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要需要强化“三种意识”即:“纲要”意识、“课标”意识和课程意识;更新“三种观念”即: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实施“三种策略”即:学习过程的活动化、学习评价的多样化、学习资源的社会化。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地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知识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地球村保护人类环境的意识和行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地理学科的基本特点:地域性和综合性。 二、说教材的编写意图和体例安排 编写意图:
1、正确处理地理,社会,学生三者的关系,更新对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认识,注重培养理性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遵循认知规律,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为教师营造教学创新的氛围,为师生互动式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的整合,改进教材的呈现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体例安排:
七年级教材包含四大领域,地球和地图、地形和气候、聚落与文化、国家和地区,共10章内容,上册六章,下册四章。
地理新课程提出了“注重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读图能力是地理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大象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地理教材涉及读图能力的知识点占30%,为涉及知识点最多的能力。可见,该教材的编写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注重学生的读图能力。
三、说教材所蕴含的能力体系和价值体系 能力体系:本套教材所蕴含的能力体系是让学生掌握地球和地图、地形和气候、聚落与文化、国家和地区四个方面的知识。
价值体系: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热爱地球、热爱祖国的意识,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合作与交流意识,创新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可以说所有的目标都是为实现地理三维目标而服务的。 四、说教材内容和逻辑线索
七年级教材共10章内容,上册六章,下册四章,内容如下:
第一章:打开地理之门,包括两节内容即生活离不开地理和怎样学好地理。本章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怎样学好地理。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和运用地图的基本技能。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良好习惯。
第二章:揭开地球神秘的面纱,这一章包括五节内容即地球和地球仪、运动着的地球、世界的陆地和海洋、多种多样的世界地形和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本章的教学目标为能提出证据说明地球的球体形状,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用事实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第三章:探究天气与气候,这一章包括四节教学内容,即天气与我们的生活、世界气温与降水、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和世界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本章教学目标为让学生认识多变的天气,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良好习惯。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培养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第四章:了解世界的居民,这一章包括两节内容世界的人口与人口问题和世界的人种、语言与宗教。教学目标为能运用资料说出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会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理解人口问题带来的影响及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策略,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可以通过教材中的漫画“增长与毁灭”、“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苦难的母亲”等配合教学。了解世界的三大人种、主要语言和宗教。
第五章:认识人类的居住地,本章包括三节内容即走进聚落、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本章教学目标为了解聚落的分类、形成和发展状况。认识人类文化遗产,培养学生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第六章:关爱和平与发展,本章包括两节内容即国家和地区及国际合作和重要的国际组织。本章教学目标为让学生认识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在经济发展上的不平衡,了解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第七章:走进世界第一大洲,包括三节知识即自然概况、人口和环境、多样的文化和经济差异。本章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运用地图来说明亚洲的地理位置。分析亚洲地形、气候、河流的特点及其相互联系。学会分析亚洲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
第八章:察看我们的近邻,本章包括四节内容,即日本、东南亚、印度和俄罗斯。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正确描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理解国家或地区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说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与世界的联系。
第九章:游览其他国家和地区。本章包括六节内容,即欧洲西部、撒哈拉以南非洲、中东、澳大利亚、美国和巴西。本章教学目标主要是了解除我国周边地区之外的其他地区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特点。了解各个国家或地区如何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地发展经济。
第十章:关注人类共同拥有的极地。本章包括两节内容即考察极地和极地的保护和利用。本章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及形成的特殊自然环境及极地丰富的资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的生存环境,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针对七年级这十章教学内容,教材处理如下: (1)、尊重教材实现理念。设计新颖的教学过程。极大调动学生探索地理知识的积极性。 (2)、激发兴趣自主探究。针对本套教材的特点,我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导学卡,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适时点拔释疑,并给学生展示交流的机会,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3)、勇于实践开拓创新。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策略。对于学困生多鼓励,多表扬,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要分层教学。课堂结束最后5分钟让学生谈一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课堂穿插采用 “五一”反馈法来落实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便于学生掌握本节教学内容。 五、教材建议
地理教学要处理好三个关系:新旧知识的关系,地理学习的精学与泛学,课堂学习地理和课外学习地理的有机结合,在地理教学中要进行一些尝试,学习地理识图是关键,要在识图上更新,多加一些地理实践活动,使学生学得快乐,学得充实,知识能力全方位的提升。 六、理想的地理课堂
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更成为快乐的源泉; 让每一次地理学习都成为一次心灵的旅行。 让每一次交流都是智慧与心灵碰撞。 总之,好的教学效果就是好的教学内容与好的呈现形式与好的教学方法的完美的溶合,在新课程实施中,我会不断学习理论知识,勇于实践、勇于探索、勇于创新。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一培养目标而努力奋斗!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敬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人口众多》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
众多的人口第一课时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第一册第三章<中国的人口>第一节的内容。教材编排是以人口—环境—资源为主线,正确阐明了人地关系,学习本课内容是学习本章其它部分知识的基础,也是为今后学生进一步学习有关社会科学知识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
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及学生实际,确定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知道我国人口众多,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掌握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掌握我国人口基本国策;通过读图,找出我国人口分布情况等。
技能培养: 学会计算人口密度; 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关注社会,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图表、数据、文字材料等,分析问题、总结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教育:通过讲述我国人口,使学生认识中国人口问题的严峻性,初步树立必须实行计划生育国策的观点,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加强我国国情、国策等教育,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重点和难点:
重点:我国人口基本国策及我国人口分布特点。(理由是计划生育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基本国策,同时也为初三学生学习相关知识打下基础。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上人类在改造自然发展生产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受到自然、经济、社会历史等因素制约。这些知识是学生必须认识的内容。) 难点:人口过多带来的问题或影响。(理由是根据初一学生的认识水平及学生大多缺乏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法分析
教学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要求及学生的思维特点,在本节教学中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课堂质疑,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中运用读图分析法、启发诱导法、分组讨论法。 三、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学习。通过引导学生读、思、议,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读: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习惯和能力。思:通过教师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达到学习的要求。议:学生围绕教师的质疑,展开讨论,进一步理解知识。 四、教学程序
问题导入: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是哪个国家,我国在1995年抽样调查、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总人口是多少,分布情况如何,过多的人口带来哪些问题或影响,该如何控制?(理由:一方面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对我国人口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兴趣,同时可对本课学习的内容有个粗略的认识。) 探究新知,师生互动:[课件]播放一组人口众多的照片和录像[提问]这些照片和录像给大家留下了什么深刻的印象?(学生自由发言)师归纳小结。(能使学生感性认识我国人口众多)接着展示[课件]我国人口增长图 师指出1995年、2000年世界人口总数,并让学生计算一下,当时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启发学生从图中发现“我国人口数量多、增长快”及引导学生分析研究840年—1949年百年多时间与1949年—2000年50多年时间人口增长情况,并讨论分析其原因。[课件]显示“全国各省级行政区的人口数量(1999)”图[提问]我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哪个,人口最少的省级行政区是哪个?(学生读图回答)(通过这些数据,使学生更加充分地认识到中国
人口数量多的特点,各省数量相差大,为学习下一知识点作基础)接着师也联系一下本地实际(加强乡土教育)针对前面得出的结论,师分组让学生思考讨论:我国人口数量多,增长快,给我国社会发展带来的问题或影响(设计意图:可使学生充分认识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有利于加强我国国情教育,可培养学生识图和解题能力及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接着设问:针对我国人口众多,对我国的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那么应用什么方法解决?(前后衔接,通过学生思考、回答,突破重点)
关于人口密度教学:可以这样转入,我国人口众多,这么多的人口分布在哪里?从地图上怎么阅读?一个地区的人口疏密状况用什么表示,怎样计算?为了理解人口密度启发学生计算江苏、山东、新疆、西藏四省的人口密度(作业本),并根据结果思考:我国人口分布有何特点?(设计意图:使学生能充分理解人口密度,并为学习接下来的内容作准备,同时可提高学生探究问题能力)
[课件]显示“中国人口密度图” [读图提示]1.A、B两点的人口密度各在什么范围? 2.我国哪些部分人口密度大,哪些部分人口密度小?3.我国人口界线是从什么地方到什么地方?4。在图中找出人口密度最大的省和人口密度最小的一个自治区。师指导学生读图,归纳小结。(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为突破重点奠定了基础)[课件]闪烁“黑河、腾冲”的名称和之间的人口界线 [提问]人口界线东南、西北两部分面积和人口占全国的比重各是多少?学生回答基础上小结: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南部稠密、西北部稀疏(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互动,层层设问推进,实现重点的突破)
归纳小结:根据本节课知识内容和特点,对照地图采取概括式小结方式(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及时巩固,加深对所学的知识运用,提高学生读图、用图能力) 反馈练习:为了真正落实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引入练习 板书设计:
人口总数:1995年 2000年
人口最多的省区 和最少的省区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影响
人口增长快 最大的省区
人口密度 人口国策
人口分布 界线 最小的省区 二、 [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阐述世界人口与人种的基础地理知识,教材分为4个部分:世界人
口的增长、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问题、不同的人种。关于\世界人口的增长\课文主要讲述了两个问题:①世界人口在19世纪以后,增长的速度大大加快了。②人口增长速度的快慢,是由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关于\世界人口的分布\课文重点在于讲清世界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关于\人口问题\课文主要讲述了3个问题:人口增长过快对环境及社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