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小学德育文献综述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移民区小学德育现状研究文献综述

一、相关概念界定

1、移民

“移民”一词在辞海中的解释是:“迁移到外地或外国落户的人”①,显而易见,移民有国内移民与跨国移民之分.然而因对国内移民的研究甚少,所以造成了人们对“移民”即指“跨国移民”的错觉。其实《辞海》对于国内移民早有界定:“在一国内部、较大数量的、有组织的人口迁移”。。在我国现有的人口管理体制下,人口迁移有特定的含义,即伴随着户籍变动的居住空间变动则称为人口迁移,没有户籍变动的居住空间变动则称为人口流动。”

2、德育

⑴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⑵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二、国内外对移民区小学德育的研究

(一)国外研究综述

1、对道德观念的研究

19世纪末期,英国的巴恩斯(E.Barenes)发表的题为《儿童心目中的惩罚》的研究报告,用问卷法研究了关于惩罚观念发展的问题;美国的夏伦勃格(M.Schallengberger)发表了题为《儿童的公正观念》的文章,中小学生道德判断与道德行为的发展现状及二者的相关研究报到了关于儿童公正观念发展的研究。本世纪20年代后期,英国心理学家麦考莱(Maoaulay)和瓦金斯(Watins)进行了一项关于环境与儿童道德价值观关系的研究;几年后,哈桑(Hartshorne)、梅(May)以及马勒(Maller)对儿童品德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儿童的诚实与欺骗的道德品质。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皮亚杰有关儿童道德观念的研究。

2、对道德认知、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的研究

皮亚杰对儿童道德判断,曾做过不少的研究,并出版过专著《儿童的道德判断》一书(1930年法文版,1932年英文版)。他从儿童的社会认知发展的趋势,揭示了儿童道德发展的趋势。

精选

全书贯穿着一个单一的发展线,就是儿童的品德发展是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研究,虽沿用皮亚杰的方法,但目的却不像皮亚杰那样旨在了解儿童对行为是非的道德判断,而是借助道德两难的问题情境,希望了解儿童作出行为是非道德判断后如何说明其判断的理由。换言之,科尔伯格的研究目的不在于了解儿童对行为是非的认知行为表现,而在于探讨儿童对道德判断的内在认知心理历程。② 3、对儿童行为习惯与德育的联系的研究

瑞士著名教育家约翰·亨利赫·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中就阐述了行为习惯对儿童德育的重要性。他认为德育在教育中处于最为重要的地位。德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关键问题,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习惯,父母和教师责无旁贷”。③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对习惯的概念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在《人是教育的对象》中说:“习惯在儿童的道德培养和教育上有重要作用。良好的习惯就像是一种有效的道德资本,坏习惯就像是一笔偿还不清的债务”。④ (二)国内研究综述

1988年以后,国家教育部分别颁布了《小学德育纲要》(1988年)、《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1988年)、《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1985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1994年)等德育纲领性文件,因此,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贯彻执行《小学德育纲要》等纲领性文件的活动。2001年,国家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陈鹤琴,梁漱溟和杨贤江等对行为习惯对儿童思想品德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梁漱溟在《乡村建设理论》中提到“习惯使人的性情、气质和社会的礼俗、制度联系起来,成为个体和社会群体相互联系的桥梁”。⑤杨贤江在《新教育大纲》中提到行为习惯对德育的重要性。“一个人对青年一代进行全人生指导,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个人发展的可能,对他们进行德、智、体、美、劳等全方位的教育,发展他们的知、情、意、行,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人。”⑥

许多学者致力于品德心理结构的研究。目前,对品德心理结构的探讨主要有下面的几种模式:

内容结构模式:具体有四种表述。第一种认为品德由政治品质、思想品质、道德品质构成。第二种认为品德由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组成。I第三种认为更进一步认为品德除上述内容之外,还应包括品德方面的基本能力。心理结构模式:具体有多种观点。知、行两因素说;知、情、意、行四因素说;知、情、信、意、行五因素说。

精选

智能结构模式:这种结构观认为思想品德由认识能力决定。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有皮亚杰、科尔伯格。

立体结构模式:第一种观点认为思想品德由教育内容子结构和心理品质子结构共同组成。例如赵翰章等编著的《德育论》就持这种观点。第二种观点认为品德由心理能力、心理形式与心理内容三个子结构共同构成。其中心理形式结构由知、情、意、行构成:内容结构由思想与世界观、政治观点与政治态度以及伦理道德三方面的内容构成;心理能力由认识能力、践行能力、自我教育能力三者构成。笔者认为品德内容结构应包括政治、思想、道德、法纪和心理五个方面的品质,心理结构应由心理形式和心理能力构成,心理形式包括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心理能力应包括认识能力,自我教育能力。

综上所述,国内外对小学德育的研究非常多,但对移民区小学德育的研究却非常少。移民地区儿童对生活环境和学校环境都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陌生的生活、学校环境对学生德育教育方面有很大影响。在儿童德育的影响因素中,对家庭因素影响儿童思想品德的发展以及教师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等方面关注较少。关于移民区小学德育的开展以及存在的问题相关文献很少有较全面的研究。

注释:

①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1979年版缩印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1571 ②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 ③约翰·亨利赫·裴斯泰洛齐、北京编译社,《林哈德与葛笃德》,人民教育出版社 ④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科学出版社,1867年 ⑤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世纪文景出版社,2011年6月 ⑥杨贤江,《新教育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年 参考文献:

[1]卑兴、杨志俊,《论城市移民子女亚文化跨越的学校教育干预》,教育学报第2卷

第5期2006年10月.

[2](法)爱弥尔·涂尔干著,陈光金,沈杰,朱谐汉译,《道德教育》(中译文)/2006,G410厅81.

[3]金丽馥,夏中洁,《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及解决办法》,见《安徽农业科学)),2007,35(8):2411一1415.

[4]普洁,《回归生活》,“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与教材探索”〔J〕.课程.教材.教法,2003,(9).

精选

小学德育文献综述

移民区小学德育现状研究文献综述一、相关概念界定1、移民“移民”一词在辞海中的解释是:“迁移到外地或外国落户的人”①,显而易见,移民有国内移民与跨国移民之分.然而因对国内移民的研究甚少,所以造成了人们对“移民”即指“跨国移民”的错觉。其实《辞海》对于国内移民早有界定:“在一国内部、较大数量的、有组织的人口迁移”。。在我国现有的人口管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isew9dm2j4n7xz5eecp3x5if1klf700axe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