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解: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要在产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借贷资本家和银行资本家之间进行分割。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要在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间进行分割。
4.由于商业资本家也参与对剩余价值的瓜分,因而会使产业资本家吃亏。(×) 正解:如果产业资本家自己销售产品,一方面要把一部分资本投放商业领域,从而会减少用于生产的资本;另一方面也会使自己资本的周转速度变慢。这都会降低产业资本家的利润率。商业资本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独立发挥作用的职能资本。商业资本家来专门投资经营商品的买卖,产业资本家就可以将全部的资本用于生产,并且可以加快资本的周转速度,从而可以提高利润率,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因此,产业资本家虽然将一部分剩余价值让渡给商业资本家,但他获得的剩余价值比他自产自销时可能会更多。
【重难点突破】
1.劳动二重性原理与剩余价值生产是什么关系 (1)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工人的劳动作为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工人的劳动作为抽象劳动,不仅要形成价值,而且要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3)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是: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工人的劳动产品属于资本家。
(4)资本主义的价值增殖过程首先是价值形成过程,即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旧价值和工人的抽象劳动创造新价值的过程。在价值形成过程中,劳动者所创造的新价值仅够补偿劳动力价值。价值增殖过程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劳动时间,在这部分时间内创造的价值用来补偿劳动力的价值;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时间,在这部分时间内创造的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即剩余价值。因此,只要工人的劳动时间超过必要劳动时间,就能为资本家生产出剩余价值。
(5)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一部分价值。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2.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的方法、剩余价值实现与分割 (1)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的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家提高对雇佣工人剥削程度的两种基本方法。
①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在生产技术水平和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绝对剩余价值。这种提高剩余价值率的方法,就叫做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个别企业通过提高雇佣工人劳动强度来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也属于绝对剩余价值生产。资本主义发展初期,资本家主要使用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
资本家之所以能够利用延长工作日来生产剩余价值,是因为工作日的长度在一定限度内可以伸缩。工作日的最低界限必须大于必要劳动时间,最高界限受生理界限和社会的道德界限制约。工作日长度的确定,最终取决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力量对比。
②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相对剩余价值。这种提高剩余价值率的方法,就叫做相对剩余价值生产。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成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主要方法。
追求超额剩余价值是每个资本家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动机;而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是使资本家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的来源
仍然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③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作为提高剥削程度的两种基本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种剩余价值生产的手段虽然不同,但其结果和本质是一致的,即它们都延长了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增加了剩余价值量,提高了剩余价值率。
(2)什么是资本循环?资本循环顺利进行的条件是什么?
资本循环就是产业资本从一个起点出发,要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分别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又回到原来出发点,使价值得到增殖的全部运动过程。产业资本循环要顺利进行下去,其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空间上并存,三种形式之间的转化在时间上必须依次顺利实现。
(3)什么是资本周转?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有什么影响?
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叫资本周转。企业生产的产品性质、内部管理状况、市场供求状况以及生产资本的构成都是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在资本完成一次周转获得的剩余价值量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周转速度加快,可以增加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剩余价值总量。
(4)剩余价值如何在商业资本、借贷资本、银行资本以及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间的分割的?
①商业资本家是专门在流通领域通过商品的买卖来获取利润的资本家。商业利润是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②借贷资本是为了获得利息而贷给他人使用的货币资本。借贷资本以到期还本付息为条件,其利息是产业资本家或商业资本家为了获得借贷资本的使用权而交给让渡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③银行是专门从事存款与贷款业务,并从中获得利润的企业,其资本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银行资本家自己的投资,另一部分是吸收的存款。银行利润实质上也是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未必全部归其所在企业的资本家所有,他创造的剩余价值要在产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借贷资本家和银行资本家之间进行分割。
④在资本主义农业领域,存在三个阶级:土地所有者、农业资本家和农业雇佣工人。农业资本家租种土地所有者的土地,必须向土地所有者缴纳地租;农业资本家把自己的资本投于农业领域,他要获得利润。农业资本家获得的利润和土地所有者获得的地租都来自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也就是说,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要在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间进行分割。
·典例精讲· (2016·苏州模拟)布鞋厂老板比特为了组织生产,在劳动力市场上雇佣了鲍波等众多工人,并按照其劳动力的日价值量,支付给鲍波日工资10美元。在厂里,鲍波一方面使用生产工具加工原材料,生产出新的商品,把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另一方面,他消耗劳动力形成新价值。鲍波一天工作8小时,他创造的新价值是16美元。
请回答:(1)比特为了组织生产,除了雇佣鲍波等工人之外,还需要从市场上购买什么? (2)鲍波每小时的劳动形成多少新价值?鲍波在多长时间内所创造的新价值相当于比特支付给他的工资?
(3)劳动力的自身价值和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是一回事吗?二者有什么关系?
(4)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什么?
(5)马克思揭示出资本家生产的目的意义是什么? 【测量目标】 本题以布鞋厂老板比特为了组织生产,在劳动力市场上雇佣了鲍波等众多工人,并按照其劳动力的日价值量,支付给鲍波日工资10美元为背景,主要考查考生运用经济学常识的基本观点、概念、原理归纳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
【试题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对剩余价值理论的理解。要理解资本家组织生产需要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有新创造的价值与价值转移两个方面组成。题干中五个小问,在严格区分开上述几组概念的基础上,答案就容易了。
【答案】 (1)原材料 (2)2美元 (3)不是。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等于劳动力自身价值和剩余价值之和 (4)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剩余价值。(5)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①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获得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②剩余价值理论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两大阶级之间的对立,对工人认清自己的地位,提高阶级觉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点训练· (2016·泰州模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主持召开上海、江苏、浙江三省市负责人经济形势座谈会时强调,各级政府和企业要针对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新情况,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构建和谐劳资关系,既要逐步增加职工收入,又要使其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相适应,从而有利于企业发展,有利于职工工作稳定和社会就业持续增长。
运用经济学常识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马克思关于劳动力成本的理论是什么?简要说明这一理论的内容。
(2)马克思创立这一理论有什么意义?
考点3 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
易错归纳 在物物交换与商品流通两个阶段都可能爆发经济危机。(×)
正解:在物物交换的情况下,卖的过程也是买的过程,供给会创造它的需求,社会不会爆发普遍过剩的经济危机。但在商品流通条件下,卖的过程与买的过程一般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分离的。在此情况下,供给与需求会出现量上的失衡,当问题严重到一定程度时,有可能爆发生产普遍过剩的经济危机。
【重难点突破】
一、 经济危机根源、主要表现
1.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但这种过剩不是生产的绝对过剩,而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的过剩。
(2)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经济危机的根源。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有两个具体表现:一是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二是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它们的激化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
经济危机的现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和战后有所不同。但共同点是:商品滞销,利润减少,导致生产(主要是工业生产)急剧下降,失业大量增加,企业开工不足并大批倒闭,生产力和产品遭到严重的破坏和损失,社会经济陷入瘫痪、混乱和倒退状态。生产下降和失业激增,是战前与战后经济危机的共同的主要标志。
战前与战后不同之处,主要是在货币、金融危机方面。在战前的危机中,一般是通货紧缩,物价下跌,银根吃紧,利率上升,银行挤兑并大批倒闭;而在战后的危机中,由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采取膨胀政策以及其他原因,从1957~1958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开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危机期间都出现了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的反常现象。
二、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1.资本主义再生产具有周期性的原因 经济危机给生产带来的破坏,使社会化生产所需要的比例关系强制性地得到调整,从而使资本主义再生产得以进行下去。但经济危机并没有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当这一矛盾尖锐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必然导致经济危机的再次爆发。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物质基础 在资本主义再生产的一个周期中,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既使资本主义经济走出萧条,步入复苏,又为下次危机的到来准备了物质条件。所以,固定资本的更新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物质基础。
3.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呈现的阶段性 (1)在危机阶段:当资本主义经济进入危机阶段时,先是商家出现销售困难,进而引起生产厂家库存激增,然后倒闭企业开始增多,工人大量失业,企业信用关系破产,银行开始破产。
(2)萧条阶段:由于企业的减产、停产、倒闭破产,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市场上积压的商品逐渐减少,供需矛盾得以缓解。社会出现生产不再继续下降、失业人数不再继续增加的现象,但是社会购买力仍然很低,整个社会呈现一片萧条景象。
(3)复苏阶段:由于形势不再继续恶化,资本家为了降低成本、提高自己的竞争优势,开始更新机器设备。固定资本的更新使生产开始恢复,由于该部生产的恢复,工人就业人数开始增多,进而带动消费资料的生产得以恢复,从而使整个社会生产恢复和发展起来。
(4)高涨阶段:随着投资的持续增长,就业人数日益增加,物价回升,利润增多,工商企业的活跃推动信用事业的快速发展,国民经济逐步恢复到危机以前的水平,整个社会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入高涨阶段。但是好景不长,在资本主义生产猛烈扩张、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又尖锐起来,导致新的危机的爆发。
三、 经济危机理论的意义
1.萨伊认为:在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过程中,生产给产品创造需求。一种物品一经产出,从那时刻起,就给价值与它相等的其他产品开辟了销路。一种商品生产过少,别的商品才会出现过剩。这一情况,市场会自行调节过来。因此,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是不会爆发的。
试对萨伊的上述观点作出评析。
这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萨伊的一种观点。萨伊混淆了物物交换与商品流通。在物物交换的情况下,卖的过程也就是买的过程,供给会创造它的需求,社会不会爆发普遍过剩的经济危机。但在商品流通条件下,卖的过程与买的过程一般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分离的。也就是说,我现在卖了,我现在不一定买;我在这儿卖了,但不一定在这儿买。在此情况下,供给与需求可能会出现量上的失衡,当问题严重到一定程度时,有可能爆发生产普遍过剩的经济危机。
2.李嘉图认为:个人的生长过程是由青年而壮年,而老死;但是国家的发展过程却不如此。国家达到最旺盛的状态以后,再向前发展诚然可能受到阻碍,但它的自然趋势却是永远地继续前进,使它的财富和人口永远不会减少。
试对李嘉图的上述观点作出评析。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只要人类社会存在,物质资料的生产就不会停止。作为物质生产特定形式的资本主义生产,由于其自身的基本矛盾运动却是要退出历史舞台的。李嘉图把资本主义生产等同于物质生产一般,并在此基础上得出资本主义制度将永远存在下去的错误结论。
3.马克思创立经济危机理论的历史意义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不仅科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还阐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及其物质基础,论证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典例精讲· (2016·张家港一模)很多数据显示美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每一次经济衰退后的复苏之路所需时间越来越长。这也就是说,美国从未从上一次2001年的衰退中复苏过来;城市人口就业率在衰退之前就再未问鼎历史峰值,而这十年间的收入水平更是停滞不前。但是过去两年给人们造成的创伤远不能与这十年间的悲伤情绪混为一谈,因为这次的创伤需要更多时间去平复。
去年下半年,美国平均失业时间已经超过了六个月,这是自1948年劳工统计局开始统计此数据以来的最糟状况。现在在美国,每个公开招聘的职位就有六个人竞争。最近一项调查显示,在过去一年里,44%的家庭经历过一次失业或削减支出的状况。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是什么? (2)怎样理解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意义? 【测量目标】 本题以美国经济复苏为背景,主要考查考生运用经济学常识的基本观点、概念、原理归纳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
【试题分析】 理清思路,确定答题的范围、重点和层次,开门见山地阐明观点,灵活地运用基本原理以及经济学术语或关键性词语即经济危机的“实质”、“根源”、“意义”答题,答案要切合给分点,注意答案的简练准确。
【答案】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但这种过剩不是生产的绝对过剩,而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的过剩。其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完整的经济危机理论,他们不仅科学地揭示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而且阐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及其物质基础,论证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从而揭示出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对点训练· (2016·宿迁中学月考)萨伊:在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过程中,生产给产品创造需求。一种物品一经产出,就给价值与它相等的其他产品开辟了销路。一种商品生产过少,别的商品才会出现过剩,而这一情况市场会自行调节过来。因此,生产全面过剩的经济危机是不会爆发的。
李嘉图:个人的生长过程是由青年而壮年、而老死,但是国家的发展过程却不如此。国家达到最旺盛的状态以后,再向前发展诚然可能受到阻碍,但它的自然趋势却是永远地继续前进,使它的财富和人口永远不会减少。
马克思、恩格斯: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经济危机的爆发表明,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
请对萨伊、李嘉图和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