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试论“对分课堂”教学改革中的观念颠覆
作者:程英姿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20年第15期
摘要: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首创的“对分课堂”这一全新的高校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师、学生及教学生态层面掀起了巨大变革,颠覆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许多观念。对讲授、课后学习、课堂讨论以及师生职权关系都进行了重新的定位。文章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为实例,结合多年讲授高校思政课经验,道出“对分”的意义、难点、创新所在,为高校思政课教改进行有益探索。
关键词:对分课堂;迁移能力;亮考帮;精讲留白;创造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2.0; ; ;文献标志码:A; ;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5-0149-03 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多年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这些年亲自经历了高校课堂里学生低头看手机、做作业、心不在焉、魂游象外的状态。虽然用教师权威逼迫督促学生认真听讲,但学生被动学习、游离学习,教室里平淡如水的课堂氛围依然如故。在失落、挫败与困顿之际,听闻了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首创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这无疑为我陷入困境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课堂教学提供新的改革思路与方法,为重塑与提高教师素质、为大学生自主创新学习提供了动力支持。
张学新教授结合传统课堂与讨论式课堂各自的优势,进行取舍折中,提出的“对分课堂”新型教学模式,它的核心理念是把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性学习。类似于传统课堂,对分课堂强调先教后学,即教师讲授在先,学生学习在后。类似于讨论式课堂,对分课堂强调生与生、师与生互动,鼓励自主性学习。对分课堂的关键创新点在于把讲授和讨论错开,让学生在中间有一定的时间自主安排学习,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和吸收。对分课堂把教学在时间上清晰分离的三个过程,分别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简称PAD课堂。[1] 笔者在学习和实践对分课堂的过程中,感受到巨大的挑战,作为一名在传统课堂讲授法教学中浸染已久的教师来说,要实践讲授与讨论对分的课堂教学模式,无论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教师个人能力(突出在专业素养)方面都遇到挑战。在诸多挑战之中,经历观念的颠覆与变革贯穿了教学改革过程的始终。观念的变革涉及对分教学的三个组成部分: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 一、课堂讲授的观念颠覆与能力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