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小学语文阅读课文本拓展的有效策略研究 - 图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小学语文阅读课文本拓展的有效策略研究

摘 要:阅读课文不但能开拓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其潜在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是讲读课文的有益补充和升华,还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适应学习型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拓展实施阅读课文本教学,首先要创设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其次要创生课堂,努力探究拓展性阅读教学模式 “人是自我意识与实践能力的主体,主体性是人之为人的最宝贵特征。”第三要开展活动,不断提高阅读实践能力 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第四要立足教材,提倡多元阅读法,从而提高学生的体验感悟能力。最后要家校联手,深入落实“读书行动计划” 学生课外阅读,很多时间应该是在家庭完成的。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9/view-7434805.htm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阅读课文

当今的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课文已逐渐成为语文教师非常关注的话题,它不但能开拓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其潜在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还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适应学习型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积极开展阅读课文具有其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立足教材,找准切入点――适时采花

阅读课文的实施主要是以课文为中心,向课外的阅读材料辐射,从而达到以一篇带多篇、以课内带课外、以精读带略读,不断开阔学生视野、丰富语言、积累语言的目的。因此,找到课内教材与课外教材的联结点、切入点,是有效实施阅读课文教学的关键。将作者的生平、作品的写作背景和作者其他作品整合起来,实现师生和文本、作者三者的立体对话。

二、立足教材,巧用教学时间段――锦上添花

阅读课文作为课内教材的补充、延伸,我们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类型及教学的需要,把它安排在不同的时段。为此,教师应善于利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段合理地进行阅读课文。

(一)储备能量,感知大意――课前阅读

课前阅读课文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相关资料或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他们更好地学习课文储备能量。在教学新课之前,老师可收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如在教学《小鸟》这一课时,我在课前出示这样几句话“爱不是自私地占有,不是无情的伤害,而是欣赏、呵护和无私奉献。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山河秀丽、鸟语花香,那是大自然的美;优秀诗句、灿烂华章,那是语言的美;互相关爱、乐于助人,那是心灵的美;爸爸妈妈爱我、我爱爸爸妈妈,那是亲情的美”先让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能力好的同学可以再背一背。课中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时就能学以致用,很自然的说到读过的句子,无形中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的拓展性积累为学生的理解打开了一扇窗。

(二)整合信息,加深理解――课中阅读 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遇到疑难,教师如果适时地利用阅读课文材料,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教学《桥之思》时,因为我们的学生生活在大西北,见过的桥少,样式单一,所以在教学时我这样导入:“你们去过北京吗?想去吗?这节课老师就先带

大家去北京逛逛,看看北京的桥。”在展示图片的同时播放《北京的桥》的音乐视频,学生们看的目不转睛,津津有味。在随后的教学中,我又适时出示了课文中提到的浮桥、立交桥、九曲桥等的图片,学生们一派愉快、专注的神情。这样的文本拓展,是为了充实课文内容,也是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心思想,更是对学生进行想象、创新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训练,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提升能力,拓宽视野――课后阅读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因此,一篇课文学完后,当学生意犹未尽时,教师都要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向他们推荐相关的课外读物,使阅读向课外、课后延伸。如:教《草船借箭》,便把学生带向三国;教《猴王出世》,便把学生带向《西游记》;教《威尼斯的小艇》和《金钱的魔力》时,带学生走进世界短篇小说大师马克?吐温;在学完《普罗米修斯》之后,让学生找找其他的神话故事读一读;在学完古诗《赠汪伦》和《别董大》之后,让学生课后搜集描写友情的古诗……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一定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见机行事,抓住机会,让学生始终保持对课外阅读的热情。如:向学生推荐书目前,依据推荐书目中的有关内容,设置一些富有情趣的悬念,或选取精彩片段进行朗读,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上《意大利的爱国少年》时,我告诉孩子们: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应该学习和具备一些良好的品德,人类世界的美好、善良、真诚,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用爱去呵护。

三、立足教材,提倡多元阅读法――遍地开花

随着信息技术逐步与学科教学相整合,各种新颖的阅读方式也随之出现。阅读开展过程中同样可以既有文本的拓展,也有音像资料的拓展、网络资料的拓展,通过“屏幕阅读”来拓展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其体验感悟能力。如在教学《飞夺泸定桥》时,教师先介绍写作背景,播放《长征》歌曲配视频和红军战士夺取泸定桥的视频,学生怀着激动的心情,情不自禁得发出好险啊、好残忍啊、好害怕啊、红军叔叔好勇敢啊的情感抒发,为主体教学创设了情境,奠定了感情基调。学生的阅读兴趣大大增加,对飞夺泸定桥那激动人心的场景就很想去探知。此时再进入文章阅读,其阅读的“胃口”便会大开。

为了充分发挥阅读课文对语文教学的作用,语文教师不能只把教材当例子,人为地局限教学范围,而应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性内容的拓展与开发,把课堂教学的有利阅读因素进行时空上的拓展,让学生在更广阔、更深远的学习环境中阅读。这样,阅读课文在语文教学这片肥沃的土壤上一定会开出绚丽的花朵。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课文教学策略

“阅读课文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而活跃的语文学习平台。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阅读课文教学指在教师指导下把学生获取信息的触角向外延伸,让学生多读、博读,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向外延伸。小学阅读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因此,阅读课文教学在小学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 但在具体实践中,由于各种原因,阅读课文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 1.拓展单一,迁移不足。在教有关春天的文章时,无论是哪个年级的教学都喜欢叫学生读背《春晓》或《春夜喜雨》,想象古诗描写的情境,使教学出现了拓展单一,低水平的重复。在讲授课文时,如需介绍课文作者、写作背景、涉及某个知识点的补充阅读及作者的其他作品等,我们注重形式上的迁移拓展;拓展阅读形式也较单一,基本上采用的是由课文出发推荐阅读原著的形式。没办法提高学生课文阅读兴趣。

2.拓展无度,迷失文本。每一篇课文的背景都可能是一片知识的海洋,蕴含丰富资源,如果老师处处想拓展,无疑会讲不胜讲。课堂上就会存在拓展无度的现象,一节课都在集中进行知识补充,讨论拓展性问题,而有的拓展内容与文本联系不大,分散了学生对课文精读深思的注意力,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虽然课堂气氛活跃,但真正能使学生用于读课文、品位语言或实践训练的时间变得少之又少。

阅读课文教学中的盲目性、随意性使得阅读教学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受到限制。为了冲破课本与课堂的约束和限制,我们应适当扩大学生阅读量,使之与课文教学有机整合,并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语文能力。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通过适当教学策略,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空间。为些,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1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兴趣是可以培养出来的,小学生对阅读不可能顷刻之间就“如饥似渴”,必须循循善诱,逐步培养兴趣。我努力为学生创造阅读条件。我们每个教室都有一个图书角,我要求学生开学初从家里拿两本课外书放到图书角,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引导每个学生从图书角借自己感兴趣的图书回家阅读。通过规定养成学生阅读的好习惯。

阅读书籍的选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课外阅读教学的成败。阅读效果与阅读材料的难易有直接关系,所以我很谨慎地为学生挑选合适的材料。太难,学生读不懂,失去兴趣;太简单,不利于提高学生阅读水平,达不到阅读目的。学期初,

我并没有规定学生阅读范围,通过观察,我发现很多学生喜欢看一些图文并茂的书籍,因为他们现在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知道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再结合图书角图书和教材内容给学生推荐十本图文并茂、贴近生活的书籍。根据学生反馈,他们都觉得很有趣,每到课外阅读时间都很自觉地阅读。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阅读课文提高了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学生不仅掌握了搜集材料的重要途径,而且拓展了视野,积累了大量知识,为我在课堂上进行阅读课文和写作提供了很大方便。 2课前收集信息资料

感知是认识的第一步,丰富的感性认识是深化我们对客观事物理性认识的基础之一。阅读教学中的语言积累,不仅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阅读积累,还要在学习文本基础上适当引导学生学习收集资料,以拓展学习内容,提高阅读能力。《新课程标准》也指出“教学要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构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预习时让学生广泛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能更好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既拓展视野,又丰富知识。对同一主题领域素材广泛阅读,有助于丰富学生感性认识,更有助于他们“建构课内外构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 3课中整合信息,扩展教材内涵

3.1揭题时提供参考信息,激发阅读兴趣

我们根据文章的阅读拓展需要,在揭题时给学生提供参考信息,增加了知识积累,给学生提供搜集资料的方向,激发学生阅读和学习兴趣,播下了课外阅读的种子,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太阳是大家的》预习课上,针对学生处于中年级,知识积累不多的特点,在揭题时我先让学生说说各国不同风俗习惯,但由于学生接触的比较少,说得不多,我这时伺机播放各国不同风俗习惯的资料或图片,学生就会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去查阅相关的资料,更进一步体会只有全世界人民和睦共处,加强信任和理解,人类才有更美好的明天。

3.2在文本感悟时渗透课外内容,激起千层浪

学生阅读课文时,总是以自己的知识贮存,生活经验,认知能力来感悟和丰富课文内涵。教师可在学生有限感悟中渗透课外内容,扩大阅读量,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更深刻理解课文内涵,还可能在课堂教学环节播放出精彩小插曲,更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感悟能力。

3.2.1在教学难点处,适度拓展,突破难点。

每一篇课文都有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处往往也是教材含义深刻的地方。教学难点是要求学生一定要理解掌握的地方。老师的每个教学环节都紧紧围绕教学难点设计,因此,在教学难点处进行拓展,能帮助学生更深刻理解、感悟教材。 《卖木雕的少年》这篇课文的难点在于让学生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学生要感悟其中的含义就一定要联系本课背景,作者游览的非洲国家是赞比

亚(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位于赞比亚境内),中国曾在20世纪70年代援助建设了坦赞铁路,给非洲人民留下良好印象,这个资料给学生提供了理解课文的支撑点,丰富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这样的拓展不仅拉近了学生与文本间的距离,突破了教学难点,而且也让文本更加丰满了。 3.2.2适度拓展空白处,丰厚文本。

法国作家梅里美曾说:“作诗只能作到七分,其余的三分应该由读者去补充”。写文章更是如此,教材中有许多文章均留有“空白”,需要学生自己补充。如果老师及时激活学生课外储存,恰到好处地“补白”,就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在文本空白处或作者表达的简约处作适度拓展,这样既活跃学生思维,也有助于感情升华。

如《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课文中讲到上网的好处举不胜举,到底还有哪些呢?此时展开讨论交流,从而既可以检验学生课外阅读效果,同时也能激起学生阅读课文兴趣。

语文与生活紧密联系,生活有多宽阔,语文教育的天地也应有多广阔。因此,语文教学要把课堂延伸到课外,把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相结合,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让阅读课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更合理、更有效。

小学语文阅读课文本拓展的有效策略研究 - 图文 

小学语文阅读课文本拓展的有效策略研究摘要:阅读课文不但能开拓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其潜在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是讲读课文的有益补充和升华,还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适应学习型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拓展实施阅读课文本教学,首先要创设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其次要创生课堂,努力探究拓展性阅读教学模式“人是自我意识与实践能力的主体,主体性是人之为人的最宝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ik3b6g7on62h6002tw881m9s40mcz00jsd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