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以《数列》为例谈数学文化在教材中的引入
作者:谢晨明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年第06期
【内容摘要】十九大提出了“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核心素养,明确把数学文化纳入到新课程标准中,那么如何把握教材中的文化资源,把数学文化素养纳入课堂之中,一直是高中老师的一大困惑,本文结合《数列》苏教版教材,界定出高中教材中主要的数学文化内容,为教材中数学文化的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关键词】数列 数学文化 苏教 教材
刚刚结束的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部于近日刚刚发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于标准》中更加明确的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学习该学科课程后应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并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精选、重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提出考试评价建议”明确了要把数学文化融入到课程内容,在前段时间教育部考试中心函件《关于2018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再次要求“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
针对数学文化的考查,相信大家一定会比较迷惑:考什么?怎样考?怎么教?正如冯光庭在《基于“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的数学教学策略探究》中所提到的:“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效地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并使数学教育真正成为数学文化的教育,第一要素是教师的认识问题,第二才是具体的操作问题”。本文结合高中苏教必修五数列一章界定出高中教材中主要的数学文化内容,为教材中数学文化的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一、首先了解“数学文化”的含义
美国学者怀尔德在《作为文化系统的数学》一书中最早提出数学文化的概念,其特点在于:注重问题解决、数学应用、数学交流、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的情感态度。因此数学文化是指人类在数学行为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物质产品是指数学命题、数学方法、数学问题和数学语言等知识性成分;而精神产品是指数学思想、数学意识、数学精神和数学美等观念性成分,当然通过对中国传统数学文化的发展历史的教育,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这也是数学文化的初衷,也是数学的核心素养之一。 二、“数学文化”如何在教材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