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建立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的
探索实践
【摘要】:企业高技能人才是指在生产经营领域一线岗位,熟练掌握相关专门技术,操作技能精湛、能够在生产实践中解决疑难问题和工艺操作难题的人员,再好的品牌、再好的设计,没有一流的生产和管理技术都不可能成为好产品,特别是我国已经处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劳动者技术水平的高低显得愈加重要。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我们中职院校的主要任务,了解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探索如何开展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是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对于高技能人才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对于我们中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意义深远。探索在企业内建立以职业技能为核心、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符合企业生产经营特点,科学简便、客观公正的企业技能人才评价体系。
【关键词】:校企合作 高技能人才 评价体系
“没有一流的技术,就没有一流的产品。”,温家宝总理曾经多次说过。高技能人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随着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企业持续技术改造升级,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和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完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有利于形成正确的选材、用材、育才向导,开展校企合作,共同探索高技能人才的评价体系,为企业培养选拔更多的高技能人才,推动职业院校教学改革,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企业作为技能人才使用的主体,技能人才评价的内容和方式必须适应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需要,这对如何建立和完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提出了新的要
求。结合示范校建设,探索多元化评价体系,掌握企业对高技能人才评价标准,我们学院课题组同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较高的哈药集团制药总厂就如何开展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进行试点探索。
一、企业现状
做为中国抗感染药的专业制造者,哈药总厂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青霉素粉针剂在国内已达到25%、氨苄32%、头孢唑啉钠37%、头孢拉啶25%、头孢噻肟钠11%、阿莫西林22%。近年来,工厂依靠科技进步和强化管理,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发生了三个突出的变化,一是随着大量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引进和开发,对员工的技术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二是随着产品结构的调整,由多年只生产抗生素的单一品种发展成以抗感染药为主,以粉针剂、胶囊剂、片剂为最终效益的多种产品,对员工掌握多种岗位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是随着生产设备的更新,对操作、维护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也更高。
就哈药集团制药总厂的现状来看,无论在高技能人才的结构、数量以及实际技术水平方面,存在许多不相适应之处。企业现有员工7000多人,其中生产技术工人5000多人,他们既是企业员工的主体,也是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的主体,而在技术工人队伍中,高级技术工人只有200人,占技术工人总数的2.4 %,与中等发达国家高技能人才比例15-20%,发达国家比例30%-40%的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这不仅表现在从事生产的工人具有较高技术等级的人数不多,文化程度不高,而且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也较低。企业把高技能人才的使用、培养,作为实现企业发展的根本大计,确立高技能人才培训的“五一二”工程
目标:即到2015年底,在技术工人队伍中,技师要达到技师人数的10%,高级工的人数应达到技术工人总数20%。通过强化高技能人才培训,加快推进职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保证企业高级工人数达到1000人以上。
二、结合企业实际,创建评价模式
根据企业实际,通过深入研究,坚持国家标准与岗位要求相结合,鉴定内容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职业资格认定与使用待遇相结合,摸索出一套由核心能力评价、工作成果业绩评价、生产现场能力考核和理论知识考试四大模块构成的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模式,选择生产一线的主要技术性工种,从业人员达到一定规模的药物检验工、消毒工及维修钳工进行高技能人才评价试点工作。对照国家职业标准,重点评价员工执行操作规程、解决生产问题和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在对参评人员反复试评价后,逐步充实、调整和优化评价模式。
1、核心能力评价
核心能力评价模块主要采用岗位胜任特征模型这一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结合相应职业的需求,评价高技能人才的职业道德、价值观等综合素质;分析、解决问题的认知能力;工作纪律、工作计划、工作效能方面的工作风格;在工作岗位上勤于思考、善于钻研和不断创新的自我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内在潜质和可塑性能力等内隐特征。
2、工作成果业绩评价模块
主要采用关键业绩评价模型,以参评人员在实际生产工作过程中关键行为、关键事件,包括所完成的主要工作项目,现场解
决技术问题的情况,技术改造与革新,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等为依据,结合企业生产工艺,判断高技能人才的技能水平。
3、生产现场操作能力评价模块
主要根据国家职业标准,针对企业具体岗位的技能状况、工艺水平和产品特点,现场考核高技能人才的技能水平。根据企业具体岗位的技能状况、工艺水平和产品特点,从岗位技术发展方向和个人技能提升角度出发,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针对企业岗位的主要技能要求,将考核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通用技能评价模块(必考模块),主要是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提出该职业(工种)所要求的基本能力要求,考核参评人员所具备的职业基本技能;二是切合本企业生产岗位的关键职业能力评价模块(选考模块),以国家职业标准为参照,主要结合企业生产实际要求,分出若干个具有企业个性要求的技能指标模块,由考评专家小组依据命题结构表和细目表命题,企业根据自身生产要求选择可选模块对参评人员进行考核。在考核形式上,可以是现场操作,亦可进行情景模拟,必要时可辅以面试答辩。现场操作主要是参评人员在本工作岗位上,利用产品进行现场操作,考评专家根据其操作的情况进行评分。情景模拟是在考评岗位无法提供现场操作的情况下,对生产现场进行情景模拟,参评人员或进行操作,或进行答辩,由考评专家针对考核要求进行评分。
4、理论知识考核模块
由市鉴定中心从国家题库中抽取试题,组成试卷后,组织参评人员参加考试的社会化考核管理方式,企业可根据本企业实际情况提出增减部分内容的申请,由市鉴定中心组织社会专家或
企业专家命题实施。
三、建立监督保障机制,保证人才评价工作质量 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实行企业内部督导和外部督导相结合的质量督导形式,在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模式的研究和应用中,把质量控制放在首位,发挥企业、社会和群众共同监督的作用。
1、组建专业评价队伍。组成了高技能人才(技师、高级技师)评审委员会,经过充分讨论、论证,根据企业实际制定具体的评价方案,采用统一的评价模式实施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明确工种范围、等级、评价方式及组织管理等工作,由技术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担任评审专家委员,为顺利开展此项工作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评审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药物检验工、维修钳工及消毒工评审工作小组,负责评审业务组织管理及评审工作。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派遣质量督导人员对工厂开展的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进行督导,对报名、审核、证据收集、业绩公示、操作考核、理论考试等各个环节作出规定,通过建立完善配套的管理制度和程序化管理模式,来确保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的质量。
2、企业内部严把关。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将技能考核、业绩评价与企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企业生产过程或对以往业绩评价来考核技能水平。充分利用企业的质检部门对考核成果进行检验,将考核质量保障与企业产品质量保障紧密结合起来。
3、建立群众监督机制。对参评人员提供的业绩材料进行企业内部核查和公示,接受员工监督。在公示期同时公布鉴定指导中心投诉电话等,经过严格程序后,才能作为评价依据。
企业技能人才评价体系的建立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