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 明 书
一、概述
1.1 项目概况
务川县大坪镇电厂至官学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是电厂至官学之间重要的通村公路。本项目的建设,对改善沿线居民日常出行和生产生活物资运输条件,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完善务川县公路网结构,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该公路路路线平、纵标准按农村公路,路基宽度4.5米(路基横断面布置为:左侧0.5米土路肩+3.5米(路面铺筑宽度)+右侧0.5米土路肩)。本次测量起点里程K0+000,位于务川县大坪镇黄洋村,起点电厂,经陈家山,终点至官学,里程为K7+840.761,共计7.840公里。
1.2 设计依据
1.我公司与务川县交通运输局签订的《务川县大坪镇“十三五”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施工图设计设计合同》;
2.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行农村公路建设“七公开”制度的意见及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意见——交公路发【2015】73号;
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部分);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以及现行有关法律、法规等; 5. 有关规划、地方人民政府的要求和意见。
6. 交通部《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04]372号)。 7.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文件《贵州省通村油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试行)》黔交建设【2011】49号;
8.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文件《关于落实农村公路建设六个同步实施要求的通知》黔交建设【2014】69号;
9.贵州省交通运输厅《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康路工程技术导则(试行)》;
10. 贵州省公路局文件《贵州省“十三五”农村公路前期工作及设计要求》(征求意见稿); 11.遵义市交通运输局文件《关于遵义市“十三五”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施工图简化设计标准格式的通知》(遵义市发交【2015】141号)。
1.3 设计采用的技术规范
.
1)道路部分
(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
(2)《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G 17 D13-02-2013); (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5)《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GB5786-2009); (6)《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J50162-92)。 2)桥梁工程
(1)《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D62-2004); (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 (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5)《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 B02-01-2008)。 1.4设计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
(1)《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04〕372号); (2)《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交通部令2006年第3号);
(3) 《贵州省公路条列》和《贵州省通村油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试行)》(黔交建设〔2011〕49号);
(4)贵州省交通运输厅《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康路工程技术导则(试行)》;
(5)遵义市交通运输局文件《关于遵义市“十三五”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施工图简化设计标准格式的通知》(遵义市发交【2015】141号)。
1.5测设经过
铁二院成都分院公司承接勘察设计任务之后,立即成立了项目处,制定了施工图测设《勘察设计作业指导书》,同时按规范、合同要求进行各项测设工作。本项目为务川县大坪镇电厂至官学撤并建制村硬化路,全长7.840Km。于2016年3月上旬完成外业测量工作,同时对施工图
.
设计外业勘察成果进行了现场外业验收,对路线走向无异议,基本同意路线布设方案。根据外业资料、外业验收意见,我公司对路线方案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分析、现场核对,并进行了局部修改、调整优化,确定了最终的施工图设计路线方案。至2016年3月下旬完成施工图设计全部工作。
1.6本项目主要工程规模
表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指 标 名 称 单 位 数 量 备 注 1 公路等级 级 农村公路 2 设计速度 公里/小时 15 3 路线总长 公里 7.840 4 拆迁建筑物 平方米 5 占用土地 亩 6 预算总额 万元 7 平均每公里造价 万元 8 路线增长系数 % 9 平曲线最小半径 米/个 10 最大纵坡 %/处 11 路基宽度 米 4.5 12 路基挖方数量 千立方米 14.855 13 路基填方数量 千立方米 12.612 14 计价土石方数量 千立方米 23.539 15 平均每公里土石方 千立方米 1.895 16 排水及防护工程 千立方米 4.447 17 路面 千平方米 31.111 18 小桥 延米/座 19 涵洞 米/道 20/4 20 平均每公里涵洞数 道/公里 21 平面交叉 处 10 22 交通工程及安全设施 公路公里 7.840 23 绿化工程 公路公里 7.840 二、原老路现状描述
.
务川县电厂至官学通村公路路面为泥结碎石路面,原老路路基宽度在2.5~3.5米之间,现有公路局部地段弯急坡陡,目前道路通行状况较差,通行车辆主要为沿线村民生产生活资料运输用的农用车和出行的小型车辆。
三、路线起讫点、中间控制点、全长
项目起点里程K0+000,里程为K7+840.761,全长7.840公里。 四、 路线
4.1、路线布设及主要技术指标采用情况
在路线走廊带内,结合沿线地形、地物、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桥位以及地方道路规划和水利设施、环境保护等诸多因素,进行平、纵、横三面统筹协调,反复优化后确定。
(1)平面设计:
结合现场实际,本着尽量不动原老路线型,合理选择技术标准,避免大填大挖的原则,一般平曲线半径≥15米,回头平曲线半径≥12米(特别困难地段可适当降低标准)。
(2)纵面设计:
根据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文件《贵州省通村油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试行)》黔交建设【2011】49号文件要求,沥青混凝土路面纵坡≤11%,水泥混凝土路面纵坡≤9%,结合现场实际,方便施工,局部地段受地物、地形限制可适当放宽。
本次设计最大纵坡按12%控制,特殊困难路段 (即纵坡≥12%的地段),主要是受地物、地形限制,根据现场情况,需对纵坡≥12%的路段作路线方案比选表。现场无法改线达标的特殊困难路段,必须采取相应措施,设置橡胶减速带、防撞护栏、标识标牌等安全设施以确保营运安全。纵坡≤5%压纹,不小于3㎜;5%~12%,16㎜钢筋压纹,不小于1㎝,间距不大于10cm。
详见路线方案比选表S5-5。 4.2、安全设施 (1)设计原则
安全设施设计坚持“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理念,体现“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的指导思想,以保障交通安全、减少(减轻)各种伤亡事故和财产损失为最高宗旨,应具有完备的、符合实际的规模与水平,同时注意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安全设施的设置须处理好与构造物、外场设备之间的位置关系,系统之间应相互协调,相互避让。
(2)设计方案
本项目为四级公路,根据《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 D81-2006、《公路交通标志
.
和标线设置规范》JTG D82-2009及《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中相关规定目配置较完善的标志、里程牌、路侧护栏等安全设施。
1)标志
标志的设置统筹考虑,整体布局,标志布设做到连贯性、一致性,给道路使用者提供全面的交通信息。
标志的设置确保行驶安全、快捷、畅通,通过标志的引导,能顺利、快捷地抵达目的地,不致发生错向行驶。
给予道路使用者提供正确、及时、简明的信息,避免提供过多的信息,防止信息过载。 结构设计应充分考虑其承受荷载时的力学性能以满足使用要求。
结构形式的选择兼顾到其对道路美化的作用,达到美观、经济、适用,与道路沿线环境相协调。
考虑到标志坚固耐用,结合实地地形条件,结构型式为单柱式。
本项目设置以下几类反光标志,以便为司乘人员提供准确、及时的行车信息。
公里桩:柱体为白色,村道用黑字,并在公里碑上注明路线编码,详见《安全设施设计图》。公里桩设于公路前进方向的右侧,从起点开始设计,每隔1km设一块。
警告标志:警告车辆、行人注意危险地点的标志。颜色为黄底、黑边、黑图案,边框外缘衬底色为黄色,形状为等边三角形,顶角朝上。设置于距危险点距离为20~50米远处。
禁令标志:禁止或限制车辆、行人交通行为的标志。禁令标志的颜色,除个别标志外,为白底,红圈,红杠,黑图案,边框外缘衬底色为白色。图案压杠。形状为圆形、八角形、顶角向下的等边三角形。设置于禁止地点处。
指示标志:指示车辆、行人行进的标志。颜色为蓝底、白图案,形状分为圆形、长方形和正方形。边框外缘衬底为蓝色,指路标志绿色。设置于指示位置之前适当位置。
指路标志:传递道路方向、地点、距离信息的标志。蓝底白图案,边框外缘衬底色为蓝色。形状为长方形和正方形,标志的汉字采用标准黑体(简体)。汉字高度应为25~30厘米。设置于公路交叉口的适当位置。
交通标志以确保交通畅通和行车安全为目的。结合道路线形、交通状况、沿线设施等情况,根据交通标志的不同种类来设置。以利向道路使用者提供正确的、及时的信息。通过交通标志的引导,顺利、快捷地抵达目的地。交通标志设置进行总体布局,防止出现信息不足或过载的现象。对于个别重要的信息可适当考虑给予重复显示的机会。设置充分考虑道路使用者的特性,
.
即充分考虑在动态条件下发现、判断标志及采取行动的时间和前置距离。标志应设在车辆行进正面方向最容易看见的地方。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在道路右侧、左侧或行车道上方。如果同一地点需要设置两种以上标志时,可以安装在一根标志柱上,但最多不宜超过三种以上。避免出现互相矛盾的标志内容。解除限制速度标志、解除禁止超车标志、干路先行标志、停车让行标志、减速让行标志、会车先行标志、会车让行标志要单独设置。标志牌在一根支柱上并设时,应按警告、禁令、指示的顺序,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原则。路侧式标志应尽量减少标志板面对驾驶员的眩光。在装设时,应尽可能与道路中线垂直或成一定角度:禁令或指示标志为0~45℃,指路和警告标志为0~10°。
标志底板可用铝合金板、合成树脂类板材(如塑料、硬质聚氯乙烯板材或玻璃钢等)材料制作。铝合金板材的抗拉强度应不小于289.3MPa,屈服点不小于241.2MPa,延伸率不小于4%~10%。应采用牌号为2024,T4状态的硬铝合金板。大型标志的板面结构,宜采用挤压成型的铝合金板拼装而成。标志板背面可选用美观大方的颜色,铝合金板可采用原色。各种标志立柱的埋设深度,决定于板面承受外力的大小及地基的承载力。一般应浇注混凝土基础。立柱的金属预埋件应进行防腐处理。用于标志面的反光材料按其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透镜埋入型、密封胶囊型、微棱镜型等品种,交通标志原则上均应采用工程级反光膜作标志面。
标志底板采用LF2—M铝合金板材,厚度3mm,采用反光膜,标志板背后采用铝合金制滑动槽钢加强,标志板外缘采用卷边90试折二折加固。板面设计标志板配色按照GB5768—2009一般道路标准要求执行。警告标志为黄底、黑边、黑图案。
标志支撑结构防护:抱箍、螺栓组采用热浸镀锌。标志支撑结构除指定使用螺栓连接处以外,其余连接部采用焊接。在标志的安装施工中,应特别注意标志安装的角度及路侧植树树冠对标志的遮挡,应仔细调整以达到最佳的视认、指示效果。
标志板必须满足JT/T279—2004《公路交通标志板》。 2)里程牌
里程碑设置于公路前进方向的右侧,每公里设置一块。其它未尽事宜,请严格按照有关《国标》、《规范》和《规程》执行。
3)护栏
一般情况下,在填方高度大于4m、急弯、陡坡等路段,设置波形梁护栏;在急弯、陡坡等特别危险路段,或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危险路段,设置钢筋混凝土护栏。
一般路段根据实际情况可考虑设置警示墩、警示柱。
.
五、路基
5.1路基设计原则、路基横断面布置及加宽、超高方案的说明 1、路基设计原则
路基设计以能保证路基稳定、合理、经济为原则,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公路排水设计规范》等有关标准、规范进行设计。设计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
⑴、外业勘测过程中充分作好调查研究工作,收集项目沿线地质、水文、地形、地貌、气象、地震等相关资料以及历年路况资料和交通量特点等;为内业设计收集好可靠基础资料。
⑵、路基设计过程中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工程地质条件,选择适当的路基横断面形式和边坡坡度。在地形陡峻和不良地质地段,不宜破坏天然植被和山体平衡,在狭窄的河谷地段不宜侵占河床,视具体情况设计防护工程。
⑶、兼顾当地农田基本建设的需要做好排水设计。 2、路基横断面布置
本项目按通村公路进行设计,设计速度为15公里/小时,路基宽度为4.5米(特别困难地段可适当降低标准),路面宽度为3.5米,路面为水泥砼路面。路基划分为:0.5米+3.5米+0.5米,路面铺筑宽度为(含加宽部分)满铺。
3、路基超高、加宽方案说明
路基超高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交通部《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04]372号)进行确定及贵州省公路局文件《贵州省“十三五”农村公路前期工作及设计要求》(征求意见稿)。当平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50米时在曲线上设置超高,最大超高横坡不超过6.0%。超高阀值如下表:
表5.1 超高横坡表
平曲线半径(m) R≤50~30 R<30~20 R<20~15 R<15~12 超高横坡度(%) 3 4 5 6 路基设计标高在路面中心线处,路拱横坡、路肩横坡不设超高时均为2.0%,超高方式采用绕行车道中线旋转,超高时先将外侧车道绕路中线旋转,待达到与内侧车道构成单向横坡后,整个断面一同绕路中线旋转,直至超高横坡度。
当平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60米时,在圆曲线内侧设置加宽,加宽值如下表:
.
表5.2 加宽值表
平曲线半径(m) R≤ R< R< R< R< R< R< 60~50 50~40 40~30 30~25 25~20 20~15 15~12 路基宽4.5(m) 0.2 0.3 0.4 0.5 0.7 0.9 1.1 平曲线超高加宽的过渡设置在圆曲线起终点外过渡段内,若过渡段长度不足则将过渡段部分伸入圆曲线,但伸入圆曲线内长度不得超过过渡段长度的一半。加宽过渡段的设置,应采用在相应的超高、加宽过渡段全长范围内,按其长度成比例增加的方式进行。 5.2 路基设计、施工工艺、参数、材料要求等说明
1、挖方路基设计
路堑边坡形式及坡率根据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边坡高度、排水措施、施工方法,并结合自然稳定山坡和人工边坡的调查及力学分析综合确定。当土质边坡高度不超过20米、石质边坡高度不超过30米时边坡坡率按下表确定:
表5.3 土质边坡坡比
土类别 边坡坡率 粘土、粉质粘土、塑性指数大于3的粉土 1:1 中密以上的中砂、粗砂、砾砂 1:1.5 胶结和密实的卵石土、碎石土、圆砾土、角砾土 1:0.75 中密的卵石土、碎石土、圆砾土、角砾土 1:1 表5.4 石质边坡坡比
边坡坡率 边坡岩体类型 风化程度 H<15M 15≤H<30M 未风化、微风化 1:0.1~1:0.3 1:0.1~1:0.3 Ⅰ类 弱风化 1:0.1~1:0.3 1:0.3~1:0.5 未风化、微风化 1:0.1~1:0.3 1:0.3~1:0.5 Ⅱ类 弱风化 1:0.3~1:0.5 1:0.5~1:0.75 未风化、微风化 1:0.3~1:0.5 Ⅲ类 弱风化 1:0.5~1:0.75 弱风化 1:0.5~1:1 Ⅳ类 强风化 1:0.75~1:1 2、填方路基设计
填方路基应优先选择级配良好的砂砾类土、粗砾土及石作为填料,填料最大料径应小于150mm。泥炭、淤泥、冻土、有机质土等不得直接用于填筑路堤。填方边坡根据填料种类、边坡
.
高度、基底工程地质条件确定。路基按土石分层填筑设计(沿老路上低填方按填石路堤设计),填方边坡采用1:1~1:1.5的坡率,填石路堤因粒径大小不一,不利于重型压路机震动压实,压实度难以控制,故填石路堤也一律按土质路堤边坡设计。填方边坡设计时尽量考虑少占耕地和良田,同时兼顾土石方基本平衡。
5.3 路基压实标准与与压实度及填料强度要求的说明
填方路基应分层铺筑,均匀压实,原地表层为耕地或土质松散时应在填筑前碾压密实,压实度(重型)不应小于85%。路基填筑高度小于路床厚度(80厘米)时,基底压实度不应小于路床的压实标准,基底松散土层厚度大于30厘米时,应翻挖再回填分层压实。
鉴于本项目为通村公路,其交通组成为轻、中等交通,路基压实度符合下列要求(重型):
表5.5 压实度标准
填挖类别 路面底面以下深度(m) 路基压实度(%) 上路床 0~0.3 ≥94 下路床 0.3~0.8 ≥94 上路堤 0.8~1.5 ≥93 下路堤 >1.5 ≥90 桥涵台背、挡土墙墙背填料,应先用内摩擦角较大的砾类土、砂类土填筑。路基压实度标准应符合上表要求。
路堤填土填料最小强度(CBR)(%)应符合下表要求:
表5.6 路基土最小承载比要求
填挖类别 路面底面以下深度(m) 填料最小承载比(CBR)(%) 上路床 0~0.3 5 下路床 0.3~0.8 3 上路堤 0.8~1.5 3 下路堤 >1.5 2 5.4 路基支挡、加固及防护工程设计说明
本项目为老路改造公路,为了防止路基病害,保证路基稳定,改善环境,保持生态平衡,根据沿线气候、水文、地形、地质条件及筑路材料的分布情况,主要采用了护肩作圬工防护措施,如需增设挡墙,有关设计及施工注意事项说明如下:
挡土墙:
(1).采用北京理正软件设计研究院研发的理正岩土计算软件进行结构分析计算。
(2).挡土墙基础及墙身采用M7.5砂浆砌片石;M10砂浆勾缝。砌筑石料强度不小于MU30,
.
尽量选用较大的石料砌筑,其厚度不小于15厘米,应敲去其尖锐部分,放置平稳,尽量做到分层错缝搭叠砌筑,石间以小片石及砂浆填塞。
(3).填料φ=40°,地基承载力与标准图要求相同。个别软基地段应采取设置夯填碎石层、基础加深等措施以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
(4).挡墙一般每段长10~15米,段与段之间设置伸缩缝或沉降缝(也可根据地形变化来设置)。缝宽2~3厘米,自墙顶贯通到基底。渗水量大的地段,则宜用沥青麻絮、沥青竹绒等具有弹性的材料,沿墙的内、外、顶三侧填塞,填塞的深度约15厘米即可。
(5).在墙身适当高度设置泄水孔,泄水孔尺寸为10×10厘米的方孔。孔眼间距一般为2~3米,上下排交错设置,下排泄水孔应高出地面或边沟内水位0.3米。下排泄水孔进水口的底部应铺设30厘米厚的粘土层,并夯实,以防水分渗入基础,并且在进水口周围还应用具有反滤作用的粗粒料覆盖,以免孔道阻塞。
(6).为保证挡土墙在施工过程中自身的稳定,当圬工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时,必须进行部分墙背回填土的填筑。当填料为土质时应分层填筑夯实,当填料为石质时也应分层填筑,层面要铺平,并用小石块将空隙塞实,然后才能填第二层,注意墙身不要受到夯击的影响,墙身仰斜且较高时,可视施工条件沿墙高分段进行砌筑回填。不合要求的填料如细砂、粉砂、白垩土、肥粘土、盐碱土、腐植土、膨胀土、淤泥等均不可作为填料。在墙背还应填筑厚0.30~0.50米的石碴。
(7).当地面横坡陡于1:5时,在墙后填筑填料之前应按规定将原地面挖成台阶和进行必要处理。挡土墙基础施工完毕后,土质基坑未砌筑部分应用粘性土回填夯实以免积水软化墙基。
(8).基础位于稳定斜坡地面上时,前趾埋入深度和距地表的水平距离应满足下表要求:
表6.1 斜坡地面基础埋置条件
岩层种类 h(米) L(米) 示意图 硬质岩石 0.60 ≥1.5 软质岩石 1.00 ≥2.0 土层 ≥1.00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