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航测数字化(1:500-1:)成图规程.(DOC)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GPS 双频接收机控制点观测时间,基线长度小于 5km时 不低于 45min,10km 以内不低于 60min,10km 以上不低于90min,联测已知点不低于 90min;单频接收机观测时间在双频基础上加长1.5倍。

C. GPS 观测前做好星历预报和编制观测计划书,严格按调度任务单规定时间观测,保证各接收机同步观测同一组卫星,观测时间达到规定要求。未按规定时间开机者,应及时通知外业观测负责人,对观测时段作必要调整,不得无故擅自更改观测计划。

D.测站观测注意事项:

a.接收机天线用光学对中基座对中、整平,每个时段观测前后,各量取一次天线高,互差≤3mm 时取平均值。

b.接收机开始记录数据后,要及时将测站名、测站号、时段号、天线高等信息输入接收设备,然后用铅笔逐项填写GPS 观测手簿,严禁事后补记。

c.仪器观测过程中,严禁擅离工作岗位,注意观察仪器工作状态;在施测过程中,不得改变天线位置,防止人员或其他物品碰动天线和遮挡信号;不应在天线附近使用无线电通讯,必须使用时,应距天线 10米以外。

d.在测量过程中,要使用专用功能键和选择菜单查看模糊度和电池余量等等,并作必要记录,同时要注意仪器的警告信息,及时处理各种特殊情况。

e. 每日观测完毕,作业人员应及时上交观测手簿、点之记和记录介质给数据处理人员。

f. GPS 网一般应与附近收集到的国家四等及以上大地点联测一次,测区计划联测平面已知点 2~3 个,特殊情况下联测点的总数不少于二个。网的两周围应有国家大地点,其它点宜在网中均匀分布,且能有效控制本控制网。

g.每天观测作业完成后,及时对当天数据进行传输和数据预处理,检查数据有无问题,以便及时进行补测或重测。 2.2 GPS观测数据计算

基线处理采用中海达公司的专业软件行进静态处理或 TGO1.6 版本进行,基线处理输入观测数据时应对照观测手簿核对点号、天线高等参数,对每日符合要求的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剔除有效观测时间不足40分钟的卫星,然后进行基线处理,处理基线时要进行重复基线、同步环闭合差和异步环闭合差的检验,检

6

验不合格要求的基线应及时通知项目负责人,调整计划安排重测。 具体基线处理要求如下:

A.同一边任意两个时段的成果互差,不应大于±2 2 (5mm+1ppm×D) B.同步环闭合差应满足:

Wx≤sqrt(n)/5*σ Wy≤sqrt(n)/5*σ Wz≤sqrt(n)/5*σ W≤sqrt(3n)/5*σ

C.由若干条独立边组成的闭合环,其闭合差应满足:

Wx≤3*SQRT(n)* σ Wy≤3*SQRT(n)* σ Wz≤3*SQRT(n)* σ W≤3*SQRT(3n)* σ

D.重复观测的基线较差应满足:

ds≤2*SQRT(2)* σ

上面各式中: σ— 相应等级规定的精度,按环平均边长由下式计算:

Σ=SQRT[(a*a +(b .d) *( b .d)]

E.在各项质量检核符合技术要求后,进行 WGS-84 坐标系中的无约束平差,并输出所有GPS 控制点的WGS-84 坐标及其精度信息。在无约束平差中,应对观测值的先验中误差、单位权中误差、观测值改正数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异常观测值,并对其进行核查和分析,决定舍弃和重测,参加无约束平差的观测值不得有异常值存在。

F.约束平差使用的大地点应采用边长比长法进行可靠性检验。方法是先进行GPS 网无约束平差,将得到的GPS 点间斜距经投影变换与边长的反算值比较。

G.以无约束平差确定的有效观测量为基础,在国家坐标系下进行三维/二维约束平差,约束平差基线向量的改正数与无约束平差的同名基线改正数的较差应符合:

dvx≤2σ

7

dvy≤2σ dvz≤2σ

平差完成后,查看平差报告,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5cm,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不得大于 1/20000。不满足上述条件时,应分析原因,进行补测。最后输出国家坐标系的坐标、转换参数和精度信息。 3、高程控制测量:

高程采用GPS拟合高程,通过观测不少于3个高程控制点,进行高程拟合平差。拟合高程应通过对多余控制点进行检核,高程检查点较差应小于5CM。

六、像控测量

1、像控点的布设:

A、像控点布设:航向方向按照10-15条基线,旁向方向按照每隔1-2条基线进行布设。布点时应注意,所布点应能有效控制住成图范围,测段接头处不得有漏洞,点位不少于70个点。

检查点布设:一个区域网内的检查点的个数不少于两个。

点位选取应充分满足像片条件,选刺在像片航向及旁向重叠六片(五片)范围内,并确保在相邻各片都清楚。

B、像控点两人一组,一人刺点,一人检查,测量作业时,区域网角点原则上布设双点,避免点位刺错等问题。

C、像控点编号原则:

像控点编号原则为P+像片号+序号,如:P5341:P表示为像控点类型(平高点),后四位编号5341为534片的第一个点。

像控点高程点编号原则为G+像片号+序号,如:G5341:G表示为像控点类型(高程点),后四位编号5341为534片的第一个点。

检查点编号原则为J+像片号+序号,如:J5341:J表示为像控点类型(检查点),后四位编号5341为534片的第一个点。

D、像控点布设完成后绘制布点示意图供内业加密和存档。

2、像控点的点位和目标要求:

A、应选在线状地物的交点、明显地物拐角顶点处、影像大于0.2mm点状地

8

物中心(如:小灌木中心),交角必须良好。电杆、弧形地物、不固定的地物(如:阴影、活动门、汽车)、点状目标影像大于0.2mm不得作为刺点目标。

B、应选在高程变化不大的地方,不应选在狭沟、尖山头或高程急剧变化的斜坡上。

C、当像控点与基准面在不同平面时,应标注比高,量注至0.1m;当点位周围不等高时,应标注比高量注的位置。如:接收机放在房角时,像控点的高程应是房角的高程(平面位置应是房角得外角的位置),外业需注明房高到0.1m,计算时只需减掉接收机天线的高度即可。像控点的高程应是房角的高程,不是减掉房高后的高程,但外业需注明房高。

D、像控点刺点目标的影像必须清晰、明显。

E、应满足GPS观测的要求:点位上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对空视野开阔,周围无大的水面,无较大遮挡。

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卫星信号接收的物体。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台(如电视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宜小于200米;远离高压输电线,其距离不宜小于50米。

F、观测后要拍摄现场照片远景、近景各一张,作为成果之一提交;同时方便后续空三加密工序准确量测。

3、像控点的整饰及刺点要求:

A、在像片上找到相应位置用直径1mm红色图块“”标记。

B、点位说明要画出周围地物相对关系。略图方位与实地相对应,文字描述应确切说明点的位置,不得产生歧义。点位附近有高程变化的,应注明比高,注至分米。

C、刺点者和检查者须签注姓名和日期。

七、调绘补测

1、调绘的基本原则、方法和要求

A、调绘原则:

调绘参照《1:500 1:1000 1:2000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执行。图式符号

9

执行《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补充说明如下:

1、测区的高压电杆、电线、铁塔必须调绘; 2、测区等级公路都必须调绘;

3、林地需要调注树种、树高及所属林场。

正确认识各种影象所反映的地物、地貌,恰当地运用图式符号,准确表示。 各种数字和文字注记以及符号、线型等应准确无误,并做到清晰易读。 地物、地貌的综合取舍以满足选址设计的需要为前提,以既能适应图面允许荷载量,又能反映实地特征为原则。

同一位置不能同时按真实位置描绘两种以上符号时,则应分清主次或将次要的移位表示,但移位后的地物、地貌,其相对位置不得改变。

外调完成后及时用图式符号或简化符号整饰,整饰完毕后进行接边和签名。 B、调绘方法:

采用综合判读调绘法,也就是先室内判读调绘、后野外检核、调查和定性,最后室内清绘整饰的方法。线路性质、道路名称、道路材质、村庄注记等由外业调绘。

C、调绘工作基本要求:

调绘工作基本要求是“走到、看到、问到、绘准”。不能随意定性或任意标绘。

外业调绘后清绘采用红、黑、兰、三种颜色。

红色:简化符号表示的道路、地类界,独立地物、片外各种注记、自由图边线等。

黑色:各类正规表示的地物、大车路、小路、桥梁、道路附属设施、人工地貌、植被符号、地理名称注记等。

兰色:水涯线、单线沟渠及宽度注记、流向、干沟、水井、泉、输水槽、水系名称等。

2、调绘面积划定要求

A.调绘范围必须略大于测图范围。

B.调绘面积线在1:2000DOM(分辨率为0.2米)纸质打印图上划定。

10

航测数字化(1:500-1:)成图规程.(DOC)

GPS双频接收机控制点观测时间,基线长度小于5km时不低于45min,10km以内不低于60min,10km以上不低于90min,联测已知点不低于90min;单频接收机观测时间在双频基础上加长1.5倍。C.GPS观测前做好星历预报和编制观测计划书,严格按调度任务单规定时间观测,保证各接收机同步观测同一组卫星,观测时间达到规定要求。未按规定时间开机者,应及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j9vs7xk6r03gjy5zd2f62h6002tp400l6s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