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交流、讨论并评价黑板上学生画的图示。 温特认为这种化学物质可能与动物激素类似,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也是发现的第一个植物激素。 那么,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是不是到此完成了呢?既然生长素是一种化学物质,只有分离出这种物质,才能最终证明其存在。 5、1931年分离生长素 讲述:1931年科学家首先从人学生总结: 培养合作尿中分离出吲哚乙酸,直到1946年1、感光部位: 探究的精才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生长素,并确2、产生生长神。 认就是IAA,除此还发现了PAA、IBA素的部位: 等。 生长素的发现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3、作用部位: 4、弯曲部位: 二、向光性产幻灯片呈现向光性动画,学生用语言外因是单侧培养学生生的原因 总结。 光的刺激,内用生物学因是生长素语言描述分布不均:向实验现象光侧分布多,及原因。 背光侧分布少。 三、植物激素 1)由植物体内产生 2)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 3)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 赤霉素、乙 烯、细胞分裂素、脱落酸等
提问:目前发现的植物激素有哪些? 四、生长素的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后组织答案: 产生、运输和1、生长素是由哪里产生的? 分布 小结: 学生自主阅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在植物体内怎样运输的?运输的读回答。 方向?运输的方式? 3、如何分布? 讨论:你能否从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三个环节解释胚芽鞘向光生长的原因? 作业布置 《阳光课堂》自主检测
板书设计
第3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达尔文的实验 2、鲍森.詹森的实验
3、拜尔的实验 4、温特的实验 5、分离生长素 二、向光性产生的原因 三、植物激素
四、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分布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涉及的实验,在现有的实验室条件下是不可能完成的,因此在设计上以学生的探究实验为主体,以探究胚芽鞘为什么会弯向光源生长主线。摆脱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教教材的传统教学模式,实现了新课标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用教材教的新课程理念。侧重于训练学生,根据已知的知识在给定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和实验设计,并把实验设计方案正确地表达出来,对自然科学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的能力。
从教学过程来看,学生通过分析四个经典实验中相关的问题,能说出植物向光生长的原理。学生能写出植物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并能写出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和分布部位,运输方式和运输方向。通过模拟科学家的探索历程,学生有强烈的探究欲望。通过实验分析学生能体会到科学家们逻辑思维的严密性,体会到其中的科学方法。
从教法来看,本节比较适合使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因为教材已经罗列了大量的史料,关键是学生如何分析这些材料,而引导学生分析最好的方法就是提问、思考、讨论。但是单单使用问题导学,教学过程会比较枯燥,所以结合模拟实验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因此要创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其精神愉悦,乐于交流,增强自信,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