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基督教美术浅析
———从绘画,建筑层面挖掘历史 定义:中世纪: 476 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15 世纪末地理大发现㈠
基督教美术:与基督教的信仰内容和信仰生活相关的建筑、雕塑和绘画。 分类:它因基督教的各种派别(天主教、新教、东正教及一些小教派等)的不同,
或由于时代(早期基督教、中世纪早期、拜占庭式、罗马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巴洛克、现代等)和地域(南欧、北欧、东欧、美洲、亚洲)的变化,而具有明显的多样性。
中世纪早期(5~10世纪)
艺术特点:以宗教为主体,重在表现情感和理念的理念化艺术,远离现
实生活,趋于装饰性、象征性和概念化的抽象表现手法。中世纪型艺术结构清晰,但比喻或象征(如十字架为上帝的象征)的倾向很浓,所指意义内涵是较抽象的宗教观念。
历史原因:漫长的中世纪是“上帝”统治人类的时代,时间跨度将近一千
年,公元393年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西方进入了“政教合一”神权体制的思想黑暗年代。人民遭受着宗教和国家权威的双重奴役。艺术成为宗教的奴仆和宗教意识形态的宣教工具。艺术只用来图解《圣经》,以形象直观生动有力的视觉样式直接作用于教民,尤其是广大的不识字的教民,使他们接受并崇拜宗教所宣扬的道德和精神的意义。
图片赏析
㈠
定义各不相同,上为教科书定义
(壁画)
意大利拉文纳的教堂的图画图解了福音书的一个故事:基督用五个饼和两条鱼让五千人吃了一顿饱饭。庄严站立的基督左右各站了两个使徒,基督摊开双手,一边是饼,一边是鱼,没有多余的奢华细节,画面构图单纯,一切都是象征性的图像符号。
拜占庭式(4~15世纪)
艺术特点:以崇拜帝王、宣扬基督教神学为核心内容。在造型艺术上表
现的特点是将罗马晚期的艺术形式和以小亚细亚、埃及、叙利亚为中心的东方艺术形式结合起来,具有浓厚的东方色彩。在建筑上如圣索菲亚大教堂的中央圆顶式结构及其内部金碧辉煌的装饰,反映了政教合一的精神统治权威。在中世纪欧洲各国的艺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又与交汇的束缚,后期拜占庭艺术在风格上倾向于公式化、概念化。
历史背景:公元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东罗马帝国以巴
尔干半岛为中心,领属包括小亚细亚、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以及美索不达米亚和南高加索的一部分。
宗教信仰:拜占廷人相信,上天的力量显示在皇帝和教会的金银珠宝上。皇宫和圣索非亚大教堂越是豪华,就越能证明每位基督徒所期盼的来世生活的高贵。
图片欣赏:
(索菲亚大教堂壁画)
(犹大之吻)(乔托)
(犹大是出卖耶稣的叛徒。在逾越节的晚餐桌上,耶稣指出他是出卖主的人。
他知道自己已经暴露,就提前溜走,立即去给敌人引路前来捉拿耶稣,他以亲吻作为暗号。画面上表现的是犹大带领了一队兵马,还有祭司长和法利赛人的差役,直奔耶稣,要与他亲吻。画面上耶稣双目盯紧犹大,满眼怒火;犹大则十分紧张。四周则充满着骚动)
罗马式(9~12世纪)
艺术特点:这时期的绘画大致延续中世纪的传统风格,没有太大的变
化;强调象征性、装饰性。主要有教堂内的壁画、圣经本插画等。特色为轮廓线条明显,色彩鲜明,采用平涂的作画方式而不注意光线、远近、质感等问题。绘画的作品同时也富于各地方性风格。除宗教内容外也创作了一部分非宗教内容的作品,甚至世俗题材也出现在教堂雕刻和绘画中。
历史原因:大约在第十世纪,正当拜占庭艺术广布于欧洲时,另一种
艺术在西欧各地逐 渐形成,并延续到十二世纪,这便是罗马式艺术。当时欧洲
各地在经历了黑暗时代后普遍复苏,并发展成封建制度,形成贵族、武士、平民、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