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校 传 染 病 防 治 知 识培 训 材 料
(2008年8月)
前 言
学校常见传染病有肺结核、病毒性肝炎、麻疹、风疹、腮腺炎、水痘、流感、白喉、破伤风等。其中流感、麻疹、风疹、腮腺炎、水痘、肺结核、甲肝均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在学校极易造成暴发流行;乙型肝炎虽然不易造成爆发,但因其不可治愈的严重后果,严重影响师生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的教学秩序。所以我们每人都要充分认识传染病对我们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轻者可影响工作、学习及生活;重者可留后遗症甚至死亡。
综合防治措施
学校是社会上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也是易感人群集中的场所。学校的传染病与社会上一样,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多发,夏、秋季则以肠道传染病为主。同时,学校传染病的发生与寒、暑假有着密切的关系。寒、暑假过后的两次开学,所伴随的学校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不仅仅与社会上传染病流行季节吻合,更重要的是在寒、暑假中,学生的走亲访友的流动和活动,可能将接触的外地传染病带到本地,又随着开学而带进学校。通过学生间的密切接触而在学校中传播。了解学校传染病的季节特点,抓好春、秋二次开学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对学校中传染病管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校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 (一)宣传教育
1、针对不同季节的传染病,学校要开展多种形式的预防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员工的公共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向家长宣传预防传染病知识,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二)管理措施
1、坚持晨检制度。落实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认真观察、询问学生的健康状况。及时填写《学校学生病假与患病情况记录表》。
2、学校要组织师生参加多种形式的户外运动,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督促学生课间到室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体质。
3、各校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水龙头和肥皂等洗手设施设备,解决学生的洗手问题。
4、学校要采取措施,让学生喝到符合卫生要求的饮用水。
5、建立消毒制度,定期对教室、宿舍等学生活动场所进行通风、消毒。 6、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学校必须确定1-3名传染病疫情报告责任人。 7、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保持学校环境卫生的清洁,校园内无卫生死角。 8、严格掌握各种传染病的隔离时间,患传染病的学生返校上课时,必须提供医师开具的无传染性的证明。教师职工亦同。
9、与卫生部门配合,及时开展相关传染病疫苗的预防接种 (三)发生传染病疫情的应急处理。
1. 学校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要及时采取隔离措施,责任报告人要及时报告当地疾控部门。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 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时,要采取以下措施: ⑴ 对学校师生员工必须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发放必要的防护用品,监测体温。
⑵ 所有师生居住的工作室、人群集中的场所要加强通风和消毒。 ⑶ 教育师生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注意劳逸结合,增强机体抵抗力。 ⑷ 一旦发生疫情,对学校实行封闭化管理,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 ⑸ 对从传染病疫区返乡者,必要时可以根据有关法规对其做出隔离医学观察。
常 见 学 校 传 染 病 知 识
水痘防治知识
水痘是一种常见、多发的儿童传染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可产生反复持续的、无临床症状的潜伏感染。临床特点是皮肤粘膜出现瘙痒性水疱疹。是发展中国家儿童的主要传染病之一,严重威胁儿童的健康,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这种传染病的有效措施。
【流行病学】
本病多发生在冬未、初春季节。90%患儿年龄在10岁以下,高峰为6~9岁,但亦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包括新生儿期。通过直接接触、飞沫、空气传播。水痘结痴后病毒消失,故传染期自出疹前24小时至病损结痂,约7~8天。潜伏期11~21天,一般14天左右。
水痘病毒经口、鼻侵入人体,首先在上呼吸道增殖,然后侵入血中,产生病毒血症,引起皮肤及内膜损害而发病。
【并发症】
水痘个别病例病变可累及肺、食管、胃、小肠、肝、肾上腺、胰等处,引起局部充血、出血、炎细胞侵润及局灶性坏死。带状疱疹受累的神经节可出现炎细胞浸润、出血、灶性坏死及纤维性变。
(一)皮肤继发感染:最常见,如脓疱疮、蜂窝组织炎等。
(二)血小板减少:常有皮肤、粘膜出血,严重者有内脏出血,包括肾上腺出血,预后不良。
(三)水痘肺炎:儿童不常见,临床恢复迅速,X线改变常持续6~12周,偶有死亡报道。
(四)心肌炎、心包炎、心内膜炎、肝炎、肾小球肾炎、关节炎及睾丸炎均有少数病例报道;喉部损伤可引起水肿,严重者致呼吸窘迫。
(五)神经系统:脑炎常在出疹后数日出现,呈现小脑症状者如共济失调、眼球震颤、颤抖等较出现惊厥及昏迷等脑症状者预后为好。存活者中15%有癫痫、智能低下及行为障碍等后遗症。其他神经系统合并症包括:格-巴综合征、横断性脊髓炎、面神经瘫痪、伴暂时性视力丧失的视神经炎和下丘脑综合征等。Reye综合征在水痘后发生者占10%。
【预防】
(一)对使用大剂量激素、免疫功能受损和恶性病者,在接触水痘72小时内可给予水痘一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可以起到顶防作用。易感孕妇在妊娠早期如患水痘,终止妊娠是最佳选择。
(二)水痘减毒活疫苗的使用:副作用少,效果达90%。接触水痘后应急接种,即使患病亦极轻微,故对使用激素或恶性病患儿接触水痘后应予以注射。
(三)控制传染源:病人必须隔离至皮疹全部结痴为止。托幼机构中接触的易感者应检疫3周。
二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抱耳风”、“痄腮”,是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于儿童或青少年。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和腮腺肿痛。除侵犯腮腺外,也可侵犯其他器官,引起脑膜炎(约8%)、睾丸炎(约6%)、卵巢炎(约5%)、胰腺炎(约10%)等。
【流行病学】
流行性腮腺炎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为主。可发生流行,好发于人群聚集处,如幼稚园、学校、集团宿舍和军营等。本病患者主要为儿童及青少年。1岁以下婴儿因有母体获得的抗体存在,发病者少。大多数患者是14岁以下儿童,但成人中亦可发生。儿童患者性别无差异,青春期后发病男多于女。
【并发症】
腮腺炎其并发症十分严重。
一、睾丸炎:较大儿童及体弱患儿易并发睾丸炎。常有一侧或双侧睾丸肿大、疼痛。若治疗不及时出现睾丸萎缩而引起无精症,故而不生育。
二、卵巢炎:10岁以上女患儿易并发卵巢炎。症状是小腹部及腰骶部疼痛、全身乏力,发烧较重可达39℃以上。治疗不及时,婚后不孕。
三、甲状腺炎:有少数患儿并发颈部胀肿疼痛、心跳加快、食欲亢进的症状。 四、脑膜脑炎:在腮腺肿大一周后出现嗜睡、呕吐、头痛、颈项强直、发烧39℃以上,一般无抽搐,头颅CT检查无明显改变。
还有极少数患儿并发脊髓炎、心肌炎、乳腺炎、胰腺炎、听神经炎、面神经炎、嗅神经炎等等。
【预防】
1、在儿童集体机构或人群密集处易形成流行,因而应少去公共场所。 2、注意室内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保证儿童睡眠充足。 3、患厌食症者易早治疗以增强自身免疫力。 4、可服中药板蓝根冲剂,连服三天。
5、近年来国内外开始采用减毒活疫苗皮内或皮下注射,或鼻口喷雾,90%的人可产生抗体,因此是最为可靠的预防措施之一。
6、一旦发现流行性腮腺炎,必须立即将其隔离,避免传染给其他学生。
三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咳嗽、流涕、眼
结膜充血、口腔粘膜疹(Koplik'sspots)及全身斑丘疹为临床特征,并常可并发肺炎,而危及婴幼儿生命。
【流行病学】
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麻疹传染性极强,传染期一般为出疹前5日至出疹后5日,有潜伏期第七日起已具传染性,但以潜伏期末到出疹后1、2日传染性最强。患者若并发肺炎,传染性可延长至出疹后10日。经衣服、用具等间接传染者甚少。
好发于冬春季节,其它季节也有散在发生。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个月~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占90%)。近年来成人发病有增长趋势。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较少见。
麻疹一般呈地区性流行,在未普种疫苗的地区,当易感者累积至40%以上时,在人群集中的大城市中可发生大流行,约每2~3年流行一次,而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的农村、边区、山区则间隔时间较长。麻疹的传染性很强,与患者共同生活的易感者(同一家庭或托幼机构中)几乎90%可受感染。发病季节以冬、春为多,但一年四季均可见。男女之间无差别。患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很少第二次患病。
【并发症】
(一)肺炎:在病程各期均易并发继发性肺炎,以出疹期为多见。并发肺炎时全身症状加重,体温持续升高,常并发脓胸、脓气胸、心肌炎、心衰及循环衰竭等。若病程迁延不愈,可引起支气管扩张症。严重肺炎为麻疹死亡的主要原因。
(二)喉炎:麻疹患者常伴有轻度喉炎。重症喉炎多系合并细菌或其他病毒感染,则有声嘶加剧。如不及时处理,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则可迅速发展至三度喉梗阻而窒息致死。
(三)心肌炎、心功能不全:重症麻疹因高热、中毒症状严重,可影响心肌功能,尤其在营养不良小儿及并发肺炎时,病毒危重。
(四)脑炎:麻疹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较其他出疹性疾病为多,发病率约1‰~2‰。病情大多危重,可留有强直性瘫痪、智力障碍、失明等后遗症。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此为一种麻疹远期并发症,属亚急性进行性脑炎,发病率约在1~4/百万。总病程约一年余,可短至半年,长达6~7年。最后死于营养不良、恶病质及继发感染。
(五)其他:尚可并发口腔炎、中耳炎、乳突炎,大多为细菌继发感染。常因慢性腹泻、照顾不当、忌口等引起营养不良及各种维生素缺乏症。原有结核病灶者可扩散恶化,发生粟粒性结核或结核性脑膜炎。麻疹后也易发生百日咳、水痘等感染。
【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