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已落下帷幕考研虽然已经结束好长时间,而它对于我来说,就像是昨天刚发生一样,清晰且深刻。
回首考研的这段经历,我收获了很多,也成长了许多。
开始基础复习的时候,是在网上找了一下教程视频,然后跟着教材进行学习,先是对基础知识进行了了解,在5月-7月的时候在基础上加深了理解,对于第二轮的复习,自己还根据课本讲义画了知识构架图,是自己更能一目了然的掌握知识点。
8月以后一直到临近考试的状态,开始认真的刷真题,并且对那些自己不熟悉的知识点反复的加深印象,这也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
考研一路走来,真的很辛苦,学长学姐们分享的宝贵经验不仅能让我打起精神背水一战,还使我的复习有条不紊地进行。
初试成绩出来的这两天,酝酿了一下,我也想为将要参加下一届考研的的学弟学妹们写一篇文章,希望你们从复习的开始就运筹帷幄,明年的这个时候旗开得胜。
文章字数很多,大家有时间可以阅读,文末有真题和资料下载分享,谢谢大家。
报考信阳师范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初试科目为: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14)阅读与写作 (813)中国语言文学综合 参考书目为:
黄伯荣《现代汉语》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先综合说一下英语的复习建议吧。 如何做阅读?
做阅读题的时候我建议大家先看题干,了解一下这篇文章大致讲什么内容,然后对应题干去阅读文章,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可以把你做出答题选择的依据标注出来,便于核对答案时看看自己的思路是否正确,毕竟重要的不是这道题你最后的答案正确与否,而是你答题的思路正确与否。
此外,每次做完阅读题也要稍微归纳一下错误选项的出题陷阱,到底是因果互换、主观臆断还是过分推断等,渐渐地你拿到一道阅读题就会条件反射出出题人的出题思路,这也有助于你检验自己选择的答案的合理性。
对于真题上的每一篇阅读,我做完核对答案后都重新精读了一遍,把不认识的单词进行标注通过查阅字典和手机弄懂消化,然后对每一篇阅读进行口头翻译,这样一来不仅加深了自己对阅读这一块的理解,也提升了自己的翻译能力。对于阅读理解B有些年份考查排序,有些年份考查小标题,还有些年份考查将抽出的句子还原,解答这类题型主要突破点是找出相关性和提示词,就拿排序来说,段落与段落之间、句子与句子之间很多时候都有包括转折、递进、因果等相关性,文章中也往往会给出一些表示这些关系的提示词,这些地方就是你答题的突破点,具体细节大家认真阅读真题的解析都可以看到。
翻译这一块,考查的不仅是大家的词汇量还有一些语法知识,翻译要联系句子在文章中的语境来翻译。可能在句子中我们会遇到一些生词,这个时候联系上下文语境进行推断就很重要了。
新题型的套路大家还是多做题吧。
完型填空:完型填空是一个很鸡肋的题型,其实不用太刻意的去训练,前面的基础打好了,这部分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基础实在有些差的同学,可以听听木糖英语的网课,然后多练练木糖的真题差不多就OK了。翻译词汇过关,阅读理解基础打好,文章认真翻译拆解了,翻译基本上也没啥大问题了。
再者就是作文的复习,主要是要进行材料的积累和写作方法的掌握,另外还要对范文进行理解。经常很多人会说作文多背背模板,记点金句就行了,其实,英语作文和汉语作文都是需要通过写来训练提高的。可以适当买两本作文书,学习一些写作方法,然后反复练习。在训练中,会慢慢形成自己的一套写作方法。另外,买本英语字帖,练练衡水体,一个干净整洁的卷面加上漂亮的书写,是一个特别加分的小技巧。
考研英语写作,我还是建议大家平时多注意积累一些常考话题的素材,总结出有自己特色的作文模板。作文的话常围绕永恒哲理类、品格修养类、社会热点类、网络科技类、家庭关系类、成长教育类、文化交流类、环保旅游类等角度出题,如果大家平时有意识地积累一些相关的经典段落、句子等素材,真正上考场的时候也不至于无话可写。
一、专业课复习
我认为专业课复习开始时间一定要趁早,千万不要相信那些所谓的战线太长后期就会没劲了,当你真正到了后期你只会更加专注,所以一定要早点开始。要不然等到开学后还没有完成第一轮的复习,那个时候专业课多的话就会感到吃力了。我感觉开始的早一定是有诸多好处的,甚至也会影响你的最后成绩。当你真
正投入进去了,你就适应了备考的节奏,就从来不会觉得坚持是一件难事了。前期多花点时间打基础,这样到了后边才会如鱼得水,也更加镇定。
(一)阅读与写作
前期(3-5月)树立书本整体的架构思维,掌握整本书的知识架构,同时也要对每一章节的联系进行深入的思考,只有经过自己的思考,才能掌握所有知识点。在笔记本上列出书本框架,前期一定要面面俱到,阅读与写作考查的题型大致如下:实用类(含论述类)文本阅读、现当代文学(含外国文学)作品阅读、古代诗文阅读、小作文写作、大作文写作。
为了能够了解每个知识点,能够学会如何运用,并且到时候都可以答的上来。我采取的办法是做思维导图,这真的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思维导图中可以列出自己的知识框架,然后再进行细分,这些资料是后期背诵的最好的资料。真的不要拿着笔记本去抄书,那样非常非常浪费时间且无意义。了解课本的脉络、涉及的具体知识点、其中的思想看法,最后能复述出每一章节的内容,无用的笔记我也做了许多,当时是非常后悔的。另外书要仔细看,书本的每个角落都不要放过,都要很认真地看,我最后试卷上的小题都会,我觉得这和注重细节是分不开的。
中期(6-8月)结合真题精读课本,按照书本,总结书本顺序的笔记,完成之后按照题型再做笔记,通过前几次的精读细读,笔记就要有所侧重,重点突出,但是要注意全面一点,因为这个笔记是为你之后背诵准备的。我是按照题型做的笔记,基本以课本为主,总分总的形式总结大题,总的说明观点,分开几点论述,论述=观点+原理+例子,最后再总结陈述一下观点,按照题型总结的笔记很重要,是为后期背诵奠定基础,直接可以拿来背的。可以按照真题整理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名词解释我也有做思维导图,我是比较喜欢看到脉络和颜色以及
不同字体的,做那些精致的名词解释也是废掉我好多时间,不过我不建议大家也这样做,真的很浪费时间,只需要做自己能够看懂的笔记即可,比如说:
实用类(含论述类)文本阅读要点:
1.文中重要概念含义、重要句子含意的理解。 2.文中主要信息的筛选和整合。
3.文体特征的了解,文章结构的把握,语言特色的归纳,表现手法的分析。 4.文本中心意思的概括,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评价。
5.对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发掘,某种特色的深度思考和判断。 我是八月中旬开始背自己理好的资料的,第一遍背了就跟没背一样,第二遍背就和背一遍一样,反正就是很难背,不过最后总是能背下来的。期间还参考一些别的考研资料整理自己的笔记,有时间还是在教材的基础上补充一些别的东西吧,特别推荐研教新版的复习资料,内容跟随课本,更有助于章节练习,有助于理解记忆,也有历年真题,答案很详细,当然前提是你把教材和课后题吃透了。
后期(9-12月)理解加背诵阶段,背诵是将书本知识不断内化成自己的东西的过程,一定是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去背诵,背诵记忆比较快的方法就是不要单纯念,在楼道或者安静的地方以自己给别人讲的方式背诵,这样你既能够检测自己是否掌握知识点,而且还快速有效不容易忘记。这个时候整理的资料和最开始的思维导图就相得益彰了,我看着思维导图回忆出背诵的内容,也反复背了好多遍好多遍,具体就不提有多痛苦了,每天躺在床上都在回忆一整天整理的笔记。考前一周的时候我发现自己还有好多没记住,当时心态特别特别差,努力了最后一把,把书整整背了好几遍,当然遍数是次要的,关键是把那些知识融入到记忆中,融会贯通。
新版信阳师范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 图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