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专业药理学课程思政探索
摘要:针对临床医学专业及学生特点,挖掘药理学课程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医德教育、生命教育、法制教育、团队合作精神等思政元素,研究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药理学“课程思政”的基本路径与方法。并基此重构教学设计,在药理学课程教学中,实践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与价值观塑造相统一,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有机融合,使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药理学课程教学,探索适合临床医学专业的药理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药理学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高校课程和课堂是思想政治教育
的主渠道,每一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协同效应[1]。药理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的疾病防治、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和知识支撑。药物作为临床医生治疗疾病的工具,既可以挽救生命,也可以危害健康。如何正确有效地运用药物,不仅取决于医生是否具有全面而扎实的临床用药知识和经验,而且还取决于是否具有足够的责任心和高尚的医德。因此,在临床医学专业药理学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有效开展,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来,我校药理学课程教学团队在临床医学专业的课程教学中进行了积极探索。现将我们的探索与实践报告如下。
1药理学“课程思政”的背景与动因
2014年,上海市把德育纳入教育综合改革,推出了一批“中国系
列”试点课程,逐渐形成了“课程思政”理念[2]。北京中医药大学鲁艺等提出在药理学课程动物实验教学环节渗透人文教育,“引导学生尊重并感恩实验动物,使学生进入临床以后更加懂得尊重和爱护患者,在临床用药时做到规范、合理、安全”[3]。安徽医科大学王佳佳等提出在以病例为中心的理论教学环节中融入医德教育[4]。泸州医学院章卓等[5]提出在药理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律意识教育。滨州医学院李庆忠等[6]在药理学的理论和实验教学中开展了医学人文教育渗透的探索和实践。总之,高校“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已基本确定,也进行了多角度药理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但具体上,药理学“课程思政”的教学体系尚未完全形成,药理学“课程思政”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也未对药理学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进行系统化挖掘。
2系统挖掘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药理学课程教学
我校药理学课程作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课程组教师不仅
教学经验丰富,而且创新意识强。课程组全体教师站在“两个根本”的高度,对“立德树人”在本课程中的落实进行了深入研讨,最终决定以临床医学专业为试点,就药理学课程的“课程思政”进行立题研究与实践探索。在查阅文献、深入一线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医学专业特点,最终挖掘、整理、确定了5个方面、10余个思想政治教育点,并确定了融入药理学课程教学的基本路径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初步构建起临床医学专业药理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的主体框架。
2.1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药理学课程教学
药理学教材本身就有丰富的爱国主义素材,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好
这些素材,不仅可以很好地活跃课堂氛围,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在药物与药理学发展史的讲授环节,介绍我国古代医药发展的成就和对全世界的贡献。在抗疟药青蒿素的篇章中融入当代药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事例。屠呦呦受《肘后备急方》的启发,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历经数百次的失败仍不退缩,终于创造性地从中药青蒿中分离出治疗疟疾的青蒿素,为人类健康做出了突出贡献。让学生明白只要立足当代中国实际,汲取中华文化精髓,瞄准世界科技前沿,着力提升科研原创能力,就能在科技创新上不断取得突破,走在世界前列。从而激发广大学生的民族自信、科学自信、文化自信。
2.2医德教育融入药理学课程教学
在抗精神病药章节的理论课中,通过案例让学生明白泄露患者信
息对患者可能带来的伤害,以及自己将要承担的法律责任。让医学生牢记医疗工作中要注意“保守医密、保护隐私”,实行保护性医疗。在调血脂药章节的理论课中,以“辛伐他汀与伊曲酮康唑合用导致横纹肌溶解致人死亡”的案例,让医学生懂得作为医生必须要“钻研医术,精益求精”,只有不断学习相关领域研究进展和学科前沿,努力提高知识和技术水平,才能在临床实践中帮助患者解除疾病带来的痛苦,也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避免医疗事故、医疗纠纷,尽可能地减少对患者的伤害。在抗菌药物理论课中,探讨过度医疗的问题。现实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