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厚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柱砼应分层浇灌,第一层厚度不超过500mm,以后每层不超过1000mm,振动棒的距离不超过400mm,振动时间不少于20-30s,柱高超过3m时,应从中部门子板的上部分次进行振动,振动时,严禁通过钢筋传振,且应避免碰撞钢筋。
6.8.4底板混凝土的施工:
6.8.4.1该底板由于面积大,为加快施工进度,减轻劳动强度,节省脚手材料,混凝土的运输和浇灌采用泵送混凝土施工。采用“分段、定点,一个坡度,层层浇筑,循序推进,逐层到顶”的连续浇筑的施工方法。上下层混凝土浇筑停歇时间不超过初凝时间(本工程混凝土浇筑的初凝时间通过加缓凝剂控制在6h)。
6.8.4.2采用自然流淌的形成斜坡混凝土的浇筑方法,这样可以较好地适应泵送工艺,减少混凝土输送管道拆除、冲洗和接长的次数,提高泵送效率,保证上下层接缝。每层浇筑厚度为30cm。混凝土自然形成的坡度(按1:8的坡度),斜坡长度控制在16m以内。
6.8.4.3浇筑时,每隔半小时,采取在混凝土初凝时间内,对已浇筑的混凝土进行依次重复振捣,以排除因泌水在粗骨料、水平筋下部生成的水分和空隙,提高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握裹力,增强密实度,提高抗裂性,并及时用混凝土填平。
6.8.4.4振捣:根据混凝土泵送时自然形成的流淌坡度,在每个浇筑带前、后、中位置布置3排振动器。一排布置在混凝土卸料点,振捣手负责出管混凝土振捣,使之顺利通过面筋流入底层;一排布置在混凝土中间部位,振捣手负责斜面混凝土的密实;另一排设置在坡脚及底层钢筋处,因底层钢筋间距较密,振捣手负责混凝土流入下层钢筋底部,确保下层钢筋混凝土的振捣密实。按规范要求严格控制振动棒移动的距离、插入深度、振捣时间,避免各浇筑带交接处的漏振。混凝土应采用机械振捣,振动棒的操作要作到“快插慢拔”,在振捣过程中,宜将振动棒上下略有抽动,以使上下振动均匀,每点振捣时间一般以20~30s为宜,但还应视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准。分层浇筑时,振捣棒应插入下层5cm左右,以消除两层之间的接缝。振捣时要防止振动模板,并应尽量避免碰撞钢筋、套管、预埋件等,最上层每振捣完一段,应随即用木抹摊平拍实。
6.8.4.5为保证混凝土浇捣质量,防止上、下两层混凝土搭接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对每小时混凝土浇捣量应进行理论计算,以确定混凝土泵和所用混凝土搅拌机类型的适应性,方案的可行性。
31
6.8.4.6为减小约束,在厚大混凝土垫层上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前,垫层表面要抹光,并采取隔离措施,以消除和减少约束作用。
6.8.4.7泌水处理
流动的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上涌的泌水和浆水顺着混凝土坡脚流淌到坑底,故在混凝土垫层施工时,应使垫层形成一定的坡度(一般为1.5‰),使大量的泌水顺垫层坡度流入到周围的排水盲沟,通过集水坑内的潜水泵将泌水排出。当混凝土的坡脚接近顶端模板或底板面标高时,要求振捣手改变混凝土的浇筑方向,即由顶端往回浇筑,与斜坡面形成一个积水潭,用软管及时排出最后的泌水。另外,在端模板的底部也要留孔使泌水外流。
6.8.4.8表面处理
因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及流动性较大,表面水泥浆较厚,混凝土在硬化时很容易产生干缩裂缝,为此,应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处理,具体方法是底板基础在混凝土初凝前1~2h用粒径10~20mm碎石均匀铺撒在混凝土表面,刮平、拍实,并用木抹子收光,拉毛。这样做能控制表面龟裂,减少混凝土表面水分散发,促进养护。
6.8.5地下室墙混凝土的施工
经检查钢筋规格、型号、保护层等无误且模板牢固可靠后方可施工砼。施工时,注意以下要点:
6.8.5.1地下室外墙混凝土施工
6.8.5.1.1模板固定不得采用铁丝对穿,以免在砼内造成引水通路,固定模板用的螺栓或对拉钢片必须有止水措施。拆模后若将螺栓拔出,预埋硬塑料套管(应有止水环)内用膨胀水泥砂浆封堵。
6.8.5.1.2浇筑砼的入模自由高度不得超过1.5m,以免造成石子滚落堆积现象,浇筑砼时应分层分段连续进行,每层厚度最大不得超过500mm,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作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一般为300~400mm,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0m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
6.8.5.1.3墙体设置一道水平施工缝,其位置留在底板以上30cm处。 6.8.5.2剪力墙混凝土施工
6.8.5.2.1剪力墙浇筑混凝土前,先在底部均匀浇筑5cm厚与墙体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并用铁锹入模,不应用料斗直接灌入模内。
32
6.8.5.2.2浇筑墙体混凝土应连续进行,间隔时间不应超过2h,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60cm左右,因此必须预先安排好混凝土下料点位置和振捣器操作人员数量。
6.8.5.2.3振捣棒移动间距应小于50cm,每一振点的延续时间以表面呈现浮浆为度,为使上下层混凝土结合成整体,振捣器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cm。振捣时注意钢筋密集及洞口部位,为防止出现漏振,须在洞口两侧同时浇捣,下灰高度也要大体一致。大洞口的洞底模板应开口,并在此处浇筑振捣。
6.8.5.2.4混凝土墙体浇筑完毕之后,将上口甩出的钢筋加以整理,用木抹子按标高线将墙上表面混凝土找平。
6.8.5.3防水混凝土施工
防水砼应保证原材料优良,级配良好,浇筑速度,温度适宜,震捣密实,加强养护。 6.8.5.3.1墙板不准有贯穿性钢筋,凡有贯穿性钢筋,必须在墙板之间设止水环。 6.8.5.3.2防水砼施工的气候条件以5°C~30°C为宜,若遇酷热或风雨天气,应采取适当措施。
6.8.5.3.3墙板的混凝土浇筑终凝后立即带模、覆盖撒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 6.8.6梁、板混凝土的浇筑
6.8.6.1梁、板应同时浇筑,浇筑方法应由一端开始用“赶浆法”,即先浇筑梁,根据高度分层浇筑成阶梯形,当达到板底位置时再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随着阶梯形的不断延伸,梁、板混凝土浇筑连续向前进行。
6.8.6.2和板连成整体高度较大的梁,允许单独浇筑,其施工缝应留板底以下2~3cm处。浇捣时,浇筑与振捣必须紧密配合,第一层下料慢些,梁底充分振实后再下二层料,用“赶浆法”保持水泥浆沿梁底包裹石子向前推进,每层均振实后再下料,梁底及梁帮部位要注意振实,振捣时不得触动钢筋及预埋件。
6.8.6.3梁、柱节点钢筋较密时,筑梁此处混凝土宜用小粒径石子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浇筑,用小直径振捣棒振捣。
6.8.6.4浇筑板混凝土的虚铺厚度应略大于板厚,用平板振捣器垂直浇筑方向来回振捣,厚板可用插入上式振捣器顺浇筑方向振捣,用铁插尺检查混凝土厚度,振捣完毕后用木抹子抹平。施工缝处或预埋件及插筋处用木抹子找平。浇筑板混凝土时不允许用振捣棒铺摊混凝土。
33
6.8.6.5施工缝位置: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的中间1/3范围内。施工缝的表面应与梁轴线或板面垂直,不得留斜槎。施工缝宜用木板或钢丝网挡牢。
6.8.6.6施工缝处须待已浇筑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小于1.2Mpa时,才允许继续浇筑。在继续浇筑前,施工缝的表面应凿毛,剔除浮动石子,并用水冲洗干净后,先浇一层水泥浆,然后继续浇筑混凝土,应细致操作振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6.8.7楼梯混凝土浇筑
6.8.7.1楼梯段混凝土自下而上浇筑,先振实底板混凝土,达到踏步位置时在与踏步混凝土一起浇捣,不断连续向上推进,并随时用木抹子(或塑料抹子)将踏步上表面抹平。
6.8.7.2施工缝位置:楼梯混凝土宜连续浇筑完成,多层楼梯的施工缝应留置在楼梯段跨中1/3的部位。
6.8混凝土养护
6.8.1对已浇筑完毕的混凝土,按下列规定进行自然养护: 6.8.1.1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12h内应对砼加以覆盖和浇水。 6.8.1.2混凝土的浇水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 6.8.1.3浇水次数应能使砼保护湿润状态。 6.8.1.4混凝土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
6.8.2采用塑料布或草垫覆盖养护的砼,其敞露的全部表面应用塑料布覆盖严密,并应保持塑料或草垫内有凝结水。无法覆盖养护的部位,如柱筋处可采用覆砂浇水养护。
6.8.3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强度未达到1.2N/mm2以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设架体。
6.9混凝土质量检查
6.9.1检查混凝土在浇筑点的进展坍落度,每一工作台班至少两次。
6.9.2在每一工作台班内,当砼配合比由于外界影响有变动时,应及时调整、检查。 6.9.3应进行抗压强度试验。用于检查结合构件质量的试件,应在砼浇筑地点随机取样制作。试件的留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6.9.3.1试件的留置,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入模处)随机取样制作。预拌混凝土进入施工现场后,应在见证人员见证下,由总承包施工单位和预拌混凝土供货单位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取样留置。
34
预拌混凝土浇筑前,每车均要测试坍落度,并做好坍落度测试记录。
6.9.3.2建筑工程结构构件混凝土标养试件,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6.9.3.2.1每拌制100盘或6m3搅拌运输车16车、8m3搅拌运输车12车,且不超过100m3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6.9.3.2.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或6m3搅拌运输车16车、8 m3搅拌运输车12车,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6.9.3.2.3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3时,同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6.9.3.2.4每一楼层、连续同一次浇筑、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6.9.3.2.5灌注桩每浇筑50m3必须留置1组试件,单柱单桩小于50m3的桩,每根桩必须留置1组试件。
6.9.3.2.6每组试件所用的拌合物应从同一盘混凝土或同一车混凝土中取样,多组试件不应从同一盘混凝土或同一车混凝土中取样。
6.9.3.3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方式和取样数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6.9.3.3.1同条件养护试件所对应的结构构件或结构部位,应在工程开工前由监理(建设)、施工等各方共同选定,并有书面留置计划。
6.9.3.3.2对混凝土结构工程中的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应留置同条件养护试件。 6.9.3.3.3同一强度等级的同条件养护试件,其留置的数量应根据混凝土工程量和重要性确定,不宜少于10组,且不应少于3组。
6.9.3.4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结构,连续浇筑混凝土每500m3应留置一组抗渗试件,且每项工程不得少于两组。采用预拌混凝土的抗渗试件,留置组数应视结构的规模和要求而定。
6.9.3.5采用标准养护的试件,应静置一昼夜至两昼夜,然后编号、拆模。拆模后,立即放入温度为20±2℃,相对湿度95%以上的标准箱(室)内进行养护,试件摆放应有规律,试件间距至少保持3~5cm,不得叠放在一起。养护箱(室)应设立在施工现场,须定期进行校核,每年不得少于1次。
现场选用标准养护箱(室)的规格和数量,应根据工程的规模、结构形式、工序要求及试件留置组数确定。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