,比较深入地分析了全球化背景下建设和发展孔子学院的时代意义。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汉语热和中国文化热在世界各地快速兴起,推广中国文化的教育机构孔子学院应运而生。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孔子学院在国内外的影响不断扩大,成为中国文化软实力新的组成因素。
关键词:孔子学院 国家文化软实力 研究现状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孔子学院
建设孔子学院的宗旨是为全世界汉语学习者提供方便、优良的学习条件,从而促进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增进中国与各国的友好关系。孔子学院的基本任务是:向海外各界人士传播中国语言文化、提供汉语教学资源、支持当地中文教学;给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提供规范、权威的现代汉语教材;提供中国教育、文化、经济和社会等信息咨询,增进世界各国对中国的了解;开展当代中国的研究。孔子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古代教育家。用“孔子学院”为学汉语的教育机构命名非常恰当。因为孔子是中国人心目中的导师,在中国民间一直流传“天地君亲师”之说,这里的“师”指的就是孔子。
(二)、文化软实力
所谓“软实力”是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 1990 年著文提出来的。他将国家间的文化竞争视为国家竞争的一种重要方式。语言和文化是软实力的核心,在国家软实力的建设中起着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世界各国对文化的发展和传播都十分重视,给予大力支持。中国的软实力有三大突出资源。一是中国悠久的历史既是最厚重的软实力资源,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二是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仁者爱人”,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透过这些为全世界所认可的价值观念,可以看出中国乐意承担责任,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三是和谐也是硬道理已经深入人心。孔子学院是我国迄今为止第一个由众多部门打造的一个国际文化品牌。同时也是我们提升软实力的重要途径,而孔子学院传播的中国文化在当今国际社
会达到了这么大的规模,完全出于自愿,也正说明了孔子学院的建设扩大了我国国家软实力的影响,成为我国文化走向国际社会的重要品牌。
二、孔子学院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给各个民族和国家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在应对全球化过程中都在积极提出自己的战略措施和实施方案。建设和发展孔子学院则是我国的一个重要应对之策。
(一)全球化视野下孔子学院的建设与发展的研究背景
2004 年 9 月,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我们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党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所确立起来的新的战略任务和战略目标。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国有着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而和谐则是这一文化传统中最重要的命题与核心价值。“‘孔子学院’是在借鉴国外有关机构推广本民族语言经验的基础上,在海外设立以传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机构。”自从2004年第一家“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开设以来,至今全球已达150多家,孔子学院“遍地开花”。由此,在内建和谐社会与外促和谐世界的同时,我们要努力挖掘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让传统的文化血脉为中国的和谐与世界的和平做出自己的新贡献。
(二)全球化视野下孔子学院的建设与发展的研究意义
“和谐世界”的理念是中国外交政策的核心组成部分,近年来在中国总体外交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指导作用,而“孔子学院”则是新世纪以来中国文化对外传播这一主题的最鲜亮的民族品牌。中国政府将“孔子学院”作为扩大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向国际社会传播友好意图的重要渠道与交流平台。中国是个文化资源大国,但是却难称为“文化大国”。中国在世界各国的软实力竞争中处于相对劣势,其原因主要在于中国对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得不够,传播得不够。在探寻成为世界大国的长期目标的措施当中,我们发现,数千年历史的传统文化是一种独特的优势和沉淀。而汉语言是中国文化“发扬光大”之源。因此,中国要以孔子学院为依托大力开展文化外交,以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理念为指导,按照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尊重不同文明的共有观点,在文化上为世界和国际社会的和平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因此,专题研究孔子学院在海外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和实践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自从第一所孔子学院 2004 年在海外建立以来,孔子学院就引起了海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不少专家和学者对孔子学院的建设和发展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一)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研究孔子学院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种观点认为孔子学院代表了中国的“软实力”。代表人物是最早提出“软实力”概念的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他指出中国的软实力近几年来提升很快,采取软实力提升政策是明智和必要的,而中国在世界各地建立的孔子学院就是中国软实力不断提升的一种最佳表现。
第二种观点认为孔子学院是世界各国语言交流沟通的重要载体。《纽约时报》等媒体指出,孔子学院推广汉语教学有助于加深外部世界对中国的了解,是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
第三种观点认为孔子学院是大学走向国际化的重要渠道。持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爱丁堡大学副校长杰夫瑞?伯顿。他认为孔子学院能够帮助中国大学参与到国际社会当中去,和国际上的大学开展对话交流,扩大双方交流领域,建设真正意义上的大学。
第四种观点认为孔子学院是促进国与国相互交流的奠基石。代表人物是日本立命馆大学校长长田丰臣。他说:“没有文化的交流与人民的互动,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不可能有丰硕的收获,日本的孔子学院将成为中日关系的奠基石。”不过,在孔子学院得到称赞与支持的同时,国外也有一些质疑孔子学院的声音。主要认为这是中国的文化输出,主要表现就是中国威胁论。
(二)国内研究现状
相对国外来说,中国国内对孔子学院的研究要更多一些。所涉及的范围也更加广泛,从政治层面、文化层面、管理层面,到传播层面等等都有所涉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些学者认为孔子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是中华文明从“拿来主义”到“送去主义”的一个转变,是中国作为世界的一个重要成员在全球化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角色定位的表现。
另外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孔子学院的建设与发展是中国多边外交的一项重要举措。“孔子学院”则是新世纪以来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标志性活动。“孔子学院”的出现肩负着汉语培训与文化交流的双重任务,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桥梁与纽带。实际上,中国政府将孔子学院作为扩大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向海外
传递友好意图的重要工具。在海外建设和发展孔子学院已经被提升为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中国软实力的重要表现。
第三种观点认为,孔子学院的定位不仅是语言上的更是文化上的。孔子学院需要对语言教学所承担的文化功能充分认识起来,使她的发展真正成为文化交流的手段与媒介。
第四种观点则认为孔子学院发展速度太快,且是一项短期语言培训项目,作为一种粗放型的低附加值产品,在通行的国际文教市场上是行不通的。这种观点还认为孔子学院在提升一个民族或国家的软实力、营造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和增加异质文明体系之间的相互了解与认同等方面,所能发挥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第五种观点认为孔子学院只是中国经济发展带动下走热的商贸汉语交流的需求,与中国“软实力”并不太搭界——尤其不具有我们期待的中华文化的感召力,意识形态影响力和政治价值的吸引力。
四、总结
中国传统文化虽然具有蕴涵丰富的和谐、和睦、和为贵的理念,但是如果不能和外界进行交流与对话,就不能把这些有益思想弘扬出去甚至还有可能引起其他国家的误解。孔子学院的建立则弥补了这一欠缺并且强化了我国对外文化传播。文化是多元的,中国文化需要汲取世界各民族的智慧,世界的和谐发展也需要中国文化的贡献。然而长期以来,中华文化的传播缺少持久的载体和精美的品牌,孔子学院的诞生解决了这一难题。孔子学院是迄今为止我国第一个由众多部门共同打造的国际文化品牌。为全世界揭开儒家经典神秘面纱,向世界传播灿烂无比的东方文化,既是孔子学院的一大任务,也是孔子学院的一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朱陆民, 刘梓红. 从孔子学院的兴建看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J]. 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9,(04)
2、郝柯羡. 从“拿来主义”到“送去主义”——孔子学院的建设[J]. 新学术, 2008,(02)
3、陈刚华. 从文化传播角度看孔子学院的意义[J]. 学术论坛, 2008,(07) 4、徐丽华. 孔子学院的发展现状、问题及趋势[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5)
5、徐守杰. 从西学东渐到孔子学院——文化全球化视域的中国范例[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6)
作者简介:张田(1988.8——)女,河南邓州人,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1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联系方式:625574560@qq.com 电话:13808273961
地址: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师大路一段西华师范大学二期13公寓522室 张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