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促学校教学持续发展 --主体性课堂改革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初中建设工程的进一步实施,我校遵循“以人的持续发展为本”的办学宗旨,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逐步实现了教师理论学习、教育科研、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的紧密结合,促进了教师观念的转变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主体性课堂改革的背景
以往教学主要依靠教师向学生单向传授与培养。教与学的关系成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出题你做、我说对的你改错的状况。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成为了教师讲授内容的复制者。而我校学生学习基础差,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意志。每班都有一部分学困生和厌学生。还有部分学生常常游离于教师讲授之外,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鉴于以上状况,我们把教学工作的主旋律确定为:求变—求进—求强。经过全体教师的自我诊断,排查出了我校教学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于是我们确定了“提高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支柱性课题。力求通过积极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实现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为此我校首先建立了以校长为主导,以教导处为主体,以教研组为支干的课题研究机构。“ 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落实内涵发展策略”已见雏形。从而使我校逐步走向了培训、教研与科研一体化的轨道——教研成为科研的基础,科研是对教研的深化与发展,培训是对校本教研的指导和引领。
二、课堂改革的目标
1.真正实现教育的功能,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价值,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合作学习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提高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赋予他们一定的职责,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主人翁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2.构建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堂模式,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在优化教学过程、实现高效教学方面有新的突破。预期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积极性、主动性将大有改观,学生在学会学习、发挥潜能、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业质量方面,也将产生积极的效应,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3.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师生关系。力求将新课程理念真正落实在课堂上,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仿佛是无话不说的好朋友,真正建立
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进而建设和谐校园。
4.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主体性课堂建设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有效的师生、生生互动中,预设的学习目标常常因为学生活跃的、创造性的思维而生成新的学习目标。在研讨、评课中,教师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共享他人的经验。促使教师迅速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与人协作能力,并逐步实现以教研组为基本单位的“学习共同体”建设。
5.形成具有针对性、指导性的课堂教学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教研组评价的有效机制。 三、推进措施
(一)从更新教师观念、建设系列制度入手,提高课堂效率。
我们相信: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机制是更新理念的保障。为此,我们建立了一系列有利于更新教师观念、保证课堂改革的各项措施落实的规章制度。
1.先周备课制度
学案的质量相对滞后于教学要求,一定程度地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益。要落实先周备课制度,群策群力,提高学案(包括自学方案、课堂训练方案、课后巩固方案三类内容)的质量,才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各备课组长是落实先周备课的责任人,教务处和教研组长将定期检查或抽查。
2.学案检查制度
关于学案的检查分两个方面,一方面检查教师的学案程序设计,另一方面检查学生的学案的批阅和落实情况。
教师的学案程序设计有教研组每两周检查一次,每学期教务处抽查至少两次,确保学案发挥最大的效益。
教师对学案的批阅针对不同的课型、学生的掌握情况灵活处理,可采用自主批阅+小组批阅+老师批阅等方式,教研组将每两周检查一次学生的学案,重点检查学生学案的完成、批阅、修改情况,各位任课教师要求学生将学案保存好,每备课组要保存1套完整学案作为学科资料。
3.反馈矫正制度
一个系统,当且仅当存在反馈矫正环节,使系统组成闭合回路时,这个系统才是有效的。反馈矫正既是一个独立的环节,又必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反馈矫正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两个方面,没有反馈的矫正是盲目的无效的矫正,而没有矫正的反馈也是徒劳的反馈,有反馈必紧跟矫正和坚持不懈地进行反馈矫正。这将是影响课堂高效的主要因素。要力戒\有检测无反馈,有反馈无矫正,有矫正不落实\的不良现象。
要求教师做好两个方面:
一是每节课都要进行反馈矫正,形式可灵活多样,根据教学和学生实际,选取最有效的反馈矫正方式,如小纸条测试、课堂展示、练习、一对一互测 、小组内互测、
小组间互测等。
二是落实周测反馈矫正制度,在常规达标后,由学科组统一在每周五下午最后两节课组织学生进行周测,试题内容为一周内的集中错题和适量变形题,题量不宜多,时间20分钟为宜,考完后教师利用课堂时间集中反馈。
4.周反思制度
要求一线教师每周写一篇教育教学反思,40岁以下教师每两周上交一个教学反思(电子稿),总结、反思自己所感所悟,将择优编入校刊《阳光二中》。
5.周研讨制度
每周五7、8节设立教学改革研讨会,研讨针对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前瞻性的问题,进行学习或研讨;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向课题组汇报本周或本段完成的主要工作、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典型案例等,学校汇总编辑后交流共享。
6.课堂观摩和课堂教学展评研讨制度
观摩课以学科教学周为依托,开展每周五第7节公开课活动,所有教师无特殊情况一律听课观摩,课后参加评课研讨。上学期我们利用教学周活动观摩了教研组的评课研讨活动,其他学科教师可自由发表观点。
8.教学改革分级负责制
实行\分解目标,层层落实,全员参与\推进策略,层层落实责任目标,以便更好地发挥集体的智慧,推进教学改革。具体分解如下:
学校负责为教师提供学习机会和研究条件,提供必要的专业帮助;统筹安排、跟进管理。
教研组长职责:组织、协调各备课组的实验与研究工作,掌控推进步骤,每周一次向课题组汇报工作,确保完成本学期的课堂满意度,确保各科教学成绩大面积提高。
备课组长职责:为加强学科课堂教学管理,加强集体备课,落实学案的编写和课堂环节的实效,确保备课组内成员的课堂达到满意度,确保自己和本学科的教学成绩大面积提高。
(二)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入手,落实各项教育教学管理措施。 “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品格,播种一种品格,收获一种命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是成就学生幸福人生的基础。为了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落实到底,我们同样从构建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制度体系入手,为\习惯培养常规化\提供了保障。
1.每周学生自评及每月组内互评、组间互评制度
每周由班主任带领,利用周五班会时间,引导学生自己对照\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评价表\检查自己上周各方面表现情况,写出自己的进步点和需改进点及本周改进措施。其中,每月第一周班会时间,由班主任组织,各小组长带领对每个组员上月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进行量化互评,并找出每个人的上月进步点和需改进点,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帮助组员制定本月改进措施。同时组织对各小组进行相互评价,每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