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sk=220KPa,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pk=3000KPa。
2.2.2.根据岩土勘察报告,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在长期浸水的情况下具中腐蚀,在有干湿交替的情况下具强腐蚀;受地层渗透性影响(弱透水层),
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综合判定,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强腐蚀。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强腐蚀,对钢结构具微腐蚀。
2.2.3基础下设100厚聚合物水泥混凝土垫层,每边宽出基础100。基础及插筋要求除特殊注明外均按11G101-3执行。
2.3一般技术与施工要求
2.3.1基坑开挖前必须对邻近建筑物、构筑物、给水、排水、煤气、电力、电信等地下管线进行调查,摸清位置、埋设标高、基础和上部结构型式、当处于基坑较强影响区范围内必须采取可靠措施保护。当邻近建筑物可能受基坑开挖影响时,应详细调查其已有裂缝或破损情况,并做好记录;施工单位应做好基坑开挖施工组织设计并经过有关部门确认。基坑开挖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监测,实施动态设计和信息化施工。基础施工、基坑开挖应有合理的施工顺序。
2.3.2基坑开挖前及开挖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地下水位,保证正常施工。施工单位须注意,在降低地下水位时,应采取必要措施,避免因降低地下水位而影响邻近建筑物、构筑物、地下设施等的正常使用及安全。每周应提供场地地下水层的文字记录以供分析参考及存档。施工过程中,应切实做好排水工作,地下水须保持在垫层以下500mm。地上三层主体结构完工前、地下室(包括主楼)底板和顶板覆土回填完毕前、后浇带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前均不应停止降水,以免主体结构上浮,产生严重后果。
2.3.3 基坑开挖与支护设计应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根据周围环境、场地条件及各种岩土参数进行设计。基坑支护应保证岩土开挖、地下结构施工的安全,并使周围环境不受损害。
2.3.4基坑开挖应对称均匀分层开挖,先中间后四周,不应沿基坑四周一次开挖到底,应防止挖土机械开挖面的坡度过陡、应避免岩土运输车辆、运输荷载引起土体位移,桩基侧移,底面隆起等异常现象发生;挖出土方宜随挖随运,不应堆在坑边。采用机械开挖基坑时,须保持底土体原状结构。根据土体情况和挖土机械类型,应保留300mm土层由人工挖除铲平。
6
挖土应均衡分层进行,对流塑状软土的基坑开挖,高差不应超过1m。
2.3.5土方开挖完成后应立即对基坑进行封闭,防止水浸和暴露,及时进行地下结构施工。基坑土方开挖应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不得超挖。基坑周边堆载不得超过支护设计荷载限值。
2.3.6基础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应通知勘察单位、设计单位验槽,验槽完毕并确认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如发现地质条件与地质勘察报告不符或发现必须查明的异常情况时应及时通知勘察单位、设计单位进行处理,必要时应进行施工勘察。
2.3.7所有贯穿地下室侧壁和底板的管线,施工时均需预埋可靠的防水套管(参见给排水通用图02S404),不得后凿洞;基础、墙、梁上的预留洞及套管应与其他各专业密切配合施工,避免遗漏,严禁后凿洞,在土建进行浇筑混凝土之前,机电设备专业应派遣工程师核对预留的洞口及管线,不得遗漏。
2.3.8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应合理选择混凝土配合比,宜选用水化热低的水泥,掺入适当粉煤灰(可以采用其60天强度)和外加剂, 控制水泥用量;作好养护保温和温度测量工作,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的差值不应超过25度。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温控施工方案必须由施工工程师制定和进行温控测量,并提供文字记录以供分析参考及存档。
2.3.9模板必须坚固,密封与平滑,砼浇灌前必须充分湿润,墙体和底板不得用贯穿性钢筋支撑或钢丝拉结,若必须用贯穿性钢筋支撑或钢丝拉结时,必须加止水环,止水环置于混凝土厚度之半。
2.3.10混凝土须用机械搅拌,并有足够的搅拌时间,搅拌后必须在2小时内浇灌完毕,避免多次运输,为保证砼浇捣密实,必须用高频振捣器分层振捣,每层虚铺厚度以300mm左右为宜,振捣必须密实。地下室的底板和侧壁的砼宜水平均匀分层连续浇灌,不留施工缝,以减少渗漏机会,若施工有困难时,地下室砼外墙在承台拉梁顶标高以上400mm处设水平施工缝,中埋钢板止水带:长L=300mm,厚t=3mm ??。
水平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浮浆和杂物清除,然后铺设净桨或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等材料,再铺30~50mm厚的1:1水泥砂浆,并应及时浇筑混凝土;垂直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清理干净,再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或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并应及时浇筑混凝土;
7
2.3.11混凝土浇灌后,12小时内应立即覆盖,每天洒水养护,且带膜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严禁加热或沥青材料封闭养护,待14天后或达到设计强度80%(悬挑构件100%)以上方可拆模。拆模后,28天龄期前应继续加强养护。
2.3.12本工程的地下室外侧挡土墙、消防水池侧墙、基础及防水板均采用防水混凝土,防水混凝土须做抗渗试验,确保达到抗渗要求。
防水混凝土的材料及施工要求如下:
水泥:宜采用高标号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得使用过期或受潮结块的水泥,并不得将不同品种或强度等级的水泥混合使用),内掺防水密实剂。
石子:粒径≤40mm,石子应为质地坚硬的砾石,不选用针状和片状石子;尘屑、淤泥和粘土的总含量须<1%,石子吸水率<1.5%,不得使用碱活性骨料。
砂子:宜用干净的天然河沙(中砂),平均粒径>0.3mm,含泥率<3%,最佳砂率控制在35%~45%之间。
水:拌制混凝土用的水须纯净,含盐量<3500mg/L,酸性指数PH>5.5。
每立方米防水混凝土中各类材料的总碱量(Na??2??O当量)不得大于3Kg。防水混凝土可掺入一定数量的粉煤灰,粉煤灰的级别不应低于二级,掺量不宜大于15%。为提高防水混凝土施工质量,可掺占胶凝材料用量6%的SY-K膨胀纤维抗裂防水剂。
防水混凝土施工的气候条件以5-30°为宜,若遇酷热或风雨及其温度低于5°的寒冷天气,应采取适当措施。防水混凝土拌合物在运输后如出现离析,必须进行二次搅拌。当坍落度损失后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应加入原水灰比的水泥浆或二次掺加减水剂进行搅拌,严禁直接加水。
2.3.13 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具有中腐蚀,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强腐蚀。与腐蚀性环境接触的混凝土构件应满足:最低标号为C40,最小水泥用量为340kg/m??3??,最大水灰比为0.4,最大氯离子含量(水泥用量的百分比)为0.08。为防腐蚀需采取以下措施:垫层采用100厚聚合物水泥混凝土垫层;构件表面抹聚合物水泥砂浆:基础、防水板20厚、挡土墙30厚;基础、防水板及挡土墙混凝土中掺入混凝土抗侵蚀防腐剂,抗蚀系数K值不小于90%,掺入的外加剂质量及应用技术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8076-2008及《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50119-2013等国家或行业标准一等品及以上的质量要求,掺入量按产品说明及相关标准执行。
8
三、工程建设地点现场条件 1现场自然条件:建筑施工道路畅通。
2现场施工条件:场地四通一平,可满足施工要求。 四、施工组织机构设置
1公司工程管理机构网络图(见附图) 2项目工程部施工网络图(见附图) 3管理人员名单
工程项目组织结构管理人员名单
序管理岗位 号 1 项目经理 姓名 证书编号 2 项目技术负责人 3 土建工长 4 质检员 5 材料员 6 安全员 7 防水专业工长 9
8 水暖专业工长 9 电气专业工长 10 通风空调专业工长 4施工组织与安排
4.1工程中标后立即与业主联系,联系施工入场事宜(含水通、道路通等)。项目经理组织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入场准备工作分工,各负其责,在十天内完成施工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其工作内容为:
4.1.1按施工总平面图和业主要求搭设临时设施和施工围墙,安装敷设施工用电、用水线路。对场地进行平整,为灌注桩基础及施工道路的硬化做好准备。
4.1.2选取进场施工道路,包括施工场所的地面硬化处理。挖好排水沟及集水井。 4.1.3运输安装塔机及其施工用机具设备。
4.1.4对周边环境及相关行管部门进行协调、接口工作,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 4.1.5本工程采用商品砼泵送施工,在施工现场4台砼车载泵,砼输送管道通过塔身或管井将砼送达作业面。施工现场安装8台QTZ40塔吊。当施工至地上五层以上时每栋住宅楼各安装双笼施工电梯一台,以满足钢筋垂直运输、材料运输、墙砌体、楼地面装修施工。
4.1.6整个工程施工采用大量投入人力、物力全面进行施工的方式,见缝插针,充分利用空间,插入各分部分项工程,各工序施工,充分发挥人力、物力、机械设备的企业优势,保质量、保工期。使工程达到短、平、快、优的节奏要求。
4.1.7主体结构施工现浇梁板采用扣件式脚手架支撑系统,根据本工程特点,拟在三层顶、九层顶及十五层顶分别搭设悬挑式钢管脚手架实行全封闭施工,以加快工程进度,确保安全文明施工。
4.1.9本着有利于施工和保护生态环境,沿工程场地进出场车行道,半成品加工等施工场所,,沿建筑物周边设置排水沟。施工主道路宽度为6m,次要道路宽度为4m,做法为素土夯实、200mm厚C25混凝土随打随抹。其余场地均用150mm厚C20砼作硬化处理布置详见施工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