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性教育统领下语文学习共同体创建的思考
作者:陈世瑜
来源:《新教育·综合版》 2019年第7期
陈世瑜
灵性教育帮助人们心灵成长,让人们更多地了解自己和这个世界。因此,教育以客观、公正的意识思想教化育人,让人们向着最理性的自我和最正确的思维认知方向发展,这就是灵性教育的根本所在。语文学习共同体作为一种契合语文教学要求的学习方式,是灵性教育的伸延和补充。基于其原理,我校“小水滴课程”,提出了“走进社会长智慧,亲近自然展灵性”的教育要求。几年来,我围绕学校“小水滴课程”的灵性教育目标,在班级中创建语文合作共同体,让每一个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公,在灵性教育统领下合作探究,效果显著。
一、创建独立共同体——走向语文学习自主管理
1.从排座位入手,奠定学习共同体基础。学生的座位是教室内最重要的学习环境之一。我改变了当初并排式的传统模式,把全班分成9个语文学习共同体,让学生围座在一起,每个共同体将5张课桌合在一块,学生围着桌子就坐。我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做到“四互补”,即角色互补,能力互补,兴趣互补和男女互补。通过这些整合了孩子们灵性中的精神潜能,提升他们对知识追求的互补。
2.从分工入手,确保学习共同体责任明确。在语文学习共同体中,各人的语文学习特长、性格、爱好以及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我对共同体成员角色进行分工,做到共同体中“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分为主持者,检查小组完成情况; 总结者负责把学习结果进行整理记录; 提问者综合共同体意见在课堂上提问。确保每个孩子单独完成学习任务,共同探讨合作。学习共同体中各有一位书写、朗读、写作及课堂上踊跃发问的学生,也有一些学生学习基础差的,使共同体内的学生尽可能均衡。这样使每个学生树立起共同体意识,增强自立、自理能力。
二、建构课堂共同体——激活语文学习内驱
1.互助合作,激活内驱。灵性教育中,小学生有深度学习的基础,一是对学习产生兴趣,二是动手操作欲望很强,所以我通过课堂共同体,激活学生内驱力。以古诗教学为例,在教学《峨眉山月歌》时,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思路:(1)课前自学:让学生使用工具书和参考资料了解李白的生平及阅读有关的作品,对李白的诗风有个初步了解。(2)组织学习李白诗《望庐山瀑布》《赠汪伦》《送孟浩然之广陵》等。学习共同体共同拟订发言提纲,并准备相关的资料。(3)进行讨论与交流。每个学习共同体分别收集资料,每人踊跃参加讨论,我仅作为引导者,适时点拨。(4)课堂上进行总结讨论,梳理李白诗的整体脉络。(5)课后作业:每个学生写一篇200字左右的习作,就李白诗点评议论,汇总成文,贴在班级学习园地中。
2.引发灵性,提高鉴赏力。灵性教育中,灵是树,心智是果;灵是灯,心智是光。孩子们在表达灵性中的感受时,相互合作,共同探究,引发起灵性感受。以学生习作为例。首先,各共同体主持者参照作文水平情况,进行任务分工。其次,各自进行“口头作文”表述,互相点评,拟写手稿。再次,在共同体中轮流批改,在共同体内评议。最后,根据作文的结构、内容、文字列出评语。挑选学生觉得写作中优美的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一段话让大家一起鉴赏品评,其余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如果在共同体中出现争论,我努力引导学生善于听讲、吸纳他
人意见,学会分析和发言,合作与分享,在尊重学生个性特点的前提下适时指导、评价,组织孩子们共同探讨本次作文中有关的写作方法,如习作内容组织、结构安排、句法、修辞、词语使用等细节,以引起大家的共鸣,防止以后作文中再出现类似的错误,共同提高孩子们的鉴赏能力。
三、打造实践活动共同体——实现语文课程整合
灵性教育的一个特点是照顾个体,使不同的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参与,语文课应该是深度学习。深度学习为思维而教,为智慧而教,学会合作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同时语文也是一门综合性基础课程,它整合了语文学习内容,为学生整体发展提供听说读写能力,沟通整合了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让社会学习与书本学习紧密结合。所以,我从三个方面确定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实现语文课程整合。
1.学科拓展,在共同体中实现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灵性的人是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的人,因此提高灵性想象力是使人想象丰富、思维活跃的一种方式。在语文综合实践中,我努力丰富孩子们的灵性想像力,共同体学习中,根据每个学段的语文学习内容,设计独具一格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如《桂花雨》《普罗米修斯盗火》《开天辟地》《一路花香》是苏教版四年级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我根据内容,让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现这些故事,让学生在学习共同体中每人都有自己的活动分工。有的学生用新闻报道的方式,有的学生画连环画,有的学生“讲评书”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课文内容进行反复朗读,反复推敲,有的还要看“新闻报道”“网络书吧”。整个课堂,学生相互表演,相互倾听,相互学习,趣味浓厚。在此过程中,我向学生推荐了与课本有关的课外书籍,如《春秋战国故事》《琦君作品选》等。学生不但喜欢,更能在阅读中树立起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体系学生在这种学习体系中获得了知识,培养了创造技能,收获了知识和智慧。
2.学科引领,在共同体中展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学习就是与事物对话,与他人对话,与自己对话,与教科书对话的过程。而灵性教育造就充满灵性的学生,学生在灵性教育中不仅仅是适应力教育的问题,还要培养能够引领社会的能力。因此,我让学生在共同体学习中拓宽语文资源学习领域,拓展语文运用方式,整合跨学科跨领域的学习,让学生视野在不同内容和方法中互相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变得开阔,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如根据四年级习作要求,我提出了“废电池和环境保护有什么关系?”这个涉及环保的课题,我让孩子们在科学课中探究,邀请科学老师配合指导,之后在语文课堂的中发起“废弃电池调查”活动。孩子们通过共同体合作探索,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收集了社区、家里所丢弃的废电池。之后在老师的配合和帮助下,制作废电池弃放统计表。我又通过查阅资料,不断引导每个共同体完成每一项调查报告 ,组织学生给学校、社区写一封呼吁信。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同学们形成一种共识:“废弃电池有害,不得随便丢弃!” 这样,为孩子们的灵性发展提供了生长契机,把自己的行动和生活置于更广大、更丰富的背景中。
3.利用社会生活,在共同体中丰富语文综合学科实践活动。语文新课标修订中分年段阐述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始终重视学生“关注大自然、关注社会生活”。所以,我不断鼓励并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上到四年级语文《云雀的心愿》一课时,课后有一练习“如何保护森林”,我在班中让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给予学生许多参考课题,如“森林对人类的作
用”“我们怎样保护森林”等,班中第一小组学习共同体学生选择了大课题中的一个子课题:“纸张来源的调查”。我首先指导这个共同体制定活动计划,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搜集资料,有的负责采访社会人员,有的负责记录采访。最后孩子们完成了小论文《纸》,由小组长曾钰茜同学撰写,曾钰茜同学的论文《纸》获得了2018年第五届北师大语文杯创意写作三等奖。
灵性教育有底蕴、有灵性,春风化雨,涵养人格,切合了我校“小水滴课程”的实施。在语文共同体教学实施中,能使孩子健全心智、丰富情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
及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情感,内化整合主体建构,化信息为知识,化知识为智能,化智能为灵性,达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基金项目:本文系海南省教育规划课题“灵动课堂操作范式的构建和实践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QJH1351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