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教案
组长审核 :
学生姓名: 年 级: 教师 : 常老师 辅导科目:语文 授课主题 教学目的 一、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做归纳,如“朝”、“修”、“旦”、“孰”等。 二、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三、理解文章巧妙设解说理的特点,明白虚心接受意见的好处。 四、熟读,背诵;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 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授课日期及时 段 教学内容 《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归纳 一、导入 唐朝名臣魏征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的大臣是不成的。战国时期诸侯林立,尔虞我诈,一批谋臣策士周旋其间,因势据时为国君出奇策异计。齐威王就非常幸运地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1
二、解题 1. 思考:文题有几层意思?讲解“讽谏”。 题目“邹忌讽齐王纳谏”点明了文章内容的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讽:讽谏,即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封建社会,皇权威威,不可侵犯,有多少谋臣良相因批龙鳞、逆圣听而惨遭杀身之祸。伍子胥赐剑自刎,比干剖腹挖心,屈子放逐,司马迁蒙宫刑之辱,都是千古奇冤!然而,邹忌却敢于劝说齐威王要从谏如流,他凭借的正是一个“讽”字,一种聪明巧妙的劝谏办法。 2. 本文涉及的两个人物你了解多少?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借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谋士淳于髡kūn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1、词类活用 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形作名 身高 朝服衣冠 朝:名作状 在早晨 服:名作动 穿戴 私我也 私:形作动 偏爱 王之蔽甚矣 蔽:动词作被动用法 受蒙蔽 闻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使动用法 使......听到 吾妻之美我者 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以为......美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名作状 当面 2、古今异议词 古 今 明日: 第二天 今天的下一天 窥: 照 偷偷地看
2
寝: 躺着 睡觉的地方 地方: 土地方圆 地点、处所 左右: 国君近旁的近臣 方位词 谤讥: 指责,劝谏(中性词) 诽谤,讥讽(贬义词) 3、通假字: 孰视之 “孰”通“熟” 仔细 4、一词多义: 朝:朝服衣冠 在早晨 孰:我孰与城北徐公 谁 于是入朝见威王 朝廷 孰视之 通“熟” 仔细 皆朝于齐 朝拜 朝见 方: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方圆、纵横 私: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偏爱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地方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私下 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正当、正在 于: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对 美:吾妻之美我者 以为......美 皆以美于俆公 比 皆以美于俆公 漂亮 皆朝于齐 到 战胜于朝廷 在 一、解题 讽:是讽谏的意思,即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纳:接受、采纳 谏:是臣子向国君提建议。 全题意思是:邹忌委婉地规劝齐王采纳臣民的意见。 直谏:直接陈述自己的意见(包括批评意见)希望君主采纳。 二、理清课文思路 (一)、(1) 写邹忌从妻、妾、客谬赞邹忌比徐公还美这件事中悟出一个深刻的道理。——进谏的缘起。 (二)、(2) 邹忌以自己受蒙蔽的事为例讽谏齐王。——进谏的内容 (正面写邹忌讽齐王纳谏) (三)、(3——4) 写齐王虚心纳谏及取得的巨大效果——进谏的结果(第三段:正面写纳谏效果;第四段:侧面写纳谏效果) 三、分析课文 1、文章开始没有直接写邹忌讽劝齐王,而写了一件家庭琐事,这件家庭琐事是什么?
3
邹忌向她的妻妾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2、由于邹忌的妻妾客各自的身份与心理不同,所以回答问题时语气感情色彩有明显差异。有何不同?请从原文中找出,说明其感情色彩。 (1)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先从正面肯定了邹忌之美,再与徐公比较,热情地赞扬 (偏爱) (2)其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地位低微,拘谨,害怕,表现出一种逢迎邹忌欢心的畏怯心情 (畏怯) (3)客曰:“徐公不如君之美。” ——逢迎应酬 (敷衍逢迎) 三问三答,语境相同,但句式不同,文字略有变化,表达了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和不同心理——不同的原因是由人与人之间不同关系决定。从而表现了邹忌明智精细的性格特点。 3、邹忌面对妻妾与客的赞美,邹忌态度如何,得出什么结论? 面对赞美,邹忌并未得意忘形。 结论: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表明邹忌有自知之明 4、揣摩“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说说这段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活动,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课后练习二) 人物活动分为三个层次: (1)邹忌对徐公“孰视之”,表明他的认真,也表明了徐公的美。 (2)“窥镜而自视”是为了作比较,显示出邹忌虽不自信但也不轻信。 (3)“暮寝而思之”则表明他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 5、分析邹忌“入朝见威王”是如何“讽”齐王的? 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齐王进谏,而是将比美这件生活中的小事讲给齐王听,谈自己的体会,然后同国家大事进行类比,将妻妾客与齐王的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类比推理,委婉地进谏,得出了结论:“蔽甚”。 6、讽谏结果如何? 最后齐王纳谏。发布政令,行“三赏”,朝廷内外出现了“三变”,使得“四国朝齐”。 7、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因为齐王身边的人阿谀奉承(私王,畏王,有求于王),不可能听到真实的情况。 8、齐威王下令后,进谏者由“门庭若市”到“时时而渐进”,再到“无可进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4
“门庭若市”:一方面描写进谏人多的场面,另一方面说明在此之前,齐国确实有许多积弊。 “时时而渐进”:一方面说明进谏者越来越少,另一方面说明最初的进谏已经取得预期的效果,齐威王已根据人们的意见,改革了弊政。 “虽欲言,无可进者”:说明齐威王已经完全纠正了缺点和错误,齐国政治清明。 总之:齐王纳谏后,朝政的弊端越来越少。或齐王纳谏后,需要改进的地方越来越少。 9、“王曰:‘善’”。请结合文意品析“善”字的表达作用。 一个“善”字,既表达了齐王的赞同和诚意,又恰如其分地显示他的慎重和尊贵。 10、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邹忌是怎样一个人? ——精细,聪明 (1)善于思考,实事求是。 (2)深谋远虑,真知灼见。 (3)善于进谏,娴于辞令,深谙君王心理。 (4)精明能干,治国之才。 11、邹忌讽谏齐王为什么获得成功?从进谏者邹忌及纳谏者齐威王两个方面去思考。 邹忌(进谏者):邹忌用邹忌亲身经历的生活小事讲道理,现身说法,明白具体,说理深刻,委婉动听,使人易于接受。 齐威王(纳谏者):开明,有作为的君主,从谏如流,胸怀宽广,知错就改,有富国强兵的愿望。 四、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邹忌自己家庭亲友的事情和切身感受,讽劝齐王纳谏除蔽,从而说明国君必须广开言路,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蔽 ,才可以兴国。 五、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道理: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事物的。作为领导,更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偏听偏信,要广泛听取人们的批评意见,对于奉承话要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不犯或少犯错误。 第三 一、拓展延伸 1、想一想魏征和邹忌进谏的特点有何不同,哪一个让人容易接受? 魏征毫不顾忌皇上的面子,直接陈述自己的意见(直谏),使皇上龙颜大怒。 邹忌进谏时比较委婉动听(讽谏),使齐王很容易就接受。 2、通过邹忌比美,设喻讽谏,使齐国走向强盛的故事,我们能够从中吸取哪些教益呢?(试从领导者,被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