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中国古代科学的“诗性”与“礼性”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中国古代科学的“诗性”与“礼性”

孙小淳 刘未沫

【摘 要】本文从知识的创造和知识的运用两个角度来看中国古代科学。从知识的创造角度来看,中国古代科学的思维具有“诗性”,即“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取象类比”,类似《诗经》中的“兴象”。这种“诗性”的思维,表现了中国古代科学想象、表达和推理的方式。而从知识的运用角度来看,中国古代科学是为建立秩序、治理国家服务的。基于天文历法“月令”思想,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是国家统治之合法性的基础;古代理想的职官体系,实际上就是一个古代知识体系;对国计民生重要的科学知识,得到国家持续的支持;这一切都说明中国古代科学的“礼性”。 【期刊名称】科学文化评论 【年(卷),期】2017(014)001 【总页数】10

【关键词】中国古代科学史 诗性 取象类比 礼性 秩序

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这是致力于发展中国科学事业以及深入了解中国文明的学者们,常感到疑惑的问题[1—6]。李约瑟(Joseph Needham)从一个西方人的视角,曾这样表述他的疑惑:“为什么现代科学——即我们科学思想的理论体系、其对自然普遍适用,可统领普遍的法则——在西欧发生而不在中国?”①这是李约瑟在草拟其《中国科学技术史》写作提纲时的表述,时间为1943年5月。这个问法仔细思考是有问题的。如果把科学理解为现代科学,世界上哪一个古代文明能说有过这样的“科学”?不仅中国没有,印度没有,埃及没有,巴比伦没有,甚至古希腊也没有②如Pedersen对早期物理与天文

中国古代科学的“诗性”与“礼性”

中国古代科学的“诗性”与“礼性”孙小淳刘未沫【摘要】本文从知识的创造和知识的运用两个角度来看中国古代科学。从知识的创造角度来看,中国古代科学的思维具有“诗性”,即“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取象类比”,类似《诗经》中的“兴象”。这种“诗性”的思维,表现了中国古代科学想象、表达和推理的方式。而从知识的运用角度来看,中国古代科学是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i2en8b52d1jxus0hkxz44s0w0d4ij00w3n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