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人教)一轮选编练题(2)
李仕才
一、语言文字运用
1、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组是
(
)
① 近年来,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迅速发展,股指期货市场呼之欲出...。
② 正是张老师这样的人几十年如一日, 默默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 城风雨,润物无声,才有今天人才辈出的盛世。
③ 莫言用一场精彩的演讲,充分展示了中国人的平实、淡定、从容、自信,让人见微知 著,于“中国故事”中品味“中国精神”。
④ 新一届中央领导三令五申.地强调,官员要率先垂范,坚决杜绝公款浪费, 尤其要刹住 一些机关年底突击消费的歪风。
⑤ 在那荒唐的十年中, 说谎的艺术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谎言变成了真理,说真话 倒犯了大罪。
⑥ 经济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不是一夜之间就能成功的, 一定的时间才是对待改革的正确态度。
A.
①②③
B.②④⑥
满
所以不能因噎废食.,给改革
C.①③⑤ D.③⑤⑥
解析:选B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呼之欲出:形容画像非常逼真,也形容文学 作品的人物描写十分生动。也指某事即将揭晓或出现,句中用最后的含义, 雨:原形容重阳节前的雨景,后比喻某一事件
正确。②满城风
(坏事)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错误。③见
微知著:微,隐约;著,明显。意指看到微小的苗头,就知道可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比喻 小中见大、以小见大。正确。④三令五申:令,命令;申,表达,说明。多次命令和告诫。
与强调重复,错误。⑤登峰造极:比喻学问、技能等达到最高的境界或成就,也比喻做坏事 猖狂恶劣到极点。正确。⑥因噎废食:比喻要做的事情由于出了点小毛病或怕出问题就索性 不去干。不合语境,错误。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双十一”期间,许多网络诈骗分子瞄准消费者抢购期间放松警惕的机会,设置重 重陷阱,利用弹出窗口、假客服、假链接、网络诈骗等手段层出不穷。
B.
含有毒化学物质双酚
可能致癌,甚至扰乱人体激素分泌。
C.
2017年春节期间,西昌市共接待游客 182.3万人
环境工作组研究发现,购物收据A也能经由皮肤进入人体,不 但
次,同比增长 5.94%,游客人均消 费同比增长97.41%,实现了 “安全、秩序、质量、效益四统一”的目标。
D. 英国雷丁大学一位叫朱利安?文森特的生物学家和一位复合材料专家领导的科研小 组,正在从事这项研究。
1
解析:选C A项,“网络诈骗”与“弹出窗口、假客服、假链接”之间是包含关系,不可 并列;同时“利用”层出不穷”句式杂糅。 B项,逻辑语序不当,应该将“可能致癌”与 “扰乱人体激素分泌”互换位置。 D项,“一位叫朱利安?文森特的生物学家和一位复合材 料专家领导的科研小组”有歧义。
3、 下面是一位高三学生毕业时写给自己老师的一封信。其中用词、句式、表达等方面 有四处不当,请写出不当处所在句子的序号并加以修改。
敬爱的老师:
您好! ①您渊博的知识启示我的智慧, ②您关怀的目光滋润我的心田, ③我的行为一直 受到您亲切的话语的激励, ④您无微不至的悉心教导伴随着我的成长。 ,, ⑤虽然我毕业了, ⑥但您永远是我的老师, ⑦您的培育之情将永远铭记在我的心里。 ⑧我会经常光临寒舍看望 您的。
祝您工作顺利,桃李满天下! 学生:XXX
X月X日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语病。不仅需要找出病句,还要修改,难度增加。①为搭配不当; ③与上下文不对称,句式不整齐;④语意重复;⑦语言不得体。
答案: ①“启示”改为“启迪”; ③改为“您亲切的话语激励我的行为”; ④删去“无微不 至”或“悉心”;⑦“光临寒舍”改为“登门拜访”。
4、 将下列材料整合成一个单句, 对“工匠精神”加以解说。 (可适当增删词语,但不得 改变原意。 )
① 后工业化时代需要借鉴传统的“工匠精神”。 ② 传统工匠注重细节。
③ 工匠精神代表一种信仰和理想。 ④ 传统工匠追求专业的极致。
解析: 根据题意,首先应确定主谓宾的基本句式, 主谓已确定,宾语中心语可选“信仰 和理想”; 然后从材料中筛选有关“工匠精神”的关键内容, 将其整合成宾语中心语的定语 部分即可。
答案: ( 示例 1)工匠精神是后工业化时代借鉴工匠注重细节、追求专业极致这一传统的 信仰和理想。
(示例 2) 工匠精神是后工业化时代借鉴工匠传统,注重细节、追求专业极致的信仰和理想。
5、 提取并整合下面材料的主要信息,给“自主招生”下一个定义,不超过 标点符号 ) 。
自主招生由高校自行组织考试, 扩大了高校自主权, 是深化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的一 项重要举措。 高校通过考试选拔出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
考生通过招生考试
55 个字(含
并与高校签订协议, 可被降分录取。 自主招生始于 2003年,首先在 22 所大学进行试点, 现 在已经在 80 所大学实行。
解析: 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 做给指定概念下定义题时, 一是要注意下定义的句式
2
要求,即“”是””的句子形式;二是明确被定义项,如本题的“自主招生”;三是明 确被定义项的属概念,如本题的“招生录取制度”及其特点“高校自行组织考试”“选拔出 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等。
答案:(示例)“自主招生”是一种高校通过自行组织考试并与学生签订协议的方式, 取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的制度。
6、下面是“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的会徽,请写出该标志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 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 100个字。
降分录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这是“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的徽标,图形中有双手、 海浪、圆形等。从“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的角度分析,“浪花”表示海峡, 岸携手并进、交流合作,圆形表示海峡两岸血脉相连的“圆融”。 答案:该标志包含“浪花”“双手”和整体的圆形。 二、古诗词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元日田家①
薛逢
南村晴雪北村梅,树里茅檐晓尽开。 蛮榼②出门儿妇去,乌龙 ③迎路女郎来。 相逢但祝新正寿,对举那愁暮景催。 长笑士林④因宦别,一官轻是十年回。
【注】①本诗作于诗人贬官四川之时。②蛮榼:酒器。③晋朝时,民俗以“龙”字为家犬命 名。后世以乌龙泛指犬。④士林:此处指读书人。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浪花表示海峡;双手表示两岸同胞交流
“双手”表示两
合作;圆形将浪花和双手包住,表示两岸同胞血脉相连、携手并进的“和谐”“圆融”。
A. 本诗首联描写了南村和北村不同的风景。在元日这天,家家户户很早就打开了家门。 B.
闹却又不失田园生活特有的宁静。
诗歌前三联写出了当地淳朴的民风。 元日百姓的生活热
C. “但”字写元日这一天百姓相逢之后只彼此祝福健康长寿,也暗含了诗人对自己的告诫。 D. “元日”即今天的元旦,是“新正”第一天,别名有元朔、元正、正旦、端日等等。 E “暮景” 一词含义丰富,既指一日之“暮” ,也指一年之“暮”,亦可指一生之“暮”。 2.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3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D [A 项“南村晴雪北村梅”互文见义,所以“不同的风景”错误。 D 项“元日”指农 历正月初一。 “元旦”一词古今异义,现在的元旦指公历的一月一日,古时的元旦指农历的 正月初一 (汉武帝始,清末止 ) 。“新正”指农历新年正月。 ]
2 ?①过节的愉悦之情:“但祝” “那愁”表现出元日这天诗人、百姓欢度佳节的景象。②对 宦游生活的厌倦之情: “长笑士林因宦别” ,读书人为了做官, 不得不去乡别亲, 多么的可笑。 ③对回乡的渴望之情: “一官轻是十年回” ,外出做官,至少十年才能回到家乡,可见回乡之 情是多么的迫切。④对田园生活的羡慕之情: 祝”
三、近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
马葬 宗晴
“都怪我,去蹲了一会茅坑。那马拴在树桩上,是被缰绳勒死的,旁边有一个红苕 窖,, ”秋生诉说着当时的情景,声音有些沙哑。
有人劝:“死都死了,埋怨也没用。” 马偏耳说:“本钱早赚回来的,再买一匹就是了。” 马偏耳专门撮合猪牛羊的买卖。秋生的马是他帮忙买的,一匹枣红马, 时乡村落后,交通、耕种全都靠马。
可是,现在这匹马死了。
秋生斟满酒,苦笑着对马偏耳说:“你问问老板, 能不能多给几个子儿?我亏惨了。 ” 当地人不喜欢吃马肉,秋生着慌,为了降低损失,他请来马偏耳。马偏耳的人缘广,联 系好县城一家火锅馆,答应将死马送去,付 1 200 元。
马偏耳喜欢喝酒, 秋生请了一同赶马的几个伙计作陪, 也待酒后帮忙装车。 但他自己没 心思喝,把头靠在墙壁上,满脑袋马影子。
记得第一次赶马,秋生只给马装两包水泥,马回头望了一眼,四蹄晃动,不愿迈步。秋 生很失望,大骂马偏耳坑人,狠狠一鞭抽在马身上。马一声惊叫,扬起前腿,回蹄时踏肿了 秋生的脚背,痛得他咝咝地吸凉气。 结果马饱受一顿毒打,咴咴鸣叫, 断了一天的马食 ,,
第二次干活,秋生对马有意报复,一次装了五包水泥,马鞭一挥,
枣红马滴答滴答跑开
6 000 元钱。那
“树里茅檐” “蛮榼出门” “乌龙迎路” “但
“那愁”表现了当地民风的淳朴,流露出诗人的羡慕之情。
来。十几趟后,秋生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一看马,稳稳地站着,正等着给它装货呢!
秋生哈哈大笑道:“原来这厮挺傲气的,货装轻了不走。好!好!不偷奸耍滑,像老子 的性格 ,, ”从此,秋生与马结下了不解之缘。
秋生坚持天天给马割鲜嫩的青草,并配上粮食。他喂得精心,马长得肥壮,干得多,挣 得多。都说秋生积德,获了匹宝马。秋生做梦都笑,从不薄待于马。每次揽了重活,定要让 其饱餐后方能上阵。收工后,秋生从不骑马,不管路程多远,人多累,他牵着马走,一面与
4
马轻声细语,像在共同分享收获后的喜悦,马也轻轻用头蹭着他。 走回马棚,秋生首件事便
是给马添水加食。至厅炎炎夏季,一块纸板不离手,为马驱赶那些可恶的吸血虫。
秋生脑袋昏沉沉地, 恍惚记得,该给马添食了,于是不知不觉来到马棚,方才想起原来 马已经死了。然而马的气味尚在,只是,马的踪影没有了,粗重的呼吸声也消失了。秋生心 里空落落的,猛然一拳击在掌心,凄怆地嚎了一声:“我的马儿呀!”
出得马棚,月牙儿悄悄升起,像灌了浑水似的,昏黄、朦胧。死马从红苕窖里抬到了公 路上,软软地,冰凉。蚊虫苍蝇嗡嗡狂舞,围着尸首贪婪地叮咬。秋生心里一阵绞痛。
你少说也要活上十年八载的!没累死,没病死,偏偏去勒死!你个瘟殇,急啥呀,死得 这么冤!
秋生牙齿咬得嘎嘣响,骂着粗话,啪啪地追着蚊虫苍蝇拍打,双掌在地上不停地擦着血 污”成千上万的蚊蝇蜂拥而来!秋生招架不住,忽然蹲下身,呜呜痛哭。侄儿打电话说, 车马上就到,叫秋生安排人,准备装车。秋生愣了一下,继而疾跑回家,抓出一把湿漉漉的 纸币扔在桌上,口沫飞溅:“马一一不卖了。工钱照付! ”众人大惊。马偏耳险些跳起来, 眯起醉眼,硬着舌头问:“你,真喝醉了?”秋生淡淡地说:“死马没经过检疫,卖人家吃 了,更害人。去他妈的,老子要亏就亏完。”说完,他提起铁铲,气嘟嘟地冲出门,嘴里嘀 咕:“妈的,猫死了还能得条全尸呢””
秋生回到公路上,抓住马脚往红苕窖拖,
马尸发出哧哧的摩擦声。 秋生停下来,犹豫片
刻,向家跑去,破着嗓子喊:“死婆娘呢,你躲在屋里干啥?”女人一脸惶恐地飞跑出来。 秋生说:“不是我拖不动,只是怕磨破了它的皮””女人又飞快地跑回家, 子。两口子把死马抬到红苕窖,轻轻掀入窖中。
秋生泪流满面,往手心里狠啐一口唾沫, 挥动铁铲,噗!噗!泥土一铲一铲地飞起来”
(选自《当代小说》,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拿出木杠和绳
A. 小说以人物对话开篇,不仅简洁地交代了故事的缘起,还表现出秋生意外失马的自 责与众人的劝慰。
B. 小说插叙秋生与马结缘的过程,既展现了马的傲气和人的淳朴,也为下文写秋生对 马关爱有加做了铺垫。
C. 秋生最后决定不卖马,是以死马未经检疫为理由,足见秋生最终还是用理性战胜了 他对利益的渴望。
D. 死马即将下葬,马皮是否会磨破本不重要,但秋生仍很在意,这看似矛盾的行为恰 能折射出他对马的真情。
解析:选C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项,秋生对众人说的话只是一种托辞,
后文其嘴里“嘀咕”的话才是他的心里话,可见最终是对马的感情战胜了对利益的渴望。
★ 2.请赏析文中画线句。(5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从具体内容来看, 画线句是环境描写, 其中
5