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护理在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应用价
值
龚丛芬,全变瑞,郭 蕾,简国武
【摘 要】【摘要】目的观察行为护理应用于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康复过程的临床效果。方法 资料选取2015年5月~2016年6月收治的74例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护理以不同模式分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行为护理,分析两组运动功能和疼痛程度情况。结果 研究组运动功能持续的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重度疼痛所占比率8.11%(3/37)相比较对照组29.73%(11/37)低(P<0.05)。结论 行为护理针对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有持续协助康复效果,减轻治疗期间的疼痛程度,增强患者护理依从性。 【期刊名称】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年(卷),期】2017(000)033 【总页数】1
【关键词】【关键词】行为护理;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康复
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是脑组织因血氧供应阻碍,发生细胞坏死组织退化,以至于神经缺损阻碍行动功能与表达能力障碍[1-2]。为了更好地加强运动功能,观察行为护理应用在脑梗死的影响效果,研究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15年5月~2016年6月收治的74例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护理以不同模式分两组,对照组男女比为18:19,年龄在55~77岁,平均年龄为(68.77±6.81)岁;病程4~47个月,病程平均为(26.66±12.47)个月。
研究组男女比为17:20;年龄在56~79岁,平均年龄为(69.41±6.67)岁,病程6~54个月,病程平均为(28.42±11.26)个月。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监控体征,按时用药,研究组应用行为护理,指导患者锻炼体位,帮助肢体伸展,关节活动保持在适合的频率结合专业按压式刺激;设定渐进式行为活动,强度根据肢体恢复情况逐渐加强,日常训练配合生活行为;讲解保持适当行为的重要性,建立患者间的沟通渠道相互激励训练。同时患者间相互的辅助和督促增进护理的可持续性,调动患者的社交活动能力和行为沟通方式,避免运动的单一性和治疗的枯燥让患者丧失训练兴趣,增强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和评定标准
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评定量表判断,上肢总积66分,下肢总积34分,观察分析两组的进行程度和反射活动。疼痛程度根据VAS视觉模拟评分法分级,重度为7级及以上,中度为4~6级,轻度为3级及以下[1]。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均用SPSS 20.0统计分析,用均数±标准差(±s)表计量资料,比较用X2检验,用百分比(%)表计数资料,P<0.05表比较差异具统计的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运动功能比较
研究组治护理后7d、15d和30d后肢体评分分别为:(36.74±6.34)分、(52.63±7.11)分和(67.82±7.84)分;对照组治护理后3 d、7 d和3 0 d
后肢体评分分别为:(31.32±4.37)分、(44.81±5.67)分和(56.41±6.13)分。研究组运动功能的康复过程评分持续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疼痛程度比较
研究组重度疼痛3例,中度疼痛14例,轻度疼痛20例;对照组重度疼痛11例,中度疼痛10例,轻度疼痛16例。研究组重度疼痛患者所占比率8.11%(3/37)相比较对照组29.73%(11/37)低(P<0.05)。
3 讨 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运动功能的康复过程评分持续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可能是,行为护理是基于科学基础的综合发展护理模式,通过行为介入辅助患者的活动,适当的按摩就可以增强脑部的神经反应,通过对血液巡航的推动,激化患者脑部对肢体的控制[3]。脑梗死病症群多为中老年患者,通过合理的行为护理康复帮助可以维持病症稳定,保障患者生存能力[4]。两组肢体活动疼痛情况都有所好转,研究组重度疼痛患者所占比率8.11%(3/37)相比较对照组29.73%(11/37)疼痛概率低。行为护理在了解患者现有行为能力的情况,逐渐加强干预强度,让患者有适应过程,避免疲劳损伤肌群原有韧性,行为幅度通过专业训练,为关节护理提供最大保障,降低致伤的可能性,缓和活动疼痛程度[5]。因环境的因素限制,对于行为护理应用在脑梗死康复过程的患者满意度,需要临床调研实验进一步探究和验证。
综上所述,行为护理针对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有持续协助康复效果,减轻治疗期间的疼痛程度,患者护理依从性增强,可以保障治疗预后,避免患者致残,确保患者维持基本生存能力,优化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