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物对神经系统的副作用分析及处理
【摘要】吩噻嗪类药物是由两个苯环、与一个含硫和氮原子的主环联结的三环结构化合物。吩噻嗪类药物对许多精神病有良好效果,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但是抗精神病药的作用机制十分复杂,与多种中枢神经递质有密切关系,副作用也很多。本文对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物对神经系统的副作用分析及处理措施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吩噻嗪;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
吩噻嗪类药物是最常用的抗精神病药之一,尤其是在疾病的急性期,对控制兴奋躁动、急性幻觉、妄想、各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意志及行为障碍等均有疗效。吩噻嗪类药物的药理作用广泛而复杂,其主要作用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1锥体外系反应
这是抗精神病药治疗中最常见的一种副作用。各种抗精神病药均可引起锥体外系症状,其发生率三氟拉嗪最高(60%),以下依次为氟奋乃静、三氟丙嗪、奋乃静、氯丙嗪(30%),而以甲硫达嗪最低。由于抗精神病药作用于黑质、纹状体,阻断多巴胺受体,使神经元突触后多巴胺受体功能降低,因此出现锥体外系副作用。其主要表现为类震颠麻痹综合征、静坐不能、急性肌张力障碍、迟发性运动障碍。
(1)类震颤麻痹综合征,又称为帕金森综合征,一般在应用抗精神病药后数天或数周发生,多数在开始治疗2周后出现。发生率为15%~40%,以女性及高龄病人多见。临床表现静止性震颤、肌张力增高、运动不能。处理:抗胆碱能药,如安坦(苯海索),口服2~4mg,每日2~3次。或苯甲托品,口服1~2mg,每日2~3次,可以改善症状。少数严重者,需减药或更换药物。抗胆碱能药可能影响抗精神病药的吸收和利用,因此不宜采用“预防性给药”,在出现锥体外系反应,应先观察后给药。在使用抗肥田能药,锥体外系症状消失数周后,可以试行停用抗胆碱能药。
(2) 静坐不能,主要表现为主观体验想静坐和客观上不停的运动状态。发生率约为20%~40%,女性比男性约高一倍。多发于服药后l~2周,亦有服药后数月后发生。各种抗精神病药均可引起,以氯丙嗪发生率最高,其次为奋乃静。症状轻重不一。轻者仅有主观感受。症状明显时,坐卧不宁。严重者伴有焦虑、烦躁、易激惹、酷似急性焦虑发作。静坐不能可引起继发性抑郁,心境恶劣,出现自杀行为。处理:可用安坦,每次2~4mg,每日2~3次。心得安具有显著疗效,10~20mg,每日3次。伴有焦虑、烦躁、易激惹、不安症状者,可用安定,每次5mg,每日3次,有明显效果。
(3)急性肌张力障碍,又称急性运动障碍,是抗精神病药治疗中,锥体外
系反应最常见的早期症状。表现为发作性或持续性肌肉痉挛及异常姿势。发生率以氟奋乃静癸酸脂(25%)最高,其次为氟哌啶醇(16%),而甲硫达嗪很少发生。处理:采用东良菪碱0.3mg;或苯甲托品2mg,肌注,症状可迅速消失。不适合使用抗胆碱能药物的病人,予以苯海拉明20mg,或异丙嗪25~50mg,肌注。安定可减轻肌痉挛,改善情绪,以5~10mg肌注。
(4)迟发性运动障碍,长期应用抗精神病药后引起面部、四肢或躯干早现各种不自主、有节律的异常运动,称为迟发性运动障碍。其发生率报道不一,大多为15%~20%。高龄、女性、有脑器质性损害、合并抗胆碱能药是促发的危险因素。表现以口唇、舌、面部不自主运动最为突出,称为“口-舌-颊”三联征。治疗尚无肯定的治疗方法。早期发现、及时处理是治疗原则。如病情稳定,应逐渐减少剂量至停用。仍需药物治疗的病人,更换锥体外系反应较轻的药物,如氟氮平、甲硫达嗪、舒必利等。若合并使用抗胆碱能药物,应当停用。
2恶性综合征
恶性综合征是抗精神病药最严重的副作用,虽属少见,但不可忽视,多发生在治疗后一周内。
病人体温骤增,持续不退。有明显的锥体外系症状,普通的肌强直、运动不能、震颤、吞咽困难。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表现多汗、流涎、心动过速。精神症状可见少语、少动、反应迟钝、表情茫然、焦虑与不安,严重的出现意识陈碍。病情进一步发展,并发肺部感染、肾功能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可因循环衰竭而死亡。死亡率约为20%~50%。
处理:立即停用药物。注意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给氧,物理降温,预防并发感染。有些药物试用于临床,初步显示可减轻某些症状。硝苯呋海因是一种抗痉挛剂,可缓解肌强直,口服每次100mg。一日4次,治疗l~5天。溴隐亭,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具有显效快的特点,剂量5~30mg/日,分次服。
3药源性癫痫
吩噻嗪类药物可诱发癫痫发作,以氯丙嗪多见。药源性癫痫多发生在服药几天或几周。药物所致癫痫发作大多具有间歇性、短时性、到板性特点,各类发作可以单独出现,也有不同类型组合。
全身性强直阵挛性发作:发作前可出现感觉性、运动性、精神性先兆症状。突然意识丧失、出现全身肌肉强直性收缩,继之,转入肌肉阵挛,可有跌伤,唇舌咬破,小便失禁,病人意识丧失。癫痫持续状态:全身性强直—阵挛性发作频频出现,反复发作,间歇期较短、间歇期意识障碍不能恢复,病人处于昏迷状态。部分性发作:可表现为失神与肌阵挛性发作。突然不语、目光呆滞、呼之不应,有一肢体抽搐。也可出现阵发性麻木或触电感。
药物对脑电图影响,吩噻嗪类药物可使正常人的脑电图出现同步化倾向,呈
现频率减慢,波幅增高,出现6波和8波。有时可引起癫痫放电或使原有癫痫加剧。停药后这种改变恢复正常。对全身性强直阵挛性发作病人,要预防挥伤、咬伤、防止唾液吸入或窒息。
若仅有一次癫痫大发作,一般不必停用吩噻嗪类药物。但要并用抗癫痫药。对全身性强直阵挛性发作,首选苯妥英钠或卡马西平;无效时换用丙戊酸钠或苯巴比妥;开始最好单一用药,达最大剂量无效时,再合并用药。
参考文献
[1]文芳, 程自立. 吩噻嗪类药物引起精神分裂症患者高甘油三酯异常的机制研究[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0, (07)
[2]王桂兰. 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及氯丙嗪不良反应观察. 护理研究, 2005,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