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农村给水设计规范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11.8.1.9 每个滤池应设取样装置。

11.8.2 接触滤池

11.8.2.1 接触滤池,适用于浑浊度长期低于20度,短期不超过60度的原水,滤速宜采用6~8m/h。

11.8.2.2 滤池采用双层滤料,由石英砂和无烟煤组成。

11.8.2.2.1 石英砂滤料粒径dmin=0.5mm,dmax=1.0mm,K80≤1.8;滤料厚度400~600mm;

11.8.2.2.2 无烟煤滤料粒径dmin=1.2mm,dmax=1.8mm,K80≤1.5;滤料厚度400~600mm;

11.8.2.3 滤池冲洗前的水头损失,宜采用2~2.5m,滤层表面以上的水深可为2m。

11.8.2.5 滤池冲洗强度宜采用15~18L/(s·㎡);冲洗时间6~9min,滤层膨胀率采用405~50%。

11.8.3 压力滤池

11.8.3.1 压力滤池有关滤料级配、滤速、工作周期,可按水质要求参照本规范11.8.1过滤的一般规定。

11.8.3.2 压力滤池可采用立式,当直径大于3m时,宜采用卧式。

11.8.3.3 压力滤池冲洗强度采用15L/(s·㎡),冲洗时间为10min。

11.8.3.4 压力滤池配水系统应采用小阻力方式,可用管式、滤头或格栅。

11.8.3.5 压力滤池应设排气阀、人孔、排水阀和压力表。

11.8.4 重力式无阀滤池

11.8.4.1 每座滤池应设单独的进水系统,并有防止空气进入滤池的措施。

11.8.4.2 滤速宜采用6~10m/h。

11.8.4.3 无阀滤池按滤池内滤料,可分为单层滤料、双层滤料两种。原水或沉淀出水浊度常年在15度以内,宜采用单层行英砂滤料,原水或沉淀出水浊度经常超过20度(短期不超过50度),可采用双层滤料滤池。

11.8.4.4 无阀滤池冲洗前的水头损失,可采用1.5m。

11.8.4.5 冲洗强度宜采用15L/(s·㎡);冲洗时间5~6min。

11.8.4.6 过滤室滤料表面以上的直壁高度,应等于冲洗时滤料的最大膨胀高度加上保护高。

11.8.4.7 无阀滤池冲洗水箱应位于滤池顶部,当冲洗水头不高时,可采用小阻力配水系统。常见的有平板孔式、格栅、滤头和豆石滤板。

11.8.4.8 承托层的材料及组成与配水方式有关,各种组成形式可按表11.8.4选用。

11.8.4.9 无阀滤池应用辅助虹吸措施,并设有调节冲洗强度和强制冲洗的装置。

11.8.5 普通快滤池

11.8.5.1 普通快滤池滤料为石英砂、无烟煤。单层石英砂滤池滤速宜采用8~10m/h;双层滤料滤池可为12~14m/h。

11.8.5.2 普通快滤池的分格数,应根据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不得少于2个。可参考表11.8.5—1选用。

表11.8.4 承托层材料及组成

配水方式 滤板 承托层材料 粗砂 粒径(mm) 1~2 1~2 2~4 4~8 8~16 1~2 2~4 4~8 1~2 厚度(mm) 100 80 70 70 80 每层50~100 100 格栅 砂卵石 尼龙网 滤头 砂卵石 粗砂

表11.8.5—1 滤池的分格数

滤池总面积(㎡) 小于30 30~50 100 150 200 滤池分格数 2 3 3或4 4~6 5~6

11.8.5.3 滤池个数少于5个时,宜采用单行排列。

11.8.5.4 单个滤池面积大于50㎡时,管廊中应设置中央集水渠。

11.8.5.5 滤层厚度应不小于700mm。滤层以上的水深宜为1.5~2.0m。滤池超高宜采用0.3m。

11.8.5.6 滤池工作周期宜为12~24h。滤池冲洗前的水头损失应不超过0.2m。

11.8.5.7 配水系统干管始端流速为0.8~1.2m/s,支管始端流速为1.4~1.8m/s,孔眼流速为3.5~5m/s,孔眼直径约为9~12mm,在支管上应设两排,与垂线呈45°角向下交叉排列。

11.8.5.8 承托层宜用卵石或砾石,其组成和厚度见表11.8.5—2。

表11.8.5—2 承托层的组成和厚度 层次(自上而下) 1 2 3 4 粒径(mm) 2~4 4~8 8~16 16~32 厚度(mm) 100 100 100 本层顶面高度应高出配水系统孔眼100 11.9 一体化净水器

11.9.1 一体化净水器是将絮凝、沉淀(澄清)、过滤工艺组合在一起的小型净水装置,净化能力为5~50/h。

11.9.2 一体化净水器适用于浑浊度长期低于500度,瞬时不超过1000度的地表水。

11.9.3 一体化净水器型式的选择,应根据原水水质、设计生产能力、净化后水质要求,结合当地条件,通过调研进行产品性能、净化效果、价格等比较后确定。

11.9.4 一体化净水器产品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11.10 小型净水塔

11.10.1 小型净水塔是挤压力式无阀滤池或单阀滤池、水泵、加药间、水塔合并建造的小型净水构筑物。

11.10.2 小型净水塔适用于浑浊度经常小于20度,短时不超过60度的原水。

11.10.3 小型净水塔中水柜有效容积应按最高日用水量的10~15%计算。考虑滤池反冲洗用水时,则宜按最高日用水量的15~25%设计。

11.10.4 小型净水塔确定总容积时,应考虑保护高度0.3m(超高)所占的容积。

11.10.5 小型净水塔的进、出水管管径应与供水管网起端管径相同,溢流管、排水管管径不应小于100mm。 11.11 消毒

11.11.1 生活饮用水必须经过消毒,一般采用氯消毒(液氯、漂白粉、次氯酸钠)。

11.11.2 加氯点应根据原水水质,工艺流程和净化要求选定,滤后必须加氯,必要时也可在混凝沉淀前和滤后同时加氯。当农村水厂取用地下水时,加氯点可设在泵前(水泵吸水管)、泵后(水泵出水管或依靠水射器)或池中(高位水池、泉室)。

11.11.3 氯的设计用量,应根据相似条件下的运动经验,按最大用量确定。氯与水的接触时间应不小于30min,出厂水游离余氯含量应不低于0.3mg/L,管网末端游离余氯含量应不低于0.05mg/L。

11.11.4 投加液氯时应采用加氯机,加氯机应具备投加量的指示仪和防止水倒灌氯瓶的措施,以真空加氯机为宜。

11.11.5 加氯间应尽量靠近投加点。加氯间应设有磅秤作为校核设备。加氯间内部管线,应敷设在沟槽内。

11.11.6 加氯间必须与其它工作间分开,必须设观察窗和直接通向外部外开的门。

11.11.7 加氯间及氯库外部应备有防毒面具,抢救材料和工具箱。在直通室外的墙下方设有通风设施,照明和通风设备应另设室外开关。有条件时,应设氯吸收装置。

11.11.8 通向加氯间的压力给水管道,应保证连续供水,并应保持水压稳定。

11.11.9 当加氯间需采暖时,宜用暖气采暖,如用火炉取暖,火口宜设在室外。

11.11.10 氯库应设在水厂的下风口,与值班室,居住区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11.11.11 消毒剂仓库的固定储备量应按当地供应、运输等条件确定,一般按最大用量的15~30d计算。

11.11.12 采用漂白粉消毒,其投加量应经过试验或依照相似条件运行经验确定。

11.11.13 漂白粉消毒须设溶药池和溶液池,溶液池宜设2个,池底坡度i≥0.02,坡向排渣管、排渣管管径应不小于50mm,池底有15%的容积作为贮渣部分,顶部超高应大于0.15m,内壁应作防腐处理。

11.11.14 漂白粉的溶液池,其有效容积宜按一天所需投加的上清液体积计算,上清液浓度以1%~%为宜(每升水加10~20g漂白粉)。

11.11.15 投加消毒剂的管道及配件必须耐腐蚀,宜用无毒塑料管材。

11.11.16 使用次氯酸纳发生器时,其发生器应符合国家规定次氯酸钠发生器标准。

11.11.17 采用次氯酸钠溶液,其投加方式与漂白粉溶液投加方式相同。

12 地下水特殊净化和深度净化

12.1 除铁和除锰

12.1.1 工艺流程的选择

12.1.1.1 当地下水中铁、锰含量超过《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的规定时,应考虑除铁除锰。

12.1.1.2 地下水除铁除锰工艺流程的选择,应根据原水水质、净化后水质要求,以及相似条件水厂的运行经验或除铁、除锰试验,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12.1.1.3 地下水除铁宜采用接触氧化法或曝气氧化法。接触氧化法工艺:

接触氧化法工艺:

曝气氧化法工艺:

12.1.1.4 地下水除锰宜采用接触氧化法,其工艺流程应根据下列条件确定:

12.1.1.4.1 当原水含铁量低于2.0mg/L,含锰量低于1.5mg/L时,可采用:

12.1.1.4.2 当原水含铁量或含锰量超过上述数据时,应通过试验确定工艺,必要时可采用:

12.1.1.4.3 当除铁受硅酸盐影响时,应通过试验确定工艺,必要时可采用:

12.1.2 曝气装置

农村给水设计规范

11.8.1.9每个滤池应设取样装置。11.8.2接触滤池11.8.2.1接触滤池,适用于浑浊度长期低于20度,短期不超过60度的原水,滤速宜采用6~8m/h。11.8.2.2滤池采用双层滤料,由石英砂和无烟煤组成。11.8.2.2.1石英砂滤料粒径dmin=0.5mm,dm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jj6q48ifz507xn0uyq64mg6283nif00px7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