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圆周运动
课时规范训练 [基础巩固题组]
1.如图所示,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表面上P、Q两物体均绕地球自转轴做匀速圆周运动,对于P、Q两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Q两点的角速度大小相等 B.P、Q两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C.P点的线速度比Q点的线速度大
D.P、Q两物体均受重力和支持力两个力作用
解析:选A.P、Q两点都是绕地轴做匀速圆周运动,角速度相等,即ωP=ωQ,选项A对.根据圆周运动线速度v=ωR,P、Q两点到地轴的距离不等,即P、Q两点圆周运动线速度大小不等,选项B错.Q点到地轴的距离远,圆周运动半径大,线速度大,选项C错.P、
Q两物体均受到万有引力和支持力作用,二者的合力是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我们把与支持力
等大反向的平衡力即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称为重力,选项D错.
2.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小球m在拉力F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若小球运动到
P点时,拉力F发生变化,关于小球运动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拉力突然消失,小球将沿轨迹Pa做离心运动 B.若拉力突然变小,小球将沿轨迹Pa做离心运动 C.若拉力突然变大,小球将沿轨迹Pb做离心运动 D.若拉力突然变小,小球将沿轨迹Pc运动
解析:选A.若拉力突然消失,小球将沿切线Pa做离心运动,A正确;若拉力突然变小,小球将沿Pb做离心运动,而拉力变大时,小球应沿Pc做近心运动,故B、C、D均错误.
3. 如图所示,地球可以看成一个巨大的拱形桥,桥面半径R=6 400 km,地面上行驶的汽车重力G=3×10 N,在汽车的速度可以达到需要的任意值,且汽车不离开地面的前提
4
下,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汽车的速度越大,则汽车对地面的压力也越大
B.不论汽车的行驶速度如何,驾驶员对座椅压力大小都等于3×10N C.不论汽车的行驶速度如何,驾驶员对座椅压力大小都小于他自身的重力 D.如果某时刻速度增大到使汽车对地面压力为零,则此时驾驶员会有超重的感觉 解析:选C.汽车的速度越大,则汽车对地面的压力越小,不论汽车的行驶速度如何,驾驶员对座椅压力大小都小于他自身的重力,选项C正确A、B错误;如果某时刻速度增大到使汽车对地面压力为零,则此时驾驶员会有完全失重的感觉,选项D错误.
4.风速仪结构如图(a)所示.光源发出的光经光纤传输,被探测器接收,当风轮旋转时,通过齿轮带动凸轮圆盘旋转,当圆盘上的凸轮经过透镜系统时光被遮挡.已知风轮叶片转动半径为r,每转动n圈带动凸轮圆盘转动一圈.若某段时间Δt内探测器接收到的光强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b)所示,则该时间段内风轮叶片( )
4
4πnrA.转速逐渐减小,平均速率为
Δt8πnrB.转速逐渐减小,平均速率为
Δt4πnrC.转速逐渐增大,平均速率为
Δt8πnrD.转速逐渐增大,平均速率为
Δt解析:选B.从图中可看出,挡光时间越来越长,所以转速减小,Δt时间内有4个挡光8πnr时间,所以Δt时间内风轮转过的弧长为2πrn×4,平均速率v=,B正确.
Δt5.某机器内有两个围绕各自固定轴匀速转动的铝盘A、B,A盘固定一个信号发射装置
P,能持续沿半径向外发射红外线,P到圆心的距离为28 cm.B盘上固定一个带窗口的红外
线信号接收装置Q,Q到圆心的距离为16 cm.P、Q转动的线速度均为4π m/s.当P、Q正对
时,P发出的红外线恰好进入Q的接收窗口,如图所示,则Q每隔一定时间就能接收到红外线信号,这个时间的最小值为( )
A.0.42 s C.0.70 s
B.0.56 s D.0.84 s
2πR2π×0.282π×0.16
解析:选B.由线速度和周期关系T=可得TP= s=0.14 s,TQ=
v4π4πs=0.08 s,设该时间的最小值为t,则该t是两个周期数值的最小公倍数,即t=0.56 s,选项B正确.
6. 如图所示,用一根长为l=1 m的细线,一端系一质量为m=1 kg的小球(可视为质点),另一端固定在一光滑锥体顶端,锥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37°,当小球在水平面内绕锥体的轴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为ω时,细线的张力为FT.(g取10 m/s,结果可用根式表示)求:
2
(1)若要小球刚好离开锥面,则小球的角速度ω0至少为多大? (2)若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则小球的角速度ω′为多大?
解析:(1)若要小球刚好离开锥面,则小球只受到重力和细线的拉力,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迹圆在水平面上,故向心力水平,在水平方向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及向心力公式得:
mgtan θ=mω20lsin θ
解得ω0=即ω0=
2
glcos θ
g =
5
2 rad/s. 2
lcos θ
(2)同理,当细线与竖直方向成60°角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及向心力公式得:
mgtan α=mω′2lsin α
解得:ω′=
2
glcos α
,即ω′=
glcos α
=25 rad/s.
5
答案:(1)2 rad/s (2)25 rad/s
2
[综合应用题组]
7. (多选)公路急转弯处通常是交通事故多发地带.如图所示,某公路急转弯处是一圆弧,当汽车行驶的速率为vc时,汽车恰好没有向公路内外两侧滑动的趋势.在该弯道处( )
A.路面外侧高内侧低
B.车速只要低于vc,车辆便会向内侧滑动
C.车速虽然高于vc,但只要不超出某一最高限度,车辆便不会向外侧滑动 D.当路面结冰时,与未结冰时相比,vc的值变小
解析:选AC.类比火车转弯时的运动和受力情况.当汽车的速率为vc时,汽车恰好没有向公路内外两侧滑动的趋势,说明此时汽车只受重力和支持力,这两个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故路面一定是外高内低,构成一个斜面,A正确.当车速在低于vc的一定范围内时,车所需向心力减小,具有向内侧滑动的趋势,但不一定滑动,故B错误.同理,当车速在高于vc的一定范围内,车辆有向外侧滑动的趋势,当车速高于某个速度值时,汽车受到的摩擦力达到最大静摩擦力,汽车便会向外侧滑动,故C正确.路面结冰时,最大静摩擦力减小,vc值不变,D错误.
8. (多选)如图,叠放在水平转台上的物体A、B、C能随转台一起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
A、B、C的质量分别为3m、2m、m,A与B、B和C与转台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A和B、C离转台中心的距离分别为r、1.5r.设本题中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对A的摩擦力一定为3μmg B.B对A的摩擦力一定为3mωr C.转台的角速度一定满足ω≤ μg2
r
D.转台的角速度一定满足ω≤ 2μg 3r解析:选BD.对A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以及B对A的静摩擦力,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有f=(3m)ωr≤μ(3m)g,故选项A错误,B正确;由于A、AB整体、C受到的静摩擦力均提供向心力,故对A有(3m)ωr≤μ(3m)g,解得ω≤
对AB整体有(3m+2m)ωr≤μ(3m+2m)g,解得 ω≤ μg2
2
2
μgr;
r2
;
2μg. 3r对C有mω(1.5r)≤μmg,解得ω≤ 选项C错误,D正确.
9.未来的星际航行中,宇航员长期处于零重力状态,为缓解这种状态带来的不适,有人设想在未来的航天器上加装一段圆柱形“旋转舱”,如图所示.当旋转舱绕其轴线匀速旋转时,宇航员站在旋转舱内圆柱形侧壁上,可以受到与他站在地球表面时相同大小的支持力.为达到上述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旋转舱的半径越大,转动的角速度就应越大 B.旋转舱的半径越大,转动的角速度就应越小 C.宇航员质量越大,旋转舱的角速度就应越大 D.宇航员质量越大,旋转舱的角速度就应越小
解析:选B.旋转舱对宇航员的支持力提供宇航员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即mg=mωr,解得ω=确.
10.(多选)质量为m的小球由轻绳a和b分别系于一轻质细杆的A点和B点,如图所示,绳a与水平方向成θ角,绳b在水平方向且长为l,当轻杆绕轴AB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时,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
g,即旋转舱的半径越大,角速度越小,而且与宇航员的质量无关,选项B正r
2018年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第4章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第3节圆周运动课时规范训练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