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密度的定义和公式,能用密度概念和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判断问题,知道只有在相同体积下,才能用质量特征判断不同的物质。
2.能力目标:
通过动手做实验、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归纳和密度定义的建立、公式的运用,培养学生的理解、推理、分析综合、实验和应用教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教学过程与实验相联系,让学生感受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养成善于交流合作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物质质量、体积与密度间的关系。 2.难点: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三、教具:
水、盐水;铜、铁、铝、木块、钢球、玻璃球、天平、量筒、刻度尺、烧杯等。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讨论式、实验观察与讲授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前面学习了有关长度、体积、质量的知识,知道应该怎样正确使用刻度尺、量杯、天平这些测量工具进行测量,今天我们就要运用这些知识去完成一次科学探索,学习第三节探究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 (二)、进行新课 1.联系生活,情景铺垫:
讲述新闻报道的事实,谨防受骗。
⑴同学们想一想日常生活中有用过哪些方法识别物质? ⑵请看:老师带来的这几件实物。
出示第一组物质:两个体积相等,被染成白色的正方形实心铁块和木块。提出问题:它们外形上有什么特点?猜想它们的质量相等吗?
1
演示:把实物分别放在天平两盘上,天平不平衡。
学生观察物质,找出共同点——体积相同;观察演示实验,得出结论:质量不同。 提出问题:体积相同的物质为什么质量不同?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再看一组实验。 出示第二组物质:质量相同的,体积不同的铁块和木块 演示:将铁块和木块放在天平左右盘上。
提出问题: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发现了这两样物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观察演示实验,回答:质量相同,体积不相同。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到过这两类现象吗?举例说明 2.提出问题,大胆猜想:
提出问题: ①为什么质量相同时,体积不一定相同?
②为什么体积相同时,质量不一定相同? ③出现两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于学生不合理的猜想,不应全盘否定,应肯定其中合理的部分。 引导:看来同学们的疑问集中在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上?就请大家先猜想,出现两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引导:由同学们的分析可见,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非仅取决于物质的质量或物质的体积,那么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之间是否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如果有,是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探究一起来寻找答案。
实验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学生猜想与假设:
①可能与材料有关; ②可能与物体硬度有关; ③ 可能与质量有关; ④可能与体积有关; ⑤可能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 3.小组讨论,设计方案:
引导:怎么做实验?选哪些物质作探究对象?测哪些量?怎么设计记录表格? 启发:可以着重讨论下面几个方面的问题:①每个小组实验结果如果既要同种物质间进行比较又要不同种物质间进行比较至少做几次实验?②需要哪些测量工具?实验过程注意哪些问题?③实验数据出现误差怎么办?怎样合理的处理实验数据? 巡视:指导小组讨论,发现问题和优点。
学生四人为1个小组讨论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表格,推荐组员参与全班交流。 4.分组实验,探究规律:
2
对学生的实验过程给予指导和帮助;对学生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给予指导。 ① 各小组任选两种物质进行实验; ② 相互协作,合理分工; ③ 实验测量,填写数据。
计算数据,分析、讨论数据间的关系,得出初步结论。 5.交流归纳,得出结论:
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强调尊重事实,在误差范围内寻找物理规律。 在对多个小组实验分析基础上,由学生总结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同一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物质不同,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6.揭示规律,给出概念:
让学生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的研究方法。
在物理学中用密度来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 ① 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② 密度的计算公式: ρ=m/V ③ 密度的单位及换算: kg/m 、 g/cm 。 7.观察图表,归纳理解:
请观察密度表,看看它给我们提供了哪些重要信息,通过观察比较,找出带规律性的知识进行交流。
强调几点:
①科学工作者精确测出的这些密度值以后是可以直接查表应用的; ②水的密度应该记住;
③应知道密度值表示的物理意义。如水的密度是1.0×10 kg/m,物理意义是什么? 学生观察密度表后进行交流,解决以下问题。
①固体、液体、气体中密度最大的、最小的各是什么物质? ②固体、液体、气体中密度值一般相差的数量级是多少? ③密度相同的物质有哪些? ④密度表中采用的单位是哪个?
⑤密度表中对温度和压强作了限定是什么意思? 8.联系实际,应用知识:
3
3
3
3
3
问题:①旅游带回的纪念金币、银项链等如何鉴别真伪?
②一捆已知质量及横截面积的铝线,如何利用密度表计算这捆铝线的长度? ③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它的碑心石是一块巨大的花岗岩,碑身高37.94m,由413块花岗岩石块砌成,在长14.7m、宽2.9m、厚1m的碑心石上刻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怎样知道它的质量?
例题:一块金属质量是1.97t,体积是0.25m,这块金属的密度是多大?是什么金属? (三)、 小结本节知识点:
1.介绍对密度这一个问题进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让学生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环节。 2.认识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3.明确密度的计算公式和单位的由来及其意义。 (四)、作业
1.完成节后练习1、2、3。 2.练习册。 六、板书设计:
第三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探究1、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探究2、密度 1、密度的定义: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符号:“ρ”。 2、密度的公式
??:密度 m???,其中?m:质量 V?V:体积?
3、密度的单位:
千克/立方米(kg/m3,kg·m-3)或克/立方厘米(g/cm3, g·cm-3) 换算关系:
1g0.001kg3 1g/cm3???1000kg/m331cm0.000001m
4、密度的应用: 七、课后反思: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