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能力途径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一、选题的背景
1.课程改革的需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老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课改工作逐渐深入的今天,必须倡导校本研究,着力培养教师反思实践能力,它是提高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的有效途径。当教师真正确立起自身作为研究者,并在实践中从事行动研究和研究行动、改进行动的时候,教师实践反思的能力才会真正培养起来。
2.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教师的职业成长也是外在价值引导下的自主完善过程,意识到教师主体的积极参与对教师成长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相反,没有教师主体的自我实践反思意识的觉醒和能力的增强,而仅仅采用如有些地方的“讲师团”式的简单做法,单纯的我讲你听,缺乏双向互动和自我实践反思,其效果必然是不理想的。只有注重激发教师的自我提高动机,调动教师积极的自我反思和实践,使其以主体身份投入其中,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教育教学行为和能力才会有本质性的提高,从而专家型教师的成长与造就才有可能。目前国际上教师培养与发展中十分流行的“反思模式”和“行动研究”正是如此的做法。
3.现状
通过访谈、观察和头脑风暴等方法,征求学校教师的意见,对学校教师教育教学反思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第一、缺少反思意识。教师们在长期的学习和工作实践中,一般都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即教师往往非常重视教什么和怎么教,但却很少考虑“为什么这样教”、“这样教,好在什么地方,不足是什么,如何改进”等问题。究其原因,是因为周而复始的教学工作成为普通教师毫无新鲜感的简单劳动,老师大多凭借原有经验进行教学,重视课前准备,却忽视课中、课后的反思;再者相对封闭的工作环境和心理环境,导致教师之间缺乏真正的研讨交流,这些都导致一些教师反思意识薄弱,既不愿反思也不会反思。无怪乎,不少教师总是喊累,却无法改变自己的状态。不少教师成功的做法和经验,也不能及时总结提炼。
第二,缺少反思的氛围。一方面,学校开始普遍意识到教育科研在学校和教师发展中的重要性,有的在形式上还搞得轰轰烈烈,另一方面,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仍然沿袭着太多的不符合学校和教师发展的制度和要求,“说的都对,做起来却不行”。“教育科研是第一生产力”叫得震天响,多数教师仍然对教育科研一头雾水。教育与科研两张皮的现象,以权代法、做表面文章、搞短期行为、急功近利等等做法,不可能形成鼓励教师反思的氛围。
第三,缺少反思的机会。第一线教师的工作量比较重,骨干教师尤其重。不少教师日复一日陷在备课本里、作业堆里、试题海里,忙于应付各种检查、“考试”(所谓的一张答案大家抄的那种考试),还有年复一年简单重复的公开课、观摩课等等,耗费着老师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由于项目科研的机制未能建立起来,学校一般不能形成围绕课题研究提出的问题,组织和开展行之有效的交流研讨活动。教师不熟悉教育科研方法,缺少研讨手段和形式,很少有反思实践的机会。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到,在我校的管理体制、教学研讨活动和教师自身实际中,都存在着一些阻碍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反思的不恰当做法和行为,如何改变这些做法,为教师创设良好的反思氛围,提供反思的机会,增强教师的反思意识和能力,成为我们关注的问题。
二、 课题支撑性理论
1、主体性教育理论: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应有较强的主体意识。同时要明确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都要以学生为本。一旦学生内部产生自主学习的强烈愿望,其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才能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学习潜能。
2、 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地推进,一个方面一个方面地探索。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任何教师都有理论上迷茫,实践上的困惑。他们的认识要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
3、 元认知理论:元认知的核心意义是对原有认知的再认知。即认知主体对自身的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识,同时又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各种活动的计划、监控和调节。它主要包括元认知知识、体验和调控,其中调控是核心。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改进学校管理体制,完善教育科研制度,为教师创设良好的反思氛围,提高教师反思能力。
改革教学研讨活动,促进教师的交流、合作,使教师在互助中提高反思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
探索有效的教师教育教学反思的模式和途径,提高教师的自我反思意识和整体素质。
通过提高教师反思能力,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改善,从而促进学生的成长。
四、课题研究过程实施的策略
策略1: 从叙事研究入手,改变教师作为研究者的话语方式,促进教师自我反思和主体意识的觉醒。
策略2: 搭建教育网志(教师博客)平台,以信息技术支持教育叙事,促进教师之间的同伴互助和“思想互联”
策略3: 以课堂观察为工具,发现和揭示教学问题,通过行动和反思,改善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
策略4:课堂录像。用摄像机把自己的教学过程录制下来,课后重播,围绕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设计、教学手段等进行自我反思——“微格教学”。
策略5:同行观摩。请同行听课,课后研讨,让他们指出自己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明白自评与他评之间的差异,以进一步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教学反思。
策略6:交流探讨。向其它教师“讲述自己的教学故事”,从中发现问题,或请别人就自己的做法和体会发表意见,从交流探讨中反思教学的得失。
策略7:信息研究。从学生的作业、测验等教学反馈中反思教学过程,想一想为什么某个问题、某个知识点学生普遍掌握得很好或者很不好,认真回想教学设计、实施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往往会有“顿悟”的感觉。
五、课题研究成果
(一)形成教师教育教学反思模式与基本途径。
教师教育教学反思模式:
几年来通过实验研究我们总结出“以课例研究为载体、以“三评式”教研反思活动为载体、以问题研究为载体”的教育教学反思模式。
1、以课例研究为载体,积淀教师的教学智慧
课例研究是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极为有效的形式。通过对同一课例反复实践、反复研讨,形成精品课例,使教师在课例的精品化过程中逐渐养成反思的习惯,提高反思的能力,提高教学的水平。
①、自主解读文本,强化资本积淀。首先教研组确定研究的内容和主讲老师,然后每个教师充分对教学内容进行学习解读达到“三化”:即教学内容结构化、经验化和问题化,并进行教学设计,形成自己的教学方案。与此同时,明确急需解决或需要讨论的问题。
②、集体解读文本,强化思维碰撞。首先由主讲教师详细地介绍自己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