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预习案(1课时)
一、庄子其人 (一)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人。大体与孟子同时而稍后。先秦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成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做过蒙地的漆园吏,家境贫穷。他一生大都从事于讲学、著述,但从游者不多。
庄子临死前,他的心情很平静。弟子们想厚葬老师,庄子倒觉得难过了:弟子们在这关键时刻并没有勘破生死关。于是他说: “我以天地为棺椁 ,以日月为(陪葬的)美玉,以星辰为珍珠,天地用万物来为我 送行,我的葬物还不齐备吗?” 弟子们不觉垂泪,说:“我们怕乌鸦和老鹰吃您的遗体。” 庄子笑道:“天上有乌鸦和老鹰来吃,地上也有蝼蚁来吃啊,要是夺了前者的 食物给后者享用,不是太偏颇了吗?”(《列御寇》)
(二)“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在思想、文学风格、文章体制、写作技巧上受《庄子》影响的, 有阮籍、陶渊明、李白、苏轼、辛弃疾、曹雪芹等 大作家 二、庄子思想
庄子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之间的差别,否定客观真理。 庄子对现实有深刻的认识和尖锐的批判。他指出,一切社会的礼法制度、道德准则,本质上只是维护统治的工具。但并不主张以积极的行为来改变现实,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 对现实人生持悲观厌世态度,因此对生活的看法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庄子的主要思想是清静无为。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为了现实的束缚和苦闷,他还倡导精神超脱,主张彻底屏除世俗名利地位之心,入于精神自由的“逍遥”之境。 三、《庄 子》
《庄子》一书有52篇,现存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计33篇。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子著,外篇、杂篇为庄子后学著。因唐玄宗尊庄子为南华真人,故《庄子》又称《南华经》。 庄子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文笔汪洋恣肆,想象奇特丰富,气势波澜壮阔。具有浪漫主义艺术风格。鲁迅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至于书中的主观、消极、无为的一面,我们应该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与庄子的经历加以理解和批判。 四、关于庄子的故事 1、楚威王拜相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sì)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2、涸辙之鲋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于枯鱼之肆! 涸辙之鲋比喻处于极度窘困境地、亟待救援的人。 3、庄周梦蝶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过去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很生动逼真的一只蝴蝶,感到多么愉快和惬意啊!不知道自己原本是庄周。突
1
然间醒过来,惊惶不定之间方知原来是我庄周。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庄周呢?庄周与蝴蝶那必定是有区别的。这就可叫作物、我的交合与变化。) 五、.先秦诸子百家主要流派
儒家:孔子(孔丘)--《论语》 孟子(孟轲)--《孟子》 荀子(荀况)--《荀子》 道家:老子(李聃)--《老子》(《道德经》) 庄子(庄周)--《庄子》(〈南华经〉) 法家:韩非子(韩非)--〈韩非子〉 兵家:孙子(孙武)---〈孙子兵法〉
六、课题简介
“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七、检查预习情况。 1、字音识记
鲲(kūn)鹏 抟(tuán)齐谐(xié) 坳(ào)堂 迁徙(xǐ) 北冥(mínɡ)夭阏(è) 沮(jǔ)丧 榆枋(fānɡ) 斥鴳(yàn)舂(chōnɡ)米 晦朔(shuò) 泠(línɡ)然 蓬蒿(hāo)翱(áo)翔 恶(wū)乎待哉 穷发(fà)之北 知(zhì)效一官 决(xuè)起而飞 数数(shuò)然 飡(cān)蟪(huì) 蜩(tiáo) 2、通假现象
(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冥通“溟”)(2)三飡而反(飡通“餐”,反通“返”) (3)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4)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 (5)而征一国者(而通“能”) (6)而御六气之辩(辩通“变”) (7)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反通“返”)
《逍遥游》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庄子及《庄子》。
(2)掌握一定量的实虚词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对古代文言散文的感悟和理解。
(2)通过讨论,理解本文借助丰富的想象和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庄子“逍遥游”主旨的理解。
(2)庄子思想、艺术手法对后世的影响。
学习重点 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文言特殊句式 学习难点 鉴赏本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诵读法 讨论法 合作探究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庄子及课题的理解 2.初识课文 3.研读第一段 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
1、填空。庄子(约前369~前286),名 , 时期 人,著名
2
的 , 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 。庄子的主要思想是 。在政治上,他主张 。为了现实的束缚和苦闷,他还倡导精神
超脱,主张彻底屏除世俗名利地位之心,入于精神自由的“ ”之境。“逍遥”意思是 《庄子》一书,今存 篇,分为 , 和 。文笔 ,想象 ,气势 。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北冥(míng) .B.天阏(a) .
鲲鹏(kūn) .蜩鸠(tiáo) .
坳堂(ào) 抟扶摇(chuán) ..决起(ju?) 榆枋(fāng) ..蟪蛄(huì) .
大椿(chūn) .
C.春粮(chōng) 朝菌(cháo) ..D.斥鴳(yàn) .
蓬蒿(hāo) .
泠然(líng) .数数然(shu?) .
3、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
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B.此小大之辩也。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C.旬有五日而后反。 小知不及大知。 D.而御六气之辩。 而征一国者。
1.D 解析:A抟扶摇tuán;B决起xua;C朝菌zhāo。
2.B 解析:“辩”通“辨”,分辨;A“志”通“记”,记录;“反”通“返”,返回;C“有” 通“又”;“知”通“智”,智慧;D“辩”通“变”,变化;“而”通“耐”,才能。 二、背景及导入
庄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其时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
天下无道,庄子有两种选择:入世与出世,庄子选择了出世,他拒绝权势媒聘,坚决不与统治者合作。今人鲍鹏山写了一篇文章《庄子:在无路可走的时候》,其中就含蓄的告诉我们: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不妨学学庄子那么学庄子什么呢?我们这一课就来回答这个问题. 三、朗读
1、 学生自由朗读。 2、放录音读或教师范读。
四、研读第一段。先范读,再自读,学生按组自由讨论。 找出本段重点实词、重点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文言特殊句式及固定句式。 【重点词提示1】 北冥有鱼 怒 而飞 是鸟也 志怪者也 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 去以六月息者也 天之苍苍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视下也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置杯焉则胶 而后乃今培风 莫之夭阏 而后乃今将图南 .........【理解课文内容一】
1.提问:第1段中哪些句子描写鲲鹏之大?
明确:“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3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提问:形体硕大无比的鲲鹏如何飞上九万里高空的?《齐谐》书里如何说?(学生看书思考,合书回答。)
明确:“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3.提问:这说明鲲鹏上九万里,非逍遥,有所待。有所待的是什么? 明确:是海运时的六月巨风。
4.提问:接着用了哪些比喻说明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也是非逍遥的?
明确:“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重点词提示二】 决起而飞 抢榆枋 控于地 适莽苍者 三餐而反 ..... 腹犹果然 之二虫又何知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
【理解课文内容二】
1.提问:蜩与学鸠怎样嘲笑大鹏南飞,作者是怎样解释的?
明确:“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作者反驳:“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2.提问:蜩与学鸠“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说明什么?(学生讨论)
明确:照样说明它们也非逍遥,都是不自由的。 【归纳段意】
鹏鸟奋飞:必须凭借强大的风力。 水雾尘埃:要靠生物气息相吹。 大舟无力:因为积水不深。 杯水胶地:因为水浅舟大。 蜩鸠嘲鹏:不知自己“所待”。
远行所待:备粮,越远所待越多。
阐明世间万事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 【背诵第1段。】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总结第二段文言知识及理解内容 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
(一)默写填空。
①(2007海南 宁夏卷 10年浙江卷)覆杯水于坳堂之上,______________。置杯焉则胶,______________。
②(2011北京卷)鹏之徒于南冥也,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去以六月息者也。
③风之积也不厚,_______________,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_______________,而后乃今将图南。 (二)解释加点的词语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奋发) ( 垂挂) 2、《齐谐》者,志怪者也(记载) 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环绕,盘旋) 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低洼的地方 )
4
5、则芥为之舟(小草) 6、置杯焉则胶( 粘住,搁浅 )
7、而后乃今培风 (凭借) 8、而后乃今将图南 ( 图谋,打算 ) 9、腹犹果然(充实,饱) 10. 之二虫又何知 .
二、研读第二段。先范读,再自读,学生按组自由讨论。
找出重点实词、重点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文言特殊句式。 三、理解本段内容。
1、提问:作者为了说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个道理,举了哪些例子?
明确:“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教师点评:在五彩缤纷,变换无穷的大千世界里,有动物、有植物、有云气、有人类。其物种形状,其所占时间,所占空间,大者大,小者小,绝不相同。自然界如此,社会亦然。 作者以上写的都是物,它们都不是自由的,即非逍遥的。
2、第2段引“汤之问棘”之典,举“斥安鸟笑鹏”之例是否与第1段的内容重复?“
明确:在论证上,与第1段的内容相照应,是对上文的归纳、补充和印证,进一步阐明万物在“有所待”的范围内,存在着“小大之辩”,而且通过对比庄子实际上强调的是人的认识上的大小区别。
四、归纳第二段段意
本段是对第一段的归纳、补充、印证,说明万物在“有所待”的范围内,存在着“小大之辩”的差异,但终归都是“有所待”。
第四课时
[教学要点]第三段文言知识及理解内容,进一步理解庄子散文风格,并对本课小结。 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
(一)默写填空。
①(2012辽宁卷)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小年也。
②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③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亦飞之至也。
(二)解释加点的词语
1、小知不及大知 2、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独) 3、众人匹之( 比) 4、穷发之北( 草木 )
5、绝云气,负青天 (超越) 6、此小大之辩也( 通“辨”,区别 ) (三)翻译: 1、奚以知其然也? 2、彼且奚适也?
二、研读第三段。先范读,再自读,学生按组自由讨论。
找出重点实词、重点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文言特殊句式。 【重点词提示】1、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 更加 )(努力,勉励) 2、举世非之而不加沮(沮丧) 3、彼于致福者 (达到,求得 )
4、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急迫的样子 ) 5、虽然,犹有未树也(树立) 6、犹有所待者也 (凭借) 7、而御六气之辩(因循、顺着) 三、理解本段内容。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