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幼儿探索型主题活动中教师支持性行为研究报告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幼儿探索型主题活动中教师支持性行为的研究

黄桢 陆丽莉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探索型主题活动是指幼儿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自主观察,探索周围现象和事物,教师适时、适度地予以支持和引导的一系列活动。它包括主动探索和被动探索二方面。在幼儿探索型主题活动中,教师的支持性行为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认为,教师支持性行为是指教师对幼儿活动给以鼓励、帮助和推进。它包括直接支持性行为和间接支持性行为。直接支持性行为包括:非物质支持和物质支持两类;非物质支持包括口头支持、符号支持、肢体支持、脸部支持、参与支持等。物质支持包括物质奖励等。间接支持包括环境的创设、家园的沟通和利用社区资源。环境创设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家园沟通包括:书面沟通、语言沟通、开放展示活动、家园合作等。利用社区资源包括:人力和物力等。不管是直接的支持性行为还是间接的支持性行为,都体现了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

《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指出: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充裕的时间让他们从事自主的活动,鼓励幼儿探索,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为幼儿创设问题情景,提供可操作的材料,鼓励幼儿用各种方法发现问题,寻找答案。二期课改对教师的教育行为提出了新的挑战。更凸现教育的整合性、开放性和自主性, 教师应为幼儿创造潜能发展的支持性环境。

近来,幼教领域发生重大改革,通过对情报资料的研究,发现当前很多幼儿园正在轰轰烈烈地开展幼儿探索型主题活动,并通过实践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如海门市少年宫幼儿园开展的“幼儿探索精神的培养”、上海芷江中路幼儿园、上海儿童世界基金会普陀幼儿园等进行“主题形成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探索性主题活动中教师成长”等研究,但是对幼儿探索型主题活动中教师支持性行为方面的研究甚少。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的支持性行为在幼儿探索型主题活动中尤为重要。教师有效的支持性行为能推动幼儿的探索,相反,如果教师不善于运用灵活有效的支持性行为,很难使幼儿的探索活动顺利地开展,甚至使孩子的探索萌芽夭折。

因此,本研究力图通过对幼儿探索型主题活动中教师支持性行为的研究,通过对我园十三名教师开展的幼儿探索型主题活动中教师支持性行为的调查、分析,发现和扬长活动中适宜的支持性行为,并针对教师支持性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反思和调整。挖掘有效的教师支持策略,帮助孩子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产生强烈的内在驱动力并积极探索,从而不畏艰难,坚持不懈,在努力和奋斗中获得成功和快乐,最终促进幼儿探索行为的发展。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时间:2001年9月—2003年6月。

(二)主要研究对象:北蔡幼儿园开展“幼儿探索型主题活动中教师支持性行为的研究”课题组教师共13人。 (三)研究目标:

1、通过对幼儿探索型主题活动中教师支持性行为现状的研究,发现和寻找在幼儿探索型主题活动中教师支持性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2、通过探索型主题活动的实施,总结提炼幼儿探索型主题活动中教师支持性行为的方法、特点和规律,促进幼儿探索能力的发展。 (四)研究内容:

1、幼儿探索型主题活动的不同阶段与教师支持性行为 2、不同年龄幼儿探索型主题活动与教师支持性行为 3、不同类型的幼儿探索型主题活动与教师支持性行为

4、* 本课题组成员还有:潘翠林、张红、倪菊、俞醒凤、顾春梅、徐敏红、张君、许瑛、徐洁、陈英。

探索型本课题的数据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

主题活动中幼

儿个体差异与教师支持性行为

5、家园合作开展探索型主题活动中教师支持性行为 (五)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查阅、研究有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在培养幼儿探索活动中教师支持性方面的研究动态,借鉴有效的支持策略。 2、调查法:

以13位教师为研究对象,对其在开展幼儿探索型主题活动中教师支持性行为及幼儿探索行为的变化进行课题开展前后的问卷调查。 3、案例法:

通过不同年龄幼儿探索型主题活动、不同类型的幼儿探索型主题活动、幼儿探索型主题活动的不同阶段、探索型主题活动中幼儿的个体差异、家园合作开展探索型主题活动等五个方面对教师的支持行为进行观察,撰写观察记录,并进行反思,提出相应的支持性策略,在此基础上撰写案例。进一步研究教师不同支持策略的有效程度,归纳、提炼出教师支持行为的规律和特点。 4、行动研究法:

在研究幼儿探索型主题活动中教师支持性行为的过程中,专业科研人员和实践工作者密切配合,针对开展探索型主题活动中教师支持性行为情况,以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进行分析、诊断,促进实践者对自身的支持行为不断反思,调整和改善主题活动方案和支持策略。 5、实验法:

在开展探索型主题活动中,针对幼儿的探索行为及教师的支持性行为进行实验研究,将实验前后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

三、实验研究结果

(一)幼儿探索行为实验前后比较

幼儿的主动探索行为和被动探索行为各有所属的3个项目合并而成,主动探索行为包括孩子拆卸拼装和重建玩具、提出新奇的想法、感兴趣的事情打破沙锅问到底三方面。被动探索行为包括孩子玩玩具遇到困难、被问题难住、成人吩咐的事情难以完成三方面。每一项目所选答案由好到差分别为1分、2分、3分,因此最好分为3分,最差分为9分。

表1 幼儿探索行为实验前后均数比较 数 据 实验分组 被动探索 主动探索 实验前 实验后 实验前 实验后 人数 143 143 143 143 平均数 4.76 3.76 4.07 3.57 标准差 1.32 0.90 1.06 0.75 t值 7.512 4.647 自由度 284 284 P值 〈0.001 〈0.001 由表1可见: 实验前幼儿被动探索行为平均数为4.76,实验后为3.76,幼儿的主动探索行为实验前为4.07,实验后为3.57,经t检验发现幼儿的被动探索行为和主动探索行为均存在极其高度显著性差异,后者明显优于前者。

(二)13位教师在幼儿探索型主题活动中支持性行为实验前后比较

教师的支持性行为分为两大类:直接支持性行为和间接支持性行为。直接支持性行为包括:非物质支持和物质支持两类;间接支持包括环境的创设、家园的沟通和利用社区资源(具体内容见表2)等。我们根据教师在开展探索型主题活动中所采取的相应的教师支持性行为的次数进行统计,频率高反映教师的支持性行为相应比较积极,反之则相反。

表2 13位教师在幼儿探索型主题活动中支持性行为实验前后均数比较 数 据 行 为 非 物 质 支 持 引导 口头 鼓励 支持 肯定 解答 贴★ 符号 √ 支持 好 实验前 实验后 平均数 标准差 平均数 标准差 6.77 2.31 2.08 0 1.08 0 7.69 6.38 4.21 2.43 0 2.22 0 0.28 8.62 2.54 2.69 1.35 1.88 1 0.62 12.34 1.83 2.31 1.25 2.25 0 1.12 推断性统计结果 t值 自由度 p值 0.470 0.181 0.661 3.889 1.923 0 1.681 24 24 24 24 24 24 24 〉0.05 〉0.05 〉0.05 〈0.001 〉0.05 〉0.05 〉.05 肢体 支持 脸部 支持 物质 支持 参与 支持 物质 奖励 拍手 摸头 点头 拥抱 翘拇指 亲吻 眼神 微笑 倾听 参与活动 小奖品 粘纸 手工纸 桌面 墙面 地面 空间 实验材料 多媒体 背景音乐 幼儿情绪 师生关系 家园小报 家长园地 家园联系册 网上Email 电话 来园交谈 家访 网上交谈 家长会 座谈会 开放展示活动 家庭 人力 物力 专家咨询 解读作品 预设 .069 1.31 1.46 0.23 1.23 0.23 0.85 1.54 0.15 3.31 0.85 0 0 1.85 0.92 7069 0.38 0 0 7.69 0.62 0.62 0 1.08 0.85 0 0 3.31 0 0 0.23 7.69 7.69 7.69 0.23 0.15 0 0 0 1.38 2.75 1.98 0.59 3.35 0.60 1.28 1.94 0.38 3.17 1.52 0 0 0.95 1.32 0.28 0.96 0 0 0.28 1.04 1.19 0 1.80 1.21 0 0 11.04 0 0 0.44 0.28 0.28 0.28 0.60 038 0 0 0 1.58 1.31 2.42 0.15 1.19 0 2.04 2.73 2.54 3.96 2.15 2 1.23 2.04 1.31 0.23 0.54 0.15 0.15 7.69 1 0.46 0.15 2.15 1.62 0.23 1.54 3.23 1 0.24 0.58 0.42 0.24 1.38 0.85 0.65 7.69 7.69 0.31 2.73 1.25 2.50 0.38 0.85 0 2.06 2.55 2.47 1.83 1.90 2.20 1.20 1.18 0.99 0.56 0.52 0.55 0.55 0.28 1.50 0.63 0.38 2.04 1.76 0.56 2.78 4.56 3.32 0.39 0.28 0.34 0.38 1.24 1.50 0.88 0.28 0.28 0.75 1.043 0 1.087 0.392 0.040 1.389 1.775 1.343 3.441 0.644 1.940 3.280 3.695 0.304 0.840 0.883 0.504 1 1 0.408 0.759 0.411 1.447 1.425 1.298 1.447 1.995 0.023 1.087 2.114 2.405 2.823 2.079 3.699 1.369 1.893 1 1 1.477 24 24 24 24 24 24 24 24 24 24 24 24 24 24 24 24 24 24 24 24 24 24 24 24 24 24 24 24 24 24 24 24 24 24 24 24 24 24 24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1 〉0.05 〉0.05 〈0.01 〈0.01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1 〈0.05 〈0.01 〉0.05 〉0.05 〉0.05 〉0.05 〉0.05 环 境 创 设 物质 环境 心理 环境 书面 沟通 家 园 沟 通 语言 沟通 家园 合作 社区 资源 其他 由表2可见: ☆实验前教师支持性行为平均数由高到低为:地面、背景音乐、家庭、好、座谈会、开放展示、活动、引导、参与活动、来园交谈、鼓励、肯定、桌面、微笑、点头、摸头、翘拇指、家长园地、★、墙面、小奖品、眼神、家园联系册、幼儿情绪、师生关系、空间、人力、家长会、拥抱、亲吻、倾听、物力、拍手 、专家咨询、解读作品、粘纸、电话、解答、手工纸、√、家访、预设、网上交谈、网上Email、实验材料、多媒体、家园小报。

☆实验后教师支持性行为平均数由高到低为:引导、背景音乐、专家咨询、解读作品、参与活动、来园交谈、微笑、肯定、鼓励、倾听、点头、小奖品、家长园地、眼神、桌面 、粘纸、★、家园联系册、拍手、电话、家庭、解答、摸头、墙面、手工纸、翘拇指、√、幼儿情绪、家访、人力、物力、好、家长会、空间、师生关系、座谈会、预设、网上交谈、开放展示、活动、地面、网上Email、拥抱、实验材料、多媒体、家园小报、亲吻

☆经t检验,教师在开展探索型主题活动中,实验前后非物质支持方面的倾听和解答行为存在

显著性差异,物质支持方面的粘纸和手工纸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家园沟通方面的网上交谈、家长会、座谈会、开放展示活动、家庭方面也存在显著性差异。

四、结论

(一)幼儿探索型主题活动的不同阶段与教师支持性行为

幼儿探索兴趣点的不同决定探索型主题活动产生、发展和结束的过程具有不确定 性,教师如何通过观察、分析,及时捕捉幼儿探索热点并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支持性行 为,使探索活动朝着纵向和横向深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1、主题的产生阶段与教师的支持性行为 幼儿探索活动的开展都是有动机的。通过对众多探索型主题活动中教师支持性行为的观察,探索主题的产生大致来源于以下几种支持性行为: (1)观察倾听法

生活中的幼儿也有许多感慨,依据他们的认知经验,许多看似简单、平常之事都会成为他们关注、议论的焦点。此时,教师的观察和倾听往往能找到关键,经过引发成为探索活动的主题。 (2)师幼互动法

平时,教师非常关注幼儿的发现,及时获取探索的兴趣敏感点,与幼儿一起讨论,共同生成探索活动的主题。 (3)借助材料法

面对幼儿的认知冲突和兴趣需求,教师有时不直接干预,而是创设环境、提供材料,让幼儿借助材料引发探索的主题。

2、主题准备阶段与教师的支持性行为 (1)讨论交流法

探索主题确立后,教师就通过讨论、交流,了解幼儿的经验和需求,初设探索活动的网络图,引发幼儿开展探索。 (2)广集材料法

在确定了探索内容后,幼儿就根据自己的能力、爱好及教师的支持,多方寻求探索材料,这个过程也是幼儿能动性充分发挥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幼儿知道信息的重要,会多途径地收集,并积极与同伴分享,为探索型主题活动的顺利开展作好充分的准备。 3、主题发展与高潮阶段与教师的支持性行为 (1)设疑解疑法

面对自己的前期成果,幼儿会积极按照自己的探索思路开展探索活动。在此过程中,幼儿常常会为某个问题产生疑惑或发生争执,教师经过耐心观察,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幼儿尝试解决问题。 (2)交流分享法

随着探索主题的不断深入,进入高潮阶段,教师就会在幼儿现有认知基础上,有目的地将幼儿探索过程中零散的、片断的经验通过交流、再实践等方法进行整合、归纳,让幼儿验证自己的设想、探索问题的真相,分享同伴的经验,并继续引导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使探索活动深入发展。 4、主题的结束阶段教师的支持性行为

(1)家园互动法

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家长也是孩子的支持者和合作者,当孩子的探索发生困难时,家长就是孩子探索的有力支持者。

(2)展示学习法

一个完整的探索型主题活动应体现全程性。幼儿通过一系列的探索活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他们需要将自己的成功探索运用喜爱的方式展示出来。教师此时提供的舞台是多方面且开放式的,幼儿在探索作品的展示中,乐意相互学习,提高能力。

(二)不同年龄幼儿探索型主题活动与教师的支持性行为 1、直接介入法

中班幼儿探索型主题活动中教师的支持行为以直接性介入法为主。不同年龄的幼儿有着不同的身心发展规律,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也有着特殊的兴趣和需要。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表现出兴趣广、探索积极,但注意力、持久性相对较差、探索经验不够丰富等,为

此,教师往往以直接介入为支持手段。

2、多元表征法

大班幼儿探索型主题活动中教师的支持性行为以多元表征法为主。经过中班阶段的探索学习,大班幼儿已不满足于探索游戏和现有的操作活动。灵活的思维、旺盛的求知欲使他们在探索活动中会大胆尝试运用多种方法求证自己的假设,并希望通过各自特有的方法表现和表达自己探索的过程,教师就会运用多元表征法让幼儿通过集体的智慧获得更广的直接经验。

3、鼓励赞赏法

不同年龄幼儿探索型主题活动中教师的支持性行为还表现出共同点。教师们善于运用鼓励赞赏法为支持性的手段。帮助孩子克服困难,树立信心,找到努力的方向,使探索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不同类型的幼儿探索型主题活动与教师支持性行为

根据探索的主题,探索型主题活动可归纳总结为二大类:第一,自然类,包括动物类、植物类和自然现象类;第二,社会类,包括生活类和娱乐类。

1、自然类探索型主题活动与教师支持性行为——创设实验法和观察记录法 针对这类探索型主题活动,教师以创设实验法和观察记录法为主要支持方法。

教师根据物的特性,为幼儿创设实验环境,并引导幼儿运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学记观察记录,使幼儿获得最直接、最真实的感性经验。

2、社会类探索型主题活动与教师支持性行为——情景建构法和鼓励试错法

在这类探索型主题活动中,教师多以情景建构法和鼓励试错法为主要支持方法。

教师在及时捕捉幼儿生发的信息后,利用各方资源,建构模拟情景,引导幼儿探索表现,在这过程中,教师能耐心等待,仔细聆听幼儿的表达,并借助幼儿的思维解读幼儿的成果。同时,在实践中,鼓励幼儿试错和纠错,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教师适宜的支持环境为幼儿探索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保证,注入不竭的动力。

(四)探索型主题活动中幼儿个体差异与教师支持性行为 面对幼儿的个体差异,教师如何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适宜地支持,是对教师教育技能的一大考验。

1、幼儿探索参与度的不同与教师的支持行为——激励启示法 不同差异的幼儿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的参与度各不相同。教师多以激励启示法鼓励主动探索者带动被动探索者,并通过不同的材料引导幼儿互相学习,解决探索活动中的难题。

2、不同性别幼儿探索中探索行为的不同与教师支持性行为 (1)理论分析法

不同性别的幼儿在探索活动中表现出的特质是不同的,教师认真分析其背后的心理学原因并采用恰当的支持策略。

(2)材料各异法

不同性别幼儿的心理特点存在着差异,男孩往往比较好动、喜欢冒险和探索,女孩相对比较喜欢从事安静的活动等等。为此,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教师鼓励幼儿自由结伴,关注幼儿的合作过程,并为不同需求的幼儿提供不同的探索活动材料,让孩子彼此分享探索的乐趣。

3、幼儿中探索方法的不同与教师支持性行为——经验交流法

不同能力、个性的幼儿其探索的方法有所不同,这也决定其探索过程和结果存在着差异。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鼓励幼儿自由探索的同时,以经验交流法为主要支持方法,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及时引导幼儿交流探索经验,互享探索实践中不同的收获,传递信息、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4、幼儿探索中兴趣的不同与教师支持性行为——尊重选择法

面对兴趣各异的幼儿,教师尊重他们的探索选择,并为之提供不同的材料,使幼儿的探索积极性得到满足。

5、幼儿探索中能力的不同与教师支持性行为 (1)材料层次法

不同差异的幼儿其动手能力、表现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存在着各自的特点。教师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顺应不同能力的孩子进行探索,

幼儿探索型主题活动中教师支持性行为研究报告

幼儿探索型主题活动中教师支持性行为的研究黄桢陆丽莉一、问题的提出:幼儿探索型主题活动是指幼儿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自主观察,探索周围现象和事物,教师适时、适度地予以支持和引导的一系列活动。它包括主动探索和被动探索二方面。在幼儿探索型主题活动中,教师的支持性行为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认为,教师支持性行为是指教师对幼儿活动给以鼓励、帮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i7vk1ulek34ka295j7z7yqpo85se700d8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