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课本 - 桃花源记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一课

题解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为桃花源诗前的小记,关于桃花源的传闻故事,旨在藉由桃花源的描绘,寄寓作者的政治理想。文中藉捕渔人的经历展开故事,篇中的时代、郡名,并非实指,主要用以渲染其人、其地的真实感。文章末段,太守、刘子骥寻访未果,且“后遂无问津者”,表明桃花源的不可复得,理想世界终将失落,读之使人怅然。

作者

陶渊明,又名潜,字符亮,浔阳柴 桑(今江西九 江)人。生于东晋 哀 帝兴 宁三年(公元三六五年),卒于南朝宋 文帝元 嘉四年(公元四二七年),年六十三。

陶渊明为东晋名将陶侃的曾孙,父亲早逝,家道因而中落。少壮时,博览群书,颇有经世济民襟怀,唯因时局动乱,隐居不仕,后因亲老家贫,乃出任江州(今江西九 江)祭酒、彭泽(今江西彭 泽)县令等职,终因个性与官场不合,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自此躬耕田园,不再出仕。一生高风亮节,率性任真。去世之后,好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陶渊明的诗文展现其任真自得的性情,自然朴实,平淡有致,与当世华丽文风有别,故不为时人所称,唐、宋以后始见重于世,苏轼誉为“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其诗多写田园生活,锺嵘诗 品称“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传世。

课文与注释

晋 太元 1 中,武陵 2 人,捕鱼为业,缘 3 溪行,忘路之远近 4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5 。渔人甚异之 6 。复前行,欲穷 7 其林。林尽水

第一课 桃花源记

1

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 8 船,从口入。

初极狭,纔通人 9 。复行数十步,豁然 10 开朗。土地平旷

11 ,屋舍俨然 12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13 ,阡陌交通 14 ,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15 ;黄

发 16 垂髫 17 ,并怡然 18 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19 ,便要 20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21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22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 23 来此绝境 24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5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6 !此人一一为具言 27 所闻,皆叹惋

28 。余人各复延 29 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

人语 30 云:“不足为外人道 31 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32 ,处处志 33 之。及郡下 34 ,诣 35 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 36 迷不复得路。南阳 37 刘子骥 38 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39 ,未果

40 ,寻 41 病终。后遂无问津 42 者。

1 太元 东晋孝武帝年号(公元三七六~三九六年)。 2 武陵 晋郡名。今湖南常德。 3 缘 沿、顺。

4 忘路之远近 忘记船划了多少路程。远近,指路程的距离。 5 落英缤纷 落花繁多。英,花。缤纷,繁多的样子。

6 异之 以之为异,对此感到惊奇、讶异。异,这里作动词用,为意动用法,意指对……感到讶异。之,代词,指眼前看到的景象。 2 第一课 桃花源记

7 穷 尽,在此有探究之意。 8 舍 离开。

9 纔通人 仅容一人通过。纔,通“才”,仅、只。 10 豁然 开阔的样子。 11 平旷 平坦开阔。

12 俨然 整齐的样子。俨,音ㄧㄢˇ。 13 属 类。

14 阡陌交通 田间的小路纵横交错。阡陌,田间的小路。南北方向叫“阡”,东西方向叫“陌”。交通,纵横交错。

15 悉如外人 全部如同桃花源外面的人。悉,全部。另一说为全像外地人。 16 黄发 借指老人。老人发色转黄,故称老人为“黄发”。

17 垂髫 借指儿童,古时儿童不束发,故称儿童为“垂髫”。髫,音ㄊㄧㄠˊ,古时儿童下垂的发式。

18 怡然 安适愉快的样子。

19 具答之 详细回答。具,详细。 20 要 音ㄧㄠ,邀请。 21 作食 做饭。

22 咸来问讯 都来询问消息。咸,都。讯,消息。 23 邑人 乡人。

24 绝境 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25 间隔 隔绝。

26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朝、晋朝了。乃,竟然。无论,更不用说。

27 具言 详细述说。

28 叹惋 感慨叹息。惋,音ㄨㄢˋ,惋惜。 29 延 邀请。

30 语 音ㄩˋ,告诉。

31 不足为外人道 不值得向外边的人提起。不足,不值得。

32 便扶向路 于是沿着先前来时的路。扶,沿着。向,之前、先前。下文“寻向所志”的“向”意思相同。

33 志 记,这里指作记号。

34 郡下 郡中,指武陵郡官署所在地。 35 诣 音ㄧˋ,拜见。 36 遂 终究。

37 南阳 今河南 南阳。

38 刘子骥 名驎之,字子骥,南阳人。好游山水,不慕名利,素有隐逸之志。事见晋书隐 逸传。

39 规往 计划前往。规,计划。 40 未果 未能实现。 41 寻 随即、不久。

42 问津 打听渡口所在,此指寻访通往桃花源的道路。津,渡口。

第一课 桃花源记

3

赏析

陶渊明身处魏晋 乱世,眼见在位者只顾争权夺利,士大夫竞逐于富贵,于是选择躬耕南亩,并在心中塑造了一个没有暴政、没有战争的世外桃源。文中寄寓了陶潜对理想社会的追求,行文叙述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虚实结合的写作笔法:首段点明时间、地点、人物,刻意强调真实性,让读者信其真有,而其实全属虚构。文末藉高士刘子骥规往未果,更加渲染了似幻如真的氛围。

2.用语清新简练:首段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等短短数语,勾勒出一幅迷人春景图,看似平淡,却富有诗意。写渔人见到桃花源中人,只用“具答之”三个字,不再重复渔人进入桃花源的经过;桃花源人见到渔人时,用“乃大惊”三字,既写出遽见渔人的惊讶之情,也显示出桃花源与世隔绝的久远,可以见出作者在遣词用字上的高度概括能力。

3.结构清晰有序:全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由忘路远近,偶入桃花源开展,接写桃花源中的所见所闻,以及出源之后的处处志之、寻访不遇等,时空脉络分明。而在源中的所见所闻,由“景”—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物”—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人”—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等,结构上脉络分明,井然有序。

4.儒道思想的体现:首先,渔人误入桃花源的前提是“忘路之远近”,以“忘”字暗示读者,欲入桃花源,须先“忘”却机心。进入桃花源之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与老子“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道德经八十章)意近。至于桃花源中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则近似儒家“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大同世界的理想。

问题与讨论

一、请分析陶渊明从哪些面向描绘桃花源的生活样态?而这样的生活样态寄托

了作者处于乱世之中的哪些向往?

二、文末作者安排太守与刘子骥寻访桃花源却不可得,并说“后遂无问津

者”,其中有何深意?

三、如果你是渔人,你的选择会是继续留在桃花源,或是回到原来的世界?为

什么?

4 第一课 桃花源记

0jc5n1j2971xep036fj71ujtp7zqyg019lm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